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班社會教案九篇

來源:才華庫 1.62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小班社會教案九篇

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兒歌,有表情地會朗誦兒歌。

2、通過觀察圖片、手指等遊戲瞭解兒歌。

3、感受同伴之間的遊戲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手指畫一張。

2、幼兒用書一套。

3、磁帶。

活動過程:

通過講述故事的形式來引導幼兒的趣味性,然後提問幼兒故事中所包含的幾個問題。?

如:故事中講述的手指媽媽有幾個寶寶,寶寶的名字叫什麼。

展示幼兒圖書,手指畫面提問有關手指的問題。

如:第一幅小孩指的哪個手指,手指叫什麼名字。

通過簡筆畫,加深幼兒對手指的認識。

如:畫個手指畫,提問幼兒手指的名字。

通過場景、變換等魔術等形式來引導幼兒玩遊戲、念兒歌,反覆練習。

放磁帶讓幼兒伴讀,之後一邊伴讀一邊作動作。

幼兒與幼兒之間分角色表演,為鞏固幼兒對手指的認識,以至於達到會說會唱兒歌的最終目的。

仿編兒歌。

如:小手指一起伸,看看手上幾個寶。

1、2、3、4、5。

寶寶寶寶真可愛,媽媽緊緊把手摟。

大拇哥最懂事,二拇弟、四小弟都聽話。

小妞妞最淘氣,認為自己是老小。

總是欺負大拇哥、二拇弟、四小弟。

媽媽就是中三娘,每天摟著寶寶唱兒歌去看戲。

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活動反思

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這是我給小朋友上的一節語言活動《大拇哥》。這首兒歌短小精悍,內容也較容易,主要介紹五個手指的名稱,同時還能活動幼兒的手指,鍛鍊手部肌肉,促進幼兒小肌肉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增加幼兒生活情趣,五個手指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他們團結友愛,從而潛移默化的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

剛開始我玩了一個“大拇哥睡覺、大拇哥起床”的遊戲,由於小朋友基本上都認識大拇哥,所以在說大拇哥的時候進行得比較順利,小朋友也玩得挺開心的,接下來我介紹的是二拇弟,我是大拇哥,我長得矮矮的、胖胖的,我在家裡是大哥哥,我還有四個弟弟妹妹,你們想認識嗎?我旁邊的是我二弟叫二拇弟,教師引導幼兒向二拇弟問好,一方面是加強幼兒的禮貌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幼兒認識二拇弟的過程。然後繼續玩二拇弟睡覺、二拇弟起床的遊戲。接著我以同樣的方法認識其他三個手指的名字及主要特點。三姐姐:站在中間,個子最高;四小弟:站在三姐姐和小妞妞之間,不高也不矮;小妞妞:個子最小,又矮又瘦,站在最後面。這一環節下來幼兒對三個手指認識得比較好了,有了這個環節鋪墊,以便更好地進入到下一個環節來學習兒歌。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們利用手指偶的形式,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孩子學得很投入。

一節課上下來孩子們基本已掌握了兒歌的內容,並能邊念兒歌邊用動作表示。從這一活動中我覺得,對於小班的孩子,可在教育中使用一些擬人的手法,多利用一些教具,多采用一些遊戲的形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及方式,讓孩子們喜歡、接受,學起來也更加的輕鬆。體現一個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樂趣。

小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人的生活和水密不可分,因此我選擇了幼兒每天都看到並用到的水作為主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喜歡水,對水產生好奇,所以他們常不自覺地玩水,浪費水,設計本次活動旨在教育幼兒懂得一些節約用水的方法。根據小班幼兒情感易受感染的特點,從情感教育入手,在活動中安排了場景,採用了擬人化手段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引起幼兒內心的共鳴,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獲得節約用水的.方法。

活動目標

1.體會水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懂得節約用水。

2.學會講述水的用途。

3.瞭解水的二次利用。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水的用處很大,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

難點:懂得水可以二次利用。

活動準備

花草頭飾若干,錄音帶、錄音機。請大班幼兒扮演“小水滴”。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遊戲:關緊水龍頭。

①一半幼兒扮演“花草”,一半幼兒跟隨老師給“花草”澆水, “花草”和澆水的幼兒快樂地跳起舞。

②突然,聽到一陣哭聲,小朋友都停了下來,老師循聲找到了正在傷心哭泣的“小水滴”。

師:小水滴,你為什麼哭呀?

小水滴:滴滴答、滴滴答,有個小朋友洗完手沒有關緊水龍頭,把我給白白浪費了。

師:小水滴,你別哭,讓我們小朋友來幫助你。

師:誰來幫助小水滴,讓小水滴高興起來?

幼兒討論並回答。

二、談話:水的用處大

1.水有什麼用?

2.除了我們人需要水,還有誰也需要水?

3.如果沒有了水會怎麼樣?

4.我們要怎樣節約用水?

小水滴: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水的用處真大,我們要節約用水。

三、談話:水的二次利用

1.大班的姐姐提一桶水進來,說: “小水滴,我能把洗過手帕的水倒掉嗎?”

2.小水滴: “不能倒,不能倒,我還有別的用處呢。”

3.師: “小朋友,洗過手帕的水還能幹什麼用呢?”

幼兒討論並回答。

小水滴:小朋友真能幹,知道了用過的水還有其他的用處,懂得了一種節約用水的方法,謝謝你們

教學反思

因為選材與幼兒較貼近,幼兒有較多的生活經驗,故孩子們思維很活躍,都能積極地用較連貫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從幼兒的反應情況看,他們能體會“小水滴”的心裡感受,情緒被“小水滴”所感染,積極尋求幫助小水滴的方法,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水的用處,懂得了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萌發了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意識。

小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大掃除對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都是一件既興奮又有意義的事。在大掃除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著勞動的快樂。小班的孩子雖然動手能力相對較弱,但簡單的放玩具、抹桌子等勞動是孩子們最樂意乾的。國慶節前夕,在老師的帶領下給娃娃家大掃除,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把自己的小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孩子們在勞動的同時體驗著快樂,積累了經驗。美術活動“大掃除”意圖讓孩子的塗鴉的過程中回味整理娃娃家的勞動情景。藉助“吸塵器”上下左右把房間內的灰塵吸乾淨,使小班幼兒從無控制塗鴉向有控制的塗鴉過渡,在擺放傢俱過程中的促進幼兒空間知覺的發展,寓繪畫表現於遊戲之中。

活動目標:

1、在表現整理娃娃家物品的情境中,體驗勞動的樂趣。

2、能有控制的畫直橫線。

活動準備:

“吸塵器”:將兩支深淺不同顏色的水彩筆用膠帶紙捆綁,上面貼有吸塵器圖片。

淡紫色紙作底板、用奶黃、淡綠色紙剪出各種傢俱的形狀作為貼上的材料。固體膠、抹布等。迷你型吸塵器一臺。

情景佈置:娃娃家(家中有小床、桌椅等傢俱),地毯,地毯上有垃圾。

過程:

(一)情境匯入。

1、老師用語言激發幼兒幫助娃娃家打掃地毯。

提問: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寶寶把地毯打掃乾淨呢?

2、教師用吸塵器打掃娃娃家。

3、老師小結:先從左到右一排一排吸,再從上往下一排一排吸,每個角落都吸到,就乾淨啦!

(二)大家一起來打掃。

1、教師與幼兒共同操作畫直線,以兒歌提示操作的方法,同時豐富詞語:左、右、上、下。

2、教師演示把傢俱模型紙貼在畫好線的紙上。

(三)寶寶自己來打掃。

1、幼兒自己來打掃,教師按操作步驟逐步提供材料。

a、提供地毯、雙色蠟筆。

b、傢俱模型紙、固體膠。

c、細勾線筆。

2、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以兒歌的形式提示幼兒正確使用材料。

(四)欣賞各自打掃的房間,看看哪個房間最乾淨最漂亮。

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動畫故事《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2、哭泣的小河馬圖片。

3、小碗和小勺。

4、小手真能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呢?

——教師出示掛圖。

——這是誰呀?(小河馬)

——呀!小河馬哭了,為什麼呢?(幼兒自由發揮想象)

——好的,你們覺得小河馬是因為這些事情才哭的,讓我問問他是不是這樣的?(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

——小河馬說,小朋友們想知道它為什麼哭,就要認真看、仔細的聽故事,我們一起來觀看小河馬的故事吧!

二、播放動畫故事《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故事看完了,小河馬為什麼哭呀?(不會吃飯)

——嗯!小河馬不會自己吃飯,誰來幫助小河馬了?(小青蛙)

——小青蛙是怎麼幫助小河馬的?(餵它吃飯)

——小青蛙來幫助小河馬了,可是為什麼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因為它喂的太慢了)

——最後用了什麼辦法,小河馬才不哭了?(自己動手吃飯)

三、小手真能幹

——小寶寶們,你們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自己一個人能吃飯嗎?你們是不是和小河馬一樣,不會自己吃飯,要等大人來餵飯?(幼兒自由回答)

——我們班的寶寶的小手真能幹,都說自己能夠自己吃飯,不要大人餵飯,老師這裡準備了小勺子和小碗,想請一個寶寶來表演一下,她是怎麼用小手,自己吃飯的。(幼兒示範正確拿勺吃東西的樣子)

——能用小手自己吃飯,真棒!真了不起!寶寶們,你們小手除了能幫助我們吃飯,小手還能夠做什麼事情?(幼兒自由回答)

——呀!我們的小手原來還能幫助我們做這麼多的事情呢!能穿衣、穿鞋、拍皮球……老師這裡準備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播放小手能幹的圖片

——看,我們的小手能做這麼多的事情,真是太了不起了,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我們的小手嗎?(喜歡)嗯!我們的小手也最喜歡我們啦!它喜歡和我們一起勞動,一起穿衣服,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運動,一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將娃娃家中的物品擺放整齊。

2、懂得愛惜玩具。

活動準備

創設過家家的場景若干。

活動流程

一、匯入:(出示情景)

“今天小貓和小熊在娃娃家玩完過家家的遊戲後,就回家了!現在我們幫忙檢查一下,看看它們是否把東西好了?”“沒有!”“現在我們看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最亮,發現的問題最多!”請幼兒在情境中進行觀察。(水杯、拖鞋都沒有擺放整齊;抹布沒疊就丟在一邊了;小娃娃的被子也沒有疊放整齊;玩具、彩筆沒收……)

二、基本部分:

娃娃家中的物品應該怎樣擺放呢,誰來幫幫它?請幾名幼兒對物品進行擺放,讓其他幼兒注意觀察是怎樣的,教師注意及時。(本部分除了讓孩子練習,擺放物品的習慣的習慣外,還可以將其中的一點拿出來讓孩子學習,如:怎麼擺放拖鞋;如何讓小貓的外套(抹布、床單)變的整齊等等,並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練習。)

三、分組進行練習:

創設多個環境,將孩子們分成幾組,讓孩子們共同合作進行,讓每個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幫忙一下,比比哪個娃娃家裡的最整齊。”

四、情感教育:

讓幼兒懂得愛惜玩具。“小貓和小熊這樣做對嗎?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玩具被扔得到處都是,這樣玩具就會很生氣,還會跟你們一起玩嗎?所以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教師進行。

附:兒歌《愛惜玩具》

玩具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遊戲,輕輕拿,輕輕放,不扔不摔要愛惜。我的創新及反思活動一開始我就創設環境讓孩子們進行觀察,看看說說,並進行。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增加孩子們的積極性。有的孩子在時出現了困難,給小娃娃疊被子時,幼兒不知道要把邊對齊,通過老師的及時講解示範,孩子們有了初步的瞭解,在分組練習時讓孩子及時地進行了練習。通過這節課孩子們在自己的物品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讓孩子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垃圾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 讓幼兒知道應該每天清掃垃圾,不亂扔、亂撿垃圾;垃圾應放進垃圾的“家”。

活動一: “垃圾的產生”

活動準備:

1、各種亂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廠生產而產生的工業垃圾及建築垃圾的照片、圖片。

2、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參觀圖片、相片,討論:你從照片上看到了什麼?在哪裡見過這些現象?

2、看圖瞭解並討論:垃圾是怎樣產生的?

3、教師小結:垃圾的產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建築垃圾。

4、幼兒自由討論: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從哪裡來的?

活動二:“垃圾的危害”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1、圖片四幅:(1)垃圾堆上佈滿蚊蠅等害蟲;(2)在醫院打點滴的腹瀉病人;(3)行人手捂鼻子、踮腳在汙水橫流、垃圾橫堆的路面上行走;(4)小朋友撿了垃圾放進口袋裡。

2、實物投影儀;活動室地面散佈一些紙屑、紙片。

活動過程:

1、讓幼兒檢視地面上有什麼,教師清掃地面。

2、組織幼兒討論:垃圾對我們會有哪些危害?

3、看圖片(1)—(3)瞭解:垃圾的危害。

4、看圖片(四)討論:小朋友往口袋裡撿垃圾,他做得對嗎?有什麼害處?應該怎樣做?

活動三:“垃圾的“家”

活動準備:

1、課前排練布偶劇:“公園裡”。

2、簸箕、紙簍、垃圾桶、垃圾袋的實物;各種垃圾箱圖片及垃圾車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布偶劇並討論:公園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小兔、小猴和小豬都做了哪些事?他們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

2、幼兒討論:有了垃圾應怎麼辦?垃圾的“家”在哪裡?

3、展示各種垃圾的“家”的實物和圖片。

4、帶上簸箕、紙簍及垃圾桶到室外撿垃圾附:

1、活動延伸:

(1)在家中或幼兒園裡,隨時提醒幼兒把紙屑、紙片、果殼、果核等放進垃圾的“家”中。

(2)休息日和大人一起把家中的垃圾倒入公共垃圾箱;並利用雙休日讓家長帶幼兒到公共場所尋找垃圾的“家”。

2、環境創設:

幼兒自制不亂扔垃圾的標語貼到活動室、走廊及幼兒園大門上。

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2、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培養幼兒合群、樂群的性格。

活動準備:

掛圖、磁帶、錄音機、大型積木、各種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哪些小動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小動物走路好嗎?(小兔、小鴨、烏龜、小貓)我們剛才學了那麼多小動物走路,你們高興嗎?小朋友你們喜歡來幼兒園嗎?你們每天在幼兒園裡玩的高興嗎?小朋友,有個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幼兒園了,我們一起看妞妞在幼兒園玩的快樂嗎?

二、展開:展示掛圖,幼兒觀看。

圖一、妞妞獨自一個人在玩,小朋友這個小姑娘叫妞妞,你們看她在幹什麼?她和誰在玩?你覺得妞妞一個人玩快樂嗎?你喜歡怎樣玩。

圖二、我們看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妞妞怎麼了?她為什麼生氣了?鼓勵幼兒想辦法:你可以和你的小夥伴商量一下,怎麼做才能讓妞妞不生氣,快樂起來呢?小朋友想的辦法真不錯,我們看妞妞的小夥伴是怎樣做的。

圖三、來許多小朋友哄她(對不起,我們不是故意的,你別生氣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態度那麼友好,就原諒了他們,也不生氣了。

圖四、小朋友們拉起妞妞的手說:"妞妞,和我們一起玩去吧"圖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樂呀!

三、提問,討論。

小朋友你們覺得妞妞一個人玩快樂,還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樂?你喜歡一個人玩還是和大家一玩,當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遊戲時,不小心碰到了別人或者碰壞了別人剛搭好積木時,怎麼辦呢?要向別人說:對不起,這樣別人才原諒你,喜歡你,才能成為好朋友。

師幼小結:

剛才看了妞妞一個人玩不快樂,也沒意思和大家一起才是最快樂的,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樂。

四、幼兒玩玩具,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如發現一個人玩玩具,教師引導幼兒和大家一起玩。

五、小結:

請小朋友說:你剛才是怎樣玩玩具的(如我和 XX XX 小朋友一起搭積木了)(我和 XX 小朋友玩汽車了)小朋友和大家一起玩快樂嗎?大家一起玩玩具很高興,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我們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吧!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小班社會教育目標生成了這一活動。為了避免單一說教的形式,我們採用了小班幼兒感興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觀生動的圖片等形式貫穿始終。以故事情節的變化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在看看說說中感受體驗,自主建構社會經驗。運用一步步引導性的提問,讓幼兒在討論中調動已有的經驗,共享同伴的經驗,通過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構這些經驗、策略,產生情感共鳴。

總之,無論是精神因素還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點是缺乏交際的機會。所以,應激發孩子活潑的天性,讓他有一定時間和夥伴們玩耍。對於膽小的孩子應創造機會,鼓勵他多與人接觸。一個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難適應今後的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

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2.初步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學會在自己探索、與同伴交流中主動求知。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初步瞭解每年農曆的十二月是臘八節

師:寶貝們,你們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麼節日嗎?(臘八節)

二、基本部分

1.臘八節的來歷。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古時候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一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臘八粥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

一說,秦始皇修建長城時,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一說,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來紀念他。

2.介紹臘八粥

你們吃過臘八粥嗎?你吃過的臘八粥裡都有哪些食材呢?

請幼兒簡單介紹臘八粥的食料。

(紅豆、胡蘿蔔、白蘿蔔、玉米豆(臘八豆)......

臘八粥裡面會有多樣不同的食材。

三、結束部分

教師展示實物材料,讓幼兒從視覺、觸覺上來認識這些材料。

請幼兒用一個詞語形容你們所見到的食材,瞭解臘八粥食料的名稱

圓圓的黃豆,

紅紅的胡蘿蔔,

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動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動區域,製作臘八粥或以臘八粥為主題,在表演區開臘八粥店。

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享受集體遊戲的樂趣。

2. 通過變向躲閃跑、跑與鑽等動作配合活動,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 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 貓頭飾或臉譜。

2. 輕快的音樂、手鈴。

活動過程

1. 請 6 位幼兒輪流戴上貓頭飾或臉譜,扮演貓勇士,說說自己有什麼本領可以捉到老鼠。

2. 與幼兒玩“貓捉老鼠”遊戲:6 位幼兒兩人一組,在地上對坐,手拉手舉起來做出三個“洞”。音樂響起,另外 6 位幼兒扮演小老鼠自由走動,當教師搖動手鈴,一位戴上貓頭飾的幼兒便出來捉老鼠,6 只小老鼠便要立即跑回“洞”去。

3. 請幼兒輪流扮演小老鼠和貓勇士玩遊戲。

4. 遊戲活動之後,幼兒分享對活動的感受。

活動評價

能理解遊戲規則,並樂於參與集體遊戲。

活動建議

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人數、活動場地或幼兒動作發展水平等條件不同,靈活掌握貓、鼠、“洞”的數量,調整活動的難度。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思維處於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穩定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表演法、遊戲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覆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提高對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