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班講述活動教案

來源:才華庫 2.11W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絃,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幼兒中班講述活動教案應該怎麼設計?

幼兒中班講述活動教案

幼兒中班講述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用描述性的語言,完整、連貫地講述“娃娃”。

2.啟發幼兒通過有趣的“猜猜誰不見了”“改錯”遊戲,對“娃娃”進行由特殊到一般的有序感知、講述。

3.幫助幼兒形成“聽清楚了再回答”的傾聽表述習慣。

(引導幼兒用描述性、陳述性、議論性及交往的語言進行表達,是培養幼兒表述能力的具體行為內容,而描述性語言在實物講述中運用得更為普遍。本次活動就運用了智力遊戲“猜猜誰不見了,“改錯”,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然、生動、有趣地誇讚自己喜愛的娃娃,可以達到從娃娃的特徵到一般形態的有序表述的目的。)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神態、性別、衣飾不同的玩具娃娃。

2.玩具娃娃已放在“娃娃家”遊戲角中讓幼兒玩了幾天。

活動過程

1.運用遊戲“猜猜誰不見了”,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娃娃”。

教師將六個娃娃(每組一個)展示在幼兒面前。請幼兒閉上眼睛拿走一個娃娃。教師提問:哪個娃娃不見了?讓幼兒集體,

答。幼兒回答後,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啟發幼兒從某娃娃的特徵一般形態進行描述。可以這樣提問:第幾個娃娃長得什麼樣?戲可以進行多次,由教師藏娃娃大家猜,然後可以請幾位幼兒來藏娃娃大家猜“誰不見了”。、

(這一活動重點敘述了遊戲“猜猜誰不見了”的玩法。遊戲的規則即是啟發幼兒有序地運用描述性語言講述娃娃的語言過程。)

2.運用“抱一抱,親一親”,讓幼兒結伴講述。

(1)幼兒分組輪流抱娃娃、說娃娃。當抱著娃娃時,可以親一親、摟一摟娃娃,並說“我最喜歡娃娃×××(特徵部分.因為娃娃穿著××(長著××)。”或“我的小寶寶,你的嘴長得像一朵小花,你的××長得像××(抓住“特殊到一般”進行插述)。

(2)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兒的講述中去,以平行示範的方式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娃娃。

(幼兒自由結伴講述也是運用遊戲的方法進行的,很像民間遊戲“擊鼓傳花”。可愛的娃娃在每個幼兒的手中傳來傳去,誰見了都忍不住抱一抱、親一親,說句誇獎的話。如果哪位幼兒不願說或說得不捨適不要緊,教師可以以參加者的身份抱抱、親親誇誇娃娃,同時示意幼兒也來誇誇自己的娃娃。這種以遊戲的方式進行的結伴講述,可以消除幼兒表述時的緊張,有利於幼兒調動自己已有的經驗,為下面的講述作好準備。)

3.運用“改錯”遊戲,提供講述思路。

(1)教師抱起娃娃:我的娃娃真快,你聽,他長著像蘋果一樣的鼻子,綠綠的嘴脣,兩條大大的耳朵,我真喜歡我的'娃娃。

(2)幼兒運用集中講述的方式,糾正老師不正確的講述,同時說出正確的表述方式和思路。教師可以這樣啟發幼兒:哪裡說得不合適?為什麼?如果要你說,你會怎樣說?怎樣說才能讓別人一下找到你的娃娃?

(提供新的講述思路也是以遊戲的方式組織起來的,教師故意說幾句錯話,讓幼兒去糾錯,因為中班幼兒已具備了初步識別字、詞、句錯誤與否的能力。因此,在歡快的糾錯活動中,他們又一次在自然、生動、有趣的玩耍中學習了新的講述思路,在糾錯遊戲中一遍遍地練習了新的講述思路的表述方式。)

4.從說“娃娃”到“誇”同伴。

請出一位幼兒。請幼兒一起“誇誇××小朋友”。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先特點再其他”的講述思路誇同伴。

(最後的層次,教師設計了“誇自己同伴”的活動,幫助幼兒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從玩具娃娃遷移到活生生的同伴。雖然人物變了,但是講述的思路可以是相同的。於是,通過教師的指點,幼兒以與“娃娃”相同的思路,進行了有序的講述,達到了遷移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