《短歌行》公開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94W

 福清二中  鄭清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作家曹操基本情況;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背誦本詩。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中國,是詩的國度。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歷經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到了魏晉時期,中國詩歌史上又出現了一個重要時期:建安文學時期。此期許多作品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料,創作五言抒情詩,五言詩由此走向成熟,同時出現七言詩,更從促進了唐代“近體詩”的成熟發展,在中國詩歌詩起到它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學的開創者與組織者,也正是這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

二、 檢查自主閱讀:

1.瞭解曹操其人及創作背景。(知人論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他的創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創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敗呂布、平袁術、滅袁紹的基礎上,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他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統一天下。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失利,被周瑜殺得大敗而歸。當時的曹操已經53歲了,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於建功立業。

2.你認為本詩的情感著眼點在哪一個字?追問:他憂的是什麼?人生短暫、人才難求。

三、合作學習、賞析詩歌:(微觀入詩)

1.微觀入詩,就是從理解詩意開始;而理解詩意,就是從誦讀開始。此詩格調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一下這首詩呢?

請一學生朗讀完後首先肯定他的優點:如聲音洪亮,有激情。

大家再一起來聽聽錄音,聽完後我會請同學起來回答朗讀帶讀出的聲音給你什麼感受?和剛才這位同學讀的一樣嗎?你覺得怎麼讀這首詩歌會更好?

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節奏多二二式,語速要慢點。 

2.合作探究,感受詩句,品味意境: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文註釋,在預習的基礎上了解詩意。學生可以提出問題,並請其他組學生回答。

    四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第一層:時光易逝  人生苦短 

第二層:渴望賢才  禮遇嘉賓 

第三層:渴盼人才  憂思難解 

第四層:虛心納士  竭盡誠心

 (2) 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本文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情感?(注意表述格式,授課時重點突出借代與用典)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確:①設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補充:不直接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叫借代,也叫“換名”。它重在事物的相關性。作用: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第二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確:運用典故,同時又以“子衿”“鹿鳴”起興,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說明賢才若來投奔於已,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補充: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於文采;在唐以後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四句詩仍是寫“憂”,從情感上照應第一節。“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應第二節,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明確:①以“烏鵲”無 枝可依類比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表達出對人才的渴望。②後四句用典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 ,殷勤地接待賢才。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願望。

(3)小結:

全詩著眼點:憂(功業、人才),全詩落腳點:志(一統天下) 。

作者從人生的感慨過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狹變闊,情緒由低沉到高昂,因此從全詩高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先抑後揚的寫法。

四、探究綜合,遷移評價:

1.也就是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想一舉消滅孫權和劉備的勢力。赤壁大戰前夕,酒宴眾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聽到烏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長槊唱 《短歌行》。(觀看電影片段--曹操吟唱《短歌行》)

2.在《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殺楊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所以後人覺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中曹操的白臉形象(在戲劇中白臉代表壞人),曹操是一個奸詐、陰險、嫉妒的人。

3.面對這截然不同的評價,你是如何有什麼看法?請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真情告白,字數100字左右,寫得比較有激情。(交流)。

    示例:曹公,人說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還是亂世之奸雄也罷,歷史自有公論。你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你登高必賦,且多慷慨悲涼之句。景仰你,是因為你有一位英雄主義者的豪情壯志;敬佩你,更是因為你是人生的鬥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吟哦你的詩句,磨礪著我萬千豪情。

五、拓廣積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卷首詞)面對這個在歷史大浪中的弄潮兒,你還能想起哪些他寫的詩句,讓你心潮澎湃,久久不息?

例如:

《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積累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張貼到班級部落格:

六、課堂總結: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當站在歷史的關口,每個人都會產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悶。但我們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憂愁而迸發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長空留下我們光輝燦爛痕跡!

七、作業:

1.背誦並默寫本文。

2.積累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

3.預習本課題其餘兩首詩歌,注意其所用的藝術手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