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證據教案11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33W

今生今世的證據

江蘇省溧水高階中學  張方健  張吉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反覆閱讀,加強與文字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以此深刻體會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觀點。

    2.探究與活動體驗,進一步瞭解“今生今世的證據”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自主研讀課文,在對話欄內寫下自己對文中詞、句、語段的理解和感受。

    建議評點:

    1.第l、2段(第l段對魯莽地推倒、砍掉、拆毀曾經擁有的事物的痛心,第2段字裡行間對沒有向那些熟悉的東西深情告別充滿悔意。曾經擁有的事物、那些熟悉的東西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證據)

    2.第6段“如果沒有……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留存的過去的事物可以證實以往的生活,但僅有這些客觀的事物,一個人的精神經歷和情感世界依然沒有見證。結合最後兩段,我今生今世的證據又有了一層新的含義:附著在曾經擁有的事物、那些熟悉的東西之上的記憶和情感。)

    3.倒數第2段(留存的舊物必然會消失。隨著它們的消失,那些記憶中的往事、曾經的情感會不會消失?作者對此充滿擔憂。)

    4.最後一段(家園指留存的舊物,也指附著其上的記憶和情感。一個如果失去了物質的故鄉,更如果失去了精神的故鄉,那他將永遠失去精神的根基和慰藉。)

  其它地方自由評點。

  二、課內學生交流討論評點,教師參與,並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學習課文後有沒有想到如何精心構築我們這些普通人的“靈魂領地”、“精神家園”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可適時點撥:

  日記、用過的物品、老照片、故居、傳家寶、爸媽用孩子的胎毛做的筆或印有孩子出生腳印的泥塑、重要紀念日的精彩錄相等都可以作為人的“今生今世的證據”。

    曾經經歷的物之所以常常是人懷念的物件,說穿了,懷念的並不是物本身,而是懷念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自己過去的時間與歷史的意義和價值。否定了或忽視了這曾經之物,必然意味著對自己生命的懷疑。

  四、一個國家為什麼要建歷史博物館?

  教師可適時點撥: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今生今世的證據”。

  五、作業: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談談你對大規模城市現代化建設中的古蹟保護問題的看法。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