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

來源:才華庫 1.4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中的《托爾斯泰》,傳主是享有世界聲譽的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文章猶如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用精彩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為我們瞭解、走近托爾斯泰打開了一扇視窗。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閱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閱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但對於傳記類作品接觸不多,也不深入,特別是對於傳記的特點,比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適度想象等,還知之甚少。而且,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外國文學作品,打上了作者的風格烙印,在構思、語言等方面均與學生既有的閱讀經驗形成較大反差,在閱讀時會帶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

教學目標:

1.把握傳主獨特的外貌特徵。

2.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語言,品味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寫中穿插的議論和評價,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1.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2.揣摩、品味語言,賞析比喻、誇張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描寫時穿插的議論和評價性語言,進而理解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創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緊扣文字,賞析借鑑;合作發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生好奇之心

(一)在世界文學,有兩位文學家因為文學成就巨大而被中國讀者尊稱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亞,同學們知道另外一位是誰嗎?

學生回答。明確:“託翁”——列夫·托爾斯泰

(二)對於托爾斯泰的生平及文學成就,同學們有多少了解?

學生交流課前預習所蒐集的關於托爾斯泰的資料。

教師補充:托爾斯泰貴族出身,世襲伯爵;托爾斯泰受到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以自己的方式嘗試改革俄國社會,儘可能維護農民利益;托爾斯泰對哲學、宗教、倫理道德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最終促成了自己世界觀的轉變,富有平民思想;堅持從事體力勞動,力圖按照農民方式生活;托爾斯泰晚年時期放棄所有財產,棄家出走,最終病逝於一個偏僻的火車站;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這三部長篇小說上面,他是世界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之一,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三)設疑:托爾斯泰到底應該長成什麼樣子才和他的身份與地位相稱?這可能是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寫的人物傳記《托爾斯泰》的部分章節,去近距離觀察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做過多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所想,為下面的學習作心理鋪墊。)

二、自讀課文,識傳主之形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從那些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的?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明確:文章分別從鬚髮、面部輪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歸納概況,抓住要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用做批註的方法對相應文段進行要點概括。)

(四)試著用“托爾斯泰是一個的人”句式概括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示例:鬚髮濃密,面部粗鄙,表情矇昧陰沉,目光犀利等。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是在上一環節基礎上的深入,主要是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徵,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抓關鍵性形容詞的方法準確把握。同時,教師要適時板書,為下一步學習做鋪墊。)

三、對比分析,賞構思之奇

(一)引導學生髮現、思考:從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寫托爾斯泰其他面部特徵與寫眼睛特徵的詞語各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屬於貶義詞系列,用語“刻薄”;後者屬於褒義詞系列,極盡讚美。

(二)引導學生再思考:先貶抑再讚美,從寫作手法來看是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使全文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點,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丟擲,而要找到一個較好的切入點——詞語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後揚,文章為了表現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還使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第5段),通過寫來訪者者的心理落差,側面表現托爾斯泰面目醜陋。

四、板書設計

鬚髮:濃密

面部:失調、崎嶇、平庸、粗鄙抑

表情:矇昧陰沉、抑鬱寡歡、醜陋可憎

目光:犀利、深邃揚

第二課時

一、設疑匯入

作為一篇重在寫人物外貌的作品,它與同學們閱讀過的作品有什麼不同,帶給同學們什麼樣的閱讀體驗?(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設疑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

二、瀏覽課文,自主發現

明確:多角度描寫;大量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在描寫時,作者加進了大量評價性語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從語言的角度發現和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的閱讀和作文經驗,特別是在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議論性語言兩方面進行對比,突出本文語言特點。)

三、再讀課文,品語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誇張句,賞析其表達效果。

示例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裡有一百隻眼珠。”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觀察力以及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冑,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運用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表現得生動形象。

明確: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既表現出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又能夠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語言之美。學生對那些一望而知的誇張、比喻句及其表達效果可能得心應手,但對於寫眼睛部分的則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膚淺理解,教師要重點引導。)

(二)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於觀察並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畢生全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願違,給自己帶來巨大痛苦。

明確:議論性的評價語對於揭示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點到為止,卻又一語中的。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和內容是本課的難點所在。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脫離文字空洞抽象地概括,而應抓住關鍵句,適當結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總結梳理

學生梳理本課所學,總結歸納。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寫。第二,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凸顯人物外貌特點。第四,精當的議論,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一課一得,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中去。)

八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首先要培養濃厚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恆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閒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八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1)瞭解。看課文、看註釋、看課後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瞭解了這些資訊後,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瞭解。

(2)查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掃除文字障礙。

(3)獨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能否回答。那些基礎知識紮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鑽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要適當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註。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後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

(5)質疑。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一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為什麼這麼寫?

(6)記錄。就是做好讀書筆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