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1.51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通用8篇)

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情趣。

2、發展幼兒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經驗的能力。

3、引導幼兒暢談元宵節中的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重難點分析:

重點:能夠連貫講述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難點:講述的內容完整有意義。

活動方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物質:圖片、用花燈佈置活動室,紙、筆、花燈。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出示圖片,上面有什麼?知道什麼節日才會掛花燈?教師講述花燈的來歷。

二、展開

1、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會掛花燈,在這歡樂的日子裡你看到了什麼?有哪些事是讓你最快樂的?誰能講一講?

2、幼兒間互相講一講。

3、請個別幼兒講述。

啟發引導幼兒講述完整,有一定的內容。

4、教師也來講一件高興的事,啟發幼兒完整的講述和記憶。

三、結束

請幼兒拿出紙和筆,將自己所見所想的高興事畫下來。

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及主要習俗。

2、觀賞各種花燈,瞭解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

3、知道元宵節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幼兒觀賞元宵燈會。

2、收集各種花燈的照片、圖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兒一個。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匯入

(1)元宵節是什麼時候?

(2)元宵節都做些什麼?

2、出示元宵食品,瞭解吃元宵習俗。

(1)幼兒觀察元宵的外形特徵,討論:元宵為什麼製作成圓的?

(2)教師小結:元宵表示團圓,表達了人們希望年年團圓的美好願望。

(3)幼兒品嚐元宵,進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種花燈,引導幼兒觀賞,描述。

(1)提問:這是什麼?你最喜歡其中那一盞花燈?

(2)引導幼兒講述元宵節觀賞燈會的感受.

如:看到各種各樣花燈,你的心情怎樣?元宵節晚上,街道上是什麼樣地?人們為什要掛這麼多花燈?

(3)教師小結: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天,人們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樂的聚集在一起,於是就掛出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花燈,還在燈上貼出謎語,組成燈會,吸引大家。

4、遊戲“元宵節,鬧花燈。”

幼兒分為8-10人一組,隨著兒歌變化隊形,比一比哪組隊形最好看。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附兒歌:

我們排著隊兒走,燈兒變成一條龍;

我們圍著圓圈走,燈兒變成一朵花;

我們背靠背兒走,燈兒變成一車輪。

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3

主題說明: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在主題活動中,通過調查、參觀、學習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幼兒不僅能對元宵節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更可以通過自身的參與和表現,進一步獲得對節日氣氛的體驗,獲取多方面的經驗:

①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團圓的日子。

②元宵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

③元宵節有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劃旱船等豐富的風俗習慣。

④“元宵”象徵著“團圓”,它有不同的種類和味道。

⑤元宵節有各種各樣的花燈,給人們帶來了喜氣和歡樂。

⑥自己動手做元宵、做花燈可以感受更多的快樂。

主題目標:

1、嘗試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元宵節的相關經驗,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2、大膽地創造與想象,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3、積極參與“鬧元宵”的籌備和慶祝工作,在和老師、同伴一起過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團圓的意義。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主題活動:

活動一:甜甜的元宵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品嚐元宵的習俗。

2.通過做、煮、品嚐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樂趣。

3.能用簡短的語言講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嚐元宵時的心情。

活動準備:

麵粉、點心盤、圍裙、電飯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動過程:

1.激發做元宵的興趣和願望。

師:

①今天是什麼節?元宵節有一種特別的食品,是什麼?

②元宵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觀察製作材料,瞭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觀察並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瞭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師:

①我們怎樣才能做出圓圓的元宵?

②老師煮元宵時,小朋友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兒穿好圍裙並洗手。

(2)幼兒嘗試用搓、團圓、在盤中滾一滾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兒注意不把麵粉團弄碎,不要將麵粉撒在盤外。)

(3)教師煮元宵。

4.加糖品嚐元宵,說說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兒在活動中能夠積極參加,在教師的指導下動手製作元宵,然後品嚐元宵,感受到濃濃的團圓之情。

活動二:賞花燈、猜燈謎

執教: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之一,感受過節的愉悅心情。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並講述一個謎語。

3、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活動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孩子們紛紛跟著大人前去公園參觀燈會。

活動準備:

1、物質——每人準備一盞花燈,上面貼有一則謎語。小獎品若干。

2、知識——有過過節的生活體驗。

活動程序:

一、匯入

師:開門見山引入主題:正月十五鬧花燈,賞燈猜謎就是我們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之一。

二、展開

1、賞燈活動。

(1)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及特別之處等等。

(2)請幾名介紹有特色的幼兒給大家介紹自己的花燈。

2、猜謎活動。

(1)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A組持有花燈和獎品,並給B組幼兒念謎語,B組來猜燈謎,猜中了即得到獎品。教師講清玩法後,幼兒自願展開遊戲。(根據時間進行交換)

(2)集體講述自己猜謎的情況:誰猜中了我的燈謎?我自己猜中了幾個燈謎?

(3)集體將難猜的燈謎找出來,大家一起猜,或帶回家請爸爸媽媽幫助猜。

三、結束

將A組和B組得到的獎品比一比,看哪隊勝利了?

師:鼓勵幼兒將自己猜到的謎語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來猜一猜。

活動反思

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重視親情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正確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環節,做到以圖為憑,激情激趣。在匯入的設計上也是下足功夫。

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視訊瞭解萊西人的元宵節習俗,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

2。知道豆麵燈碗習俗的由來,瞭解蘊含的'寓意。

3。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體驗學習樂趣。

活動準備

載歌載舞的萊西人ppt、花燈會、猜燈ppt、有趣豆麵燈碗ppt

活動過程

(一)交流談話,引導幼兒回憶元宵節的情景。

提問:元宵節你吃過什麼?玩過什麼?看見了什麼?

引導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

你知道我們萊西人是怎樣過元宵節的嗎?

(二)觀看視訊瞭解萊西人過元宵節的習俗

1、提問:視訊上的人在幹什麼?能記住裡邊有誰嗎?他們的表情、服裝、頭飾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相互交流看到的視訊影像內容。

2、觀看視訊花燈會,瞭解燈謎的起源歷史。

3、觀看豆麵碗燈視訊,瞭解燈碗的由來、種類及寓意等。

(三)師幼一起分享交流視訊內容,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

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瞭解我國的民間節日名稱及含義。

2、知道每個節日的傳統活動,能主動參與節日當中。

3、知道民間節日是民間文化的一部分,感受到民間文化的豐富多彩,熱愛傳統民間節日。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瞭解自己知道的民間節日。

2、教師應準備各個民間節日的有關資料。

3、製作元宵的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出話題:小朋友們,今天是什麼日子啊?(元宵節)。你們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嗎?請幼兒討論自己和家人是怎麼度過元宵節的,為什麼等。

2、小朋友們說完後,教師簡單介紹元宵節的由來和傳統活動。

3、順著話題,請幼兒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節日?都是怎麼度過節日的?讓幼兒有表現的機會。

4、教師按照節日的順序,播放人們度過傳統節日的圖片,讓幼兒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和豐富的活動,體會到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情。然後一邊播放,一邊介紹各個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活動。

5、觀看完圖片以後,教師請幼兒談一談“你喜不喜歡這些傳統節日?為什麼?你最喜歡哪一個節日?你覺得還可以怎麼過這些節日?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過傳統節日?”一步一步,深入地引導幼兒思考存在的問題,提高思維能力。

6、教師適當地幼兒的談話:傳統節日是我國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習慣而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寶貴財富,包含著勞動人民的祝福和美好願望,小朋友們應該多學習這些節日的寓意,參與到活動中去,並且要主動充當傳播文化的小使者,向身邊的人介紹我們的傳統節日,讓大家都形成一個熱烈的過節氣氛,弘揚我國的豐富文化。

7、教師請幼兒回到今天的節日當中來,到材料區去嘗試製作元宵,一起過節鬧元宵。

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6

一、設計意圖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其賞燈、猜燈謎、吃元宵等活動寄託著人們的美好祝福和願望。《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我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熟悉的生活人手,整合多種活動形式,充分利用社群、家庭、同伴資源,加深幼兒對傳統燈節的認識,體驗燈節的樂趣。

二、環境與資源

1、教師帶幼兒外出參觀街上的節日環境,師幼共同收集花燈,佈置成“各種各樣的花燈展”。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元宵節的風俗活動、傳說故事,佈置成“元宵節到了”專欄。

3、請幼兒帶來自己的花燈,陳列在角色區裡。

4、師幼共同收集小紙盒、小蛋糕盒等立體廢舊物品,放在手工區裡,準備製作花燈用。

三、區域活動設計

美工區

材料:彩筆、紙等。

內容與要求:能畫出見國的花燈或自由表現出自己設計的花燈。

材料:備種小紙盒、彩紙、膠槔、彩筆、剪刀、皺紋紙等。

內容與要求:能用廢舊材料大膽地進行製作話動。

材料:彩泥、墊板芍。

內容與要求:能用彩泥塑造花燈。

材料:包裝紙、雙面膠、禮品盒E的絲帶等。

內容與要求:能包裝自己收集來的謎語,以作“藏寶”用。

材料:彩泥、陶土、紙屬等。

內容與要求:能用紙屑做出各種“餡”的“元宵”。

音樂區

材料:磁帶、打擊樂器。

內容與要求:邊聽音樂邊為音樂伴奏。

材料:老奶奶、老爺爺等的人物面具。

內容與要求:根據歌曲內容分角色表演,並嘗試自編歌詞。

角色區

材料:花燈大賣場、特色元宵專賣。

內容與要求:學會介紹、推銷花燈和元宵。

語言區

材料:收集謎語、猜謎語。

內容與要求:能互相說謎面、猜謎語、

生活區

材料:米麵、餡。

內容與要求:能自己動手做元宵,大家一起品嚐。

體育區

材料:花燈、繡球、獅子面具(頭飾)。

內容與要求:嘗試玩舞龍燈、舞獅子等講戲,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四、活動內容

參觀活動:元宵節到了

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剛過元宵節,兒童還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中。但是很少有兒童知道元宵節的來歷。通過這次的活動讓幼兒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並把傳統傳承下去。

活動目標

1、讓孩子瞭解元宵節的歷史,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

2、讓孩子們深刻感觸到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元宵節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元宵節的來歷

活動過程

一、教師設疑,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並提問問題

師: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

幼:玉帝要燒燬民間,所以人們得知訊息後提前掛燈籠放煙火,免去了這一難。

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

師:元宵節的歷史悠久,人們從古至今,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用同樣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個節日,到了現在過元宵節意味著什麼呢?

幼:看花燈、吃湯圓等

教師總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以掛燈籠的形勢,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歡慶一年的豐收,喜氣洋洋、快樂融融。

三、讓幼兒把元宵節的來歷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給他們講故事《元宵節的來歷》。

教學反思

《元宵節的故事》是一個神話傳說,傳達的是一份濃濃的愛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為了感謝仙女救了人間的百姓,讓孩子們感觸到,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傳承熱愛、歌頌中國的傳統節日。

給大班小朋友上元宵節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的快樂。

2、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活動準備:

1、拌好的餡、幹米粉。

2、小盤子、大盤子。

3、幼兒自制花燈一盞。

4、猜燈謎謎面,懸掛操場。

5、發出邀請,家長參與。

活動過程:

1、介紹元宵節。

引導幼兒講述:我所知道的元宵節。

教師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2、做元宵。

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介紹做元宵的材料,並示範製作方法。

製作方法:先用小勺挖一匙餡心放在手心裡搓圓,將搓圓的餡心放入幹米粉,在盤中往返滾動,直到餡心四面粘滿米粉。最後,把它放在手心搓圓即成。

幼兒分組製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把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將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盤子裡,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在等待煮元宵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幼兒提著花燈,同伴相互欣賞,講述自己所拿的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在敲鑼打鼓的熱鬧氣氛中,幼兒在園內提燈遊行,自由交往。

4、家長帶領幼兒猜燈謎。

5、品嚐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弟弟妹妹一起品嚐勞動成果,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結束:

領獎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