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第二課時教案

來源:才華庫 2.13W

教學目標:

背篼第二課時教案

1、能通過抓重點句的方法來理解課文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3、深刻理解山裡孩子的淳樸和勤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和山裡的孩子交過朋友嗎?他們都喜歡幹些什麼?

一、匯入

1、這節課,老師也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山裡的孩子,你瞧,這他就向我們走來了----(多媒體出示、配樂朗誦第一小節)

2、找重點句

這是一位怎樣的孩子呢?你從哪句話看出來的?(出示重點句)

3、讀重點句,你會發現什麼?

為什麼說背篼裡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4、出示學習提示

二、講讀課文

1、小組學習

(1)輕聲讀課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體事例體現寫了山裡孩子的勤勞。

(3)邊讀邊按順序用(1)(2)(3)......標出

2、反饋

(一)學習5、6、7小節

1、學生說具體的體會到勤勞的事例,

2、找出課文內容讀出來,並說出從哪個詞中體會到勤勞。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讀這一段,你還體會到了什麼?

山裡的孩子不僅勤勞還很淳樸。

是啊,這是一個多麼勤勞淳樸的山娃!

4、學生說從採藥材中體會到

理解積攢的意思便體會到了勤勞。

5、學生說7小節能體會,從汗水和泥漬中體會到。

(1)女生讀第7小節

(2)說說撩、揩的意思

(3)自讀這一節,你讀出了什麼?(抿著小嘴微笑,勞動不怕累)

那麼請你也抿著小嘴對老師笑一個,是啊,你們可真是勤奮的孩子。

(二)、學習第4小節

1、學生說從這段體會到勤勞,讀出相關句子

2、出示動詞填空

3、請學生自己換著讀一讀,體會動詞的準確性。

4、請學生小組研究讀,從中你能讀出什麼(對路熟悉,路很遠)

5、指名讀,看誰能讀出輕快,讀出熟悉的感覺。

6、齊讀。

山裡的孩子就連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為勤勞的孩子。

(三)、學習2、3小節

1、學生說事例

2、反問:為什麼這裡也能體會,我們怎麼也看不出?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說出理由

4、自讀這段,想想寫法上有什麼特點?(體會擬人的寫法)

5、出示句子比較

讀句子說不同----讀出不同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髮

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髮

6、小組合作學習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淌聲。

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

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7、品讀句子

自讀個別讀齊讀

8、學習第3小節

(1)學生說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讀句子發現疑問

為什麼說嫋嫋升起的炊煙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3)你能用動作把他表示出來嗎?(動作表演理解)

(4)男生讀句,女生表演。

(三)學習第8小節

是的,這是一個多麼勤勞的山娃,使我們情不自禁的說道

1、齊讀:哦,山裡的孩子背篼裡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讀最後一句,體會有何不同。

3、說說哦的含義

4、在齊讀這一句

三、總結全文

1、認識了眼前這位山裡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對山裡的孩子說些什麼呢?

2、學生說體會

3、朗讀詩

老師也有很多話要對這位山裡的孩子說。千言萬語匯成一首詩

《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夥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裡盛著一座大山。背篼裡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四、課堂小練筆

寫下要對山娃說的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