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來源:才華庫 1.59W

學習目標:

1、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並積累相關文言實詞;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3、體會作者的抱負和情操。

學習難點: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的抱負和情操。

學習過程:

陋室銘

劉禹錫

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達標:

1.本文選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朝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有《劉賓客集》。被白居易稱為“詩豪”。早年與柳宗元齊名,世稱為“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世稱為“劉白”。

2.寫作背景簡介: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據說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於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

本文體裁是銘,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後來發展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本文的韻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韻母是:________________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惟吾德馨(    ) 苔(    )痕   鴻儒(    )    案牘(    ) 

解釋下列加線字

(1)有仙則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簾青(    )

(5)調素琴(   )(6)勞形(     )(7)何陋之有(                   )

(二)初讀感知: 

1、朗讀課文,注意字音,節奏。(範讀、個體讀、集體讀)

(反覆朗讀,感受文章的音律之美,思考:文章的音樂美來自何處?

提示:押韻、對偶、駢散結合)

2、文章寫的是陋室,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陋室。陋室簡陋嗎,孔子說了什麼?

參考答案:孔子說了什麼?(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麼翻譯?(賓語前置句,現代語序“有何陋”,有什麼簡陋的呢?“之”,加強了反問的語氣。)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簡陋的還是不簡陋的呢?我們來看看原文。(《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師解釋此段話。)

孔子認為陋還是不陋(不陋)。為什麼不陋,用孔子的話來說?(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麼我們讀的時候就不應該是疑問的語氣,而是帶有肯定語氣的反問。

2、用劉禹錫的話來說,陋室為什麼不陋呢? 

請同學來翻譯這一句話,同時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補出來。

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請同學來翻譯這一句話,同時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補出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

二、合作探究

(一)研讀賞析

1、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陋室的?(再讀課文,自組學習,小組交流)

參考答案:(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居住環境優雅。

優雅的環境我們讀得就要顯得有美感,彷彿你已經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環境。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鴻儒”、“白丁”各做何解釋?(博學之人和無學問的人)

此句中“無”的一句要讀得比“有”輕。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生活之事雅緻

絲竹指什麼?這是什麼修辭?(音樂,借代)案牘指什麼?(官府的官文)。為什麼作者不喜歡音樂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歡調琴嗎?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學生討論,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時自己所彈奏的高雅音樂,而絲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們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所聽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後隱含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呢?(對奢靡生活和官場的厭惡之情.)

2、除了對陋室的描寫外,文章還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在這裡,作者把山水比作什麼,仙龍又比作什麼?(山水比作陋室,仙龍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師講解“比興”:以比喻起興,先言他物再詠所詠之物。是我國詩歌的一種傳統的表現手法。

(2)“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此句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類比)

此處類比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以古賢人居住的屋子來證明陋室不陋,同時作者也以古賢人自況,表明自己也追求他們那樣的精神境界。)(教師板書)

3、作者寫陋室不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明確: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託物言志寫法。

小支架:託物言志,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是文章的一種寫作手法(亦稱表現手法)。例如,許多作者喜歡通過對鬆和梅的描繪,表達自己堅強、聖潔的意志。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shèn)漉(lù),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shǔn),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作者系明代歸有光)

註釋:①軒:小的房室 。②塵泥滲漉 :(屋頂牆頭上的)泥土漏下。③垣牆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圍牆。④欄楯(shǔn):欄杆。⑤增勝:增添了光彩。⑥偃仰:安居。⑦冥然兀坐:靜靜地獨自端坐著。⑧珊珊:衣裾玉佩的聲音,引申為美好的樣子。

1.解釋劃線的字

每移案 桌子     餘   我   稍為修葺    修補       

偃仰嘯歌 安居      冥然兀坐 默然 ,靜靜的樣子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珊珊可愛

【答案】①借來的圖書放滿了書架,我生活在這裡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著,自然界的聲音都能清晰地聽到。②每月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牆上,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

3、在內容上,文章用“庭階寂寂或萬籟有聲”寫居室的清靜;寫法上,採用了對比手法,抒發了作者安貧樂道的情懷。

4.對作者所表現出的人生態度,你有什麼看法?請簡要談談。

示例一:我很欣賞文中作者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生活中人們往往面臨種種誘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樣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贊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態度。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哪來的精神享受?何況,人生在世,就應該轟轟烈烈創造一番事業,為社會做貢獻。

參考譯文:

項脊軒就是舊日的那間南閣子。面積只有一丈見方,容得下一個人居住。這是間歷經百年的老屋,泥漿滲漏,由小孔滴下,積聚的雨水,透過縫隙直往下淌。我常想挪動一下桌子,但左看右看也沒個可以安置的地方。屋子又是朝北的,照不進陽光,一過中午,室內就昏暗了。我略為修補,使它屋頂不漏,前面開了四扇窗,在庭院的四周築起了圍牆,用來擋住南射的陽光,藉助陽光的反射,室內才透亮起來。又在庭院中栽種了蘭花、桂花、竹子、樹木,舊時的欄杆也因而增加了光彩。書籍放滿了書架,大聲吟誦,悠然自得,有時則默然端坐,外界的各種聲音都聽得見。可庭院中顯得特別寂靜,小鳥不時飛來啄食,有人來它也不飛走。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著半個牆面,桂樹的投影,紛雜錯落,隨著風的吹拂,影子也在移動,舒緩輕盈,十分可愛。

四、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仿照《陋室銘》的樣式學寫一篇銘文。

3、積累中國歷史上其他類似的人物事蹟。(積累本)

五、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孔子:何陋之有 君子居之

惟        環境--優美       斯  

吾        主人--高尚       是

德        客人--不俗       陋

馨        生活--高雅       室

比興  類比  託物言志

愛蓮說

周敦頤

主備人:崔喆 丁曉玲

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達標:

1.作者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著有《         》《     》等。

2.文體、背景介紹:周敦頤任職南康郡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一四十餘丈寬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課文標題“愛蓮說”可以怎麼解釋?

3.字音、字形、詞語

(1)給下列字詞注音:

蕃(   )   淤( )泥   濯(  )  清lián(   ) 蔓(   )  鮮(   )有聞tíng tíng(       )淨zhí(    )     xiè (    )玩    焉(    )

(2) 翻譯下列加線的詞語

可愛者甚蕃(   )     濯(    )清漣    褻玩(    )焉(    )  隱逸(    )噫(    )  鮮(   )有聞     宜乎(   )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文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個體讀,注意字音、語氣、語調、節奏(同學糾錯)

全班齊讀,讀出氣勢。

3、默讀,根據註解,疏通文意。疑難圈點,共同解決。 

二、合作探究

(一)研讀賞析:帶著下列問題品讀課文:

1. 作者如此愛蓮,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裡呢?

2.  作者如此深情地為蓮花高唱讚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3. 本文主體是寫蓮,為什麼要寫菊和牡丹?課文前面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為什麼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結合課文,逐一解答:參考答案:

1. 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

① 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

② 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

③ 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作者借蓮花來寫人。

① 在社會大環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樸;

② 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為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③ 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質。

2. 對比 、襯托(正襯、反襯):

一是對“蓮”的襯托,在反覆的襯托之中既突出蓮的品格,又表達自己的情懷;

二是由三種花引出三種評價和比較,名為寫花,實際寫人,寫出人們對生活理想的三種選擇,突現自己對胸懷磊落、行為正直、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等高潔品德的崇尚。

作者好像是在寫花,而實際上是託物寄意,弦外有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蘊”。這種寫作手法就叫做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託物言志”是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以本文為例,通過板書理清學生的思路。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後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後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後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內容必須包含一篇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訓練)

閱讀白居易的《買花》,回答問題。

帝城(指長安)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光鮮貌)百朵紅,戔戔(眾多貌)步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勻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1、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共道牡丹時           移來色如故             帝城春欲暮

A                       B                    C       

不足為外人道也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復前行,欲窮其林

此嘆無人喻

D     家喻戶曉

2、“家家勻為俗,人人迷不悟”一句與《愛蓮說》中哪一句話含義相同?都揭示了當時的什麼世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田舍翁“低頭獨長嘆”,這位田舍翁為什麼長嘆?(用原句回答)

答案:1、C

2、 與“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一句含義相同,都揭示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

3、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四、佈置作業:背誦並默寫課文。

1、學習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聯絡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說說你最喜愛哪種花,並用一句話來概括原因。

舉例:我喜愛梅,因為它是花中的志士,堅強不屈。

任選幾位同學交流。課後做到摘抄本上。

2、積累古今有關蓮花的詩句、美文。(積累本)

五、板書設計:

1)、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妖”--高潔、質樸

蓮     2)、體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            君        作

3)、香氣:“香遠益清”--芳香                      子        者

4)、風度:“亭亭淨植……不可褻玩焉”--清高

菊花:     正襯

韓三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