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三必修一)

來源:才華庫 8.92K

 考點解讀: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

【明確哪些語句是重要語句】

主旨句、文眼句、總起句、概括句、過渡句、總結句、哲理句、含義深刻的語句等。

【理解句子題兩類題型】 

一是句子的含意理解

二是句子的作用理解

三是賞析句子

【考查實質】 

    一是將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形象化的語句轉化為概括性的直白的語言。

    二是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 

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含義的題型,是歷年來大學聯考試卷中對現代文閱讀能力進行考查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正確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有助於我們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所謂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層意思:

    首先是理解句子的表層意義,即字面意義。其次是理解句子的句內意義。所謂“句內意義”是指句子的語境意義,即在一定的語境中句子的臨時意義。第三,是理解句子的句外意義,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所產生的意義,包括各種轉義的修辭手法,如反語、雙關、婉曲等。

知識點說明

【學習目標】

1、學習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2、學會準確篩選資訊,規範答題思路。

【方法探究】

方法一:從抓句中關鍵詞語入手 

文段1文中說聞一多“在故紙堆裡討生活”,應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意?(4分) 

     聞一多的著名,是因為寫新詩,因為被特務暗殺,這兩件事都具有轟動效應。而容易被人忽視的,卻是他的做學問,是他對古典文獻所做的考訂工作。

   聞一多的有趣,在於他做學問的極端。大多數的時間裡,他都是個地道的書蟲,是在“故紙堆裡討生活”。抗戰期間,西南聯大的文學院落腳蒙自,聞一多在歌臚士洋行樓上埋頭做學問,除了上課、吃飯,幾乎不下樓,同事因此給他取名為“何妨一下樓主人”。按照我的想法,聞一多之所以會走做死學問這條路,多少和他賭氣有關。  

聞一多顯然想讓那些老派的教授明白,新派出身的人研究古典文獻不僅可能,而且會做得更出色。他身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他認為中國的舊書中,壓根兒就沒有一點值得保留的東西,聲稱自己深入古典,是為了和革命的人裡應外合,把傳統殺個人仰馬翻。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是那樣讓他如痴如醉,其痴迷程度和任何有考據癖的學者相比毫不遜色,他走的是最正統的學術道路,從訓詁和史料考訂下手,為一個字、一個詞大坐冷板凳。

聞一多的著名,是因為寫新詩,因為被特務暗殺,這兩件事都具有轟動效應。而容易被人忽視的,卻是他的做學問,是他對古典文獻所做的考訂工作。

   聞一多的有趣,在於他做學問的極端。大多數的時間裡,他都是個地道的書蟲,是在“故紙堆裡討生活”。抗戰期間,西南聯大的文學院落腳蒙自,聞一多在歌臚士洋行樓上埋頭做學問,除了上課、吃飯,幾乎不下樓,同事因此給他取名為“何妨一下樓主人”。按照我的想法,聞一多之所以會走做死學問這條路,多少和他賭氣有關。

 ……他走的是最正統的學術道路,從訓詁和史料考訂下手,為一個字、一個詞大坐冷板凳。

1、文中說聞一多“在故紙堆裡討生活”,應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意?(4分) 

答案:“故紙堆”是說他所做的是訓詁和史料考訂工作,研究物件是古典文獻。(2分)“討生活”是指他對研究工作如痴如醉,做學問達到了極致,除了上課、吃飯,幾乎不下樓。(2分) 

要從抓關鍵詞入手,去理解句子;

要有語境意識、整體意識。

文段2

    第一次讀《少年維特之煩惱》,掰指計算作家當時的年齡,感受一個少年的全部熱烈。那時覺得如此飽滿的情感只會來自一種寫實,而不需要什麼神奇的技巧。……我們只知道它會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寫的,它只要源於那樣的一顆心靈。心靈的性質重於一切。

    今天終於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今天來到了從小就覺得神祕的這位藝術家生活過的實實在在空間。多麼不可思議,多麼幸福。我們可以用手撫摸一下詩人觸控的東西,小心翼翼。我們試圖通過逝去的詩人遺留在器物中的神祕,去接通那顆偉人的靈魂。( 08山東卷《歌德之勺》)

1、“今天終於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麼?在文章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①通過尋訪詩人生活過的實實在在的空間和遺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顆偉人的靈魂。     

    ②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或:過渡)的作用。上文談的是年輕時閱讀歌德作品的情況,通過這句話,轉向下文對歌德故居的描述。

小結

解題思路:

⑴分析理解句子,抓關鍵詞語

⑵結合語境分析,找出有效資訊的區間。

⑶按題目要求,適當提取文中詞句,按點整合資訊,組織答案。

⑷要有一個語境意識、整體閱讀的意識。並始終注意 “中心意識”,即段落的中心,一篇文章的中心;只有考慮全面,答案方能較準確。

延  伸

句子裡的關鍵詞有以下幾個特點

1、句中的特定稱謂

2、句中的指示代詞

3、句中的動詞和修飾語,多為形容詞和條件、原因狀語

4、運用了修辭的詞語,多指比喻、比擬、借代、反語、反覆。

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詞語。

方法二:從分析句子的修辭手法入手

文段3 (08重慶大學聯考《時間怎樣地行走》 )

語境:……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都閃爍著,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一根白髮,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08重慶大學聯考《時間怎樣地行走》 ) 

怎樣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分析:挑主幹,“它刺痛了我的眼睛”,

              “它”指“白髮”。

      析修辭,比喻,喻體是雪線,本體是“白髮”。 

      抓關鍵詞,“刺痛”,吃驚之情。

答案:一根銀白的頭髮讓我發現生命的衰老,感嘆歲月的流逝。

文段4 《鄉村的瓦》(06四川卷) 

    鄉村的瓦大都呈藍色,那種藍不是天藍也不是海藍,是近似土藍;我們鄉下有個詞說得準確--“瓦藍”。這個詞屬於瓦的專利。

     在我的印象裡,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

     ……鄉村藥譜如是說: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蓮草、向天草,清熱解毒。我小時候得過惡性瘧疾,久不見愈,姥姥就從舊屋頂上採到幾棵瓦松,燉汁連服,止住了。

    小時候我常在夢裡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蹺著腳丫,在我不知不覺的夜半時刻,正一顆顆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長勺低低地垂落下來,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顆顆透清的露珠。終於,一不小心,有兩顆最大的掉下來,緩緩地,落在我的眼角。

      ……

問: 文中說:“在我的印象裡,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請解釋這句話的含意。

答案:“瓦”真實記錄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對童年時代鄉村生活的回憶。

解題思路:

⑴先確定句子使用的修辭格。

⑵“含義”題將句子“還原”,分析其深層含義;

     “作用”題注意分析其表達效果(表情達意)。

⑶答題時要注意句子的陳述主體。

方法三:從分析句子的結構(層次)入手

文段5

劉:那麼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對自己的不公平,一般說來尤其是越知識多的人越抱怨多,我抱怨過,當然柏楊先生也抱怨過。這話您不介意吧!

柏:我承認我確實抱怨過,不過我終生在抱怨又終生在奮鬥爭取,並且我能做到在進入天堂時一定把我所見到、經歷過的、世間發生過的一切都統統包容:因為太多我知道、不知道的人在包容著、包容過我!你可以抱怨,但你不能僅限於抱怨。人要盡力而為,要竭盡全力,實在做不到了,你就試著順其自然吧!要承認人與人的差異性,世間萬物有擺脫差異性的事物存在嗎?每個人在宇宙中都會有一個最終位置的!有的輝煌奪目,有的黯淡無光,這沒有什麼錯!

怎樣理解第二部分劃線句子的含意?(4分)

①面對世道的不公正和諸多不如意,可以抱怨發牢騷。(1分)

②更要發揮潛能,盡力爭得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位置。(2分)

③真的無能為力也要順其自然,承認人與人的差異性。(1分)

解題思路:

⑴分析句子,理清結構(幾個句子間的關係)

⑵結合語境對每個分句一一分析

⑶按次序組織答案

第一步 分析句子

第二步 結合語境一一對應解釋

第三步 組織答案

解題思路:回顧---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找關鍵詞語

看修辭手法

理清結構

全面作答不漏點(分點作答)

作用:修辭、結構、表情達意

含義:由淺入深,逐層分析

方法四:從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分析句子的作用和意義 。

文段6   《城市是鄉村的紀念碑》

    很久沒有回家鄉了。那個炊煙裊裊的小村子,是一劑良藥,須得按時服用。想必是,在田野裡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裡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難以去除吧。這些年,想念村莊,已然成了一項必修的功課,或者是一種間歇性病灶,而且,其頻率隨年歲的增長而增長。

    這種想念,實在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想念一個人,是可以有所憑藉的,所謂睹物思人,至少給思念留了個出口;而且,還有現代通訊工具幫忙。可是,在喧囂的城市裡想念村莊,就如籠中之鳥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據,所有的想像,都會被金屬絲無情地阻隔,只剩下煩躁的心緒。 

首括句(鎖定有效閱讀區間)

1、 文章開頭說“那個炊煙裊裊小村子,是一劑良藥,須得按時服用”。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根據文意簡要概括。

答案: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能夠平復城內的喧囂給人心裡帶來的煩躁。

整合答案的原則:

(1)找出與題目相關的有效區間,準確篩選資訊

(2)結合自己對作者感情,文旨的理解整合. 

答案: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能夠平復城內的喧囂給人心裡帶來的煩躁。

文段7《文赤壁》

      ①文赤壁在黃州,武漢向東,車子開一個來小時就到了。一下車,我就遠遠望見蘇東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漢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聲猶勝武赤壁,蘇東坡是這裡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視這位千古文豪。一個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蘇軾,他那眉宇間,襟袍臨風處,拂袖挪步,畢竟已少了那份氣質。他的醉態浪漫呢?他的才情風骨呢?他的失意豁達呢?一尊石像縱然萬古不朽,終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個人了。難怪,蘇東坡這樣豪放的人,也曾在這裡感嘆過“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④登臨而觀,山壁下只剩兩池死水。抬頭北望,遠處才是白茫茫的長江江面。……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換鬥移,江山已改,雖是濤聲依舊,畢竟江面已遠。 

    ⑤唯有東坡在,剩有遊人處。 

    ⑥蘇東坡獲罪入獄,旋被朝廷發配來黃州,反而為他營造出了創作“三赤”名篇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環境。正是黃州落難這幾年,蘇東坡寫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後來朝廷發來誥命,任命他為“汝州團練副使”。其實那只是一個虛職,掛職領一份錢糧而已。一個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掛職當一名“武官”,真是陰差陽錯。

 ⑴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說遠遠望見的是蘇東坡的雕像,而說是蘇東坡。這樣表達有什麼作用?

結構方面作用-------引起下文

內容、情感作用-----強化(或“強調”“突出”等)了對蘇東坡的熱愛、崇敬之情(或“強化了蘇東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⑵ “惟有東坡在,剩有遊人處。”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麼作用?

起到了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從眼前的景物描寫轉向了歷史抒寫。

延  伸 

根據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來看,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位於文章的開頭(首句)

    一般具有點明主旨,總領全文的作用;還可為後文提出觀點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蓄勢(鋪墊、張本);奠定感情基調;還可點題以及交代起因或緣由。作用大多是“引起懸念、吸引讀者”,或者是“暗示文章中心、引出話題(總領全文)”等。      

2、位於文章的中間(過渡句)

    多出現在文章的中間部分,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在內容上起轉換或逐層深入的作用。

3、位於文章末尾(尾句)

    多有前後照應、卒章顯志、總括全文、深化主旨、啟人思索、言有盡而意無窮等作用。

總結

1.從抓句中關鍵詞語入手 

2.從分析句子的修辭手法入手

3.從分析結構(層次)     

  比較複雜的句子入手

4.從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分析句子的作用和意義 。

答題時的注意事項:

1.審讀題幹,抓住題目中的提示語或引導語答題

2.要有一個整體閱讀的意識。即始終保持一種“中心意識”,答案方能較全面。

3.按題目要求,結合語境分析,找出有效資訊的區間適當提取文中詞句,按點整合資訊,組織答案。

 

王曉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