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3.0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反思範文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反思1

面對這一實施後的教學設計,新鮮之處在於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主動感知、探究、合作中獲得音樂知識,愉悅感受的學習目標如期達成。我不禁對處在“輔導”位置上的主導者的引領、操作表現又予回顧,井作如下的反思:

—、善用多媒體課件,能發揮電教手段的職能和效用

多媒體課件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它突破了傳統的媒體限制,以其隨機、靈活的特點,把知識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因此為廣大教師所青睞。本節課將其應用於音樂課堂教學,能發揮它非同尋常的職能和效用,顯出歌詞中難以表達的深邃的情感內容、異域風光、音樂意境,產生愉悅學生身心和便捷學習途徑的動感效果。在匯入教學環節,我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四川九寨溝旖旎的風光:那裡千峰竟秀、萬壑爭流,平疇吐翠、群瀑流光,眾獸競技、百鳥和鳴!同學們被眼前的秀美景色給迷住了,恍然置身其中,帶著這種愉悅的、美的心情進入新歌教學,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展示教學的基本功,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欽佩

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和風采,即教學基本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樣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欽佩,使學生產生心向音樂、神往音樂的教學默契,對教與學雙方都是大有裨益的。誠如有位學者所說:“教師要向學生釋放知識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寶藏。”本課在教唱《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歌曲時,我進行了聲情並茂的範唱,伴隨著高亢、激昂的歌聲,孩子們陶醉了,精力專注了,情感向學了。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們對老師的欽佩和信任。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孩子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而有節奏,師生雙邊配合默契,交往自然,情感融洽。

為進—步擴大同學們的音樂視野,在本節課的拓展部分,我自彈自唱了江蘇民歌《孟姜女》和陝北民歌《藍花花》。同學們被我甜美的歌聲和嫻熟的琴鍵技能深深地捫動了,他們熱烈的掌聲和向學的神態表明了孩子們對民歌的喜愛,對老師的欽佩和讚美。在同學們的再三要求下,我又自彈自唱了幾首民歌,滿足了孩子們傾心音樂的願望。教師充分展示了的彈唱基本功,取代了磁帶或多媒體課件的範唱,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滿足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的需求,使他們受到了音樂美的愉悅和情感的陶冶。在學生心中,他們認為音樂教師唱得比任何歌唱家都美,這種心折神服的欽佩是直觀的、真實的,是對音樂課喜愛的表現和印證。

三、傾瀉激情的課堂用語,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為音樂老師,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上課要充滿激情。在本課的表現歌曲環節,我讓男生齊讀第二段歌詞:“手裡拿把開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要求讀出當地人勇敢無畏的性格,先給以傾瀉激情的語言表達示範,再引導學生用“鏗鏘有力”的聲音演唱此段。在第五段的處理上,我提供了獨唱和齊唱兩種演唱形式給學生選擇,井要求學生說出理由。學生選樣了齊唱,因為此段是結束段,要熱熱鬧鬧的,用齊唱的形式才更能表現出這種氣氛。我的傾瀉激情的語言和循循引導的細膩情感,熱烈了課堂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從容不迫的心態,既品味了歌詞的意義和情感的內涵,拓寬了學生的生活外延,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因而,孩子們能忘情地表演和歌唱,抒發自己的獨特感情,整個課堂成了孩子們的精神樂園,大家沉浸在一片歡樂的音樂海洋中。這樣的“主”唱“輔”引,生師共振,整個課堂學教諧融、生機勃發,贏得了課堂教學的高效。因此,我以為在大力倡導設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流程中,切不可顧彼失此,忽視教者的導引作用。只有合比適重,和諧融合,音樂課方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勝數穩操。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主要就是讓學生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這二首中國音樂作品,通過聆聽這二首音樂作品,讓學生理解本課主題“愉快的勞動”,讓學生從中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低年級的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果整節課都讓學生單純地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就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為此,我根據兒童好玩好動的心理特點,把他們的音樂學習與表演、繪畫、敲擊、激勵等有機結合起來,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薰陶。本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教學方法

大家都知道,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好玩,如果一節課都讓他們坐在座位上聆聽音樂,他們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為了調動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及好奇心,我採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在欣賞《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時,運用了演唱、律動、敲擊、表演、繪畫等教學方法,以多種參與體驗的方式進行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從而改變了音樂欣賞課坐著不動的形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集體參與、全員參與這些活動,豐富和加深對這二首歌曲的內容及其內涵的體驗與理解,更好地為本節課的欣賞教學服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

在平時的音樂欣賞課,我大多數是採用聽、想、說、唱、動、創、演等手段,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下感受音樂。但在這節欣賞課,我不僅採用聽、想、說、唱、動、創、敲、演等方法,還加上了學生平時比較少見的敲鑼打鼓、繪畫,讓學生覺得十分的新奇、興奮。如果說隨音樂的節奏用鑼、鼓、鑔給歌曲伴奏是用敲打節奏來反應音樂,那麼聽音樂畫線條、塗顏色則是用影象、繪畫來表現音樂。如在欣賞《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時,歡快、活潑、熱情的歌聲迅速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學生也隨著歌曲的旋律變得快樂起來,在非常活躍、非常快樂的學習之餘,要求學生對二首歌曲從“聽”引發“感覺”,以簡單的線條、色彩或直覺反應來表現這二首音樂。當我剛說完,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要知道音樂、繪畫是非常受低年級的學生歡迎的。這時,讓我感觸很深的是,伴隨《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這二首歌曲,學生動筆邊哼唱邊畫,很快在畫紙上舞動出不同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意境、線條、畫面,那“音樂與繪畫的融合”就顯得異常自由、輕鬆、隨意。這樣一來,我巧妙地點燃了孩子們在音樂課中的繪畫創作“激情”。實踐證明,音樂與繪畫融合可以達到圖文並茂、聲色俱全的立體效果,使學生對抽象的音符產生形象的體驗,讓他們把對音樂的感受藉助學生的妙筆留下美妙的痕跡。同時還能在美輪美奐的繪畫活動中享受快樂。

三、教學方法

本課圍繞著“愉快的勞動”這一主題展開教學,從開始的情景匯入到最後的創編活動都緊緊圍繞著勞動最光榮和勞動人民純樸的民風進行教學的,整個教學氛圍都充滿著活潑歡快的氣氛,體現了一個“活”字。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本課的主題“愉快的勞動”和歌曲表達的情感。對於本課的重點教學我是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突出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用聲勢、敲擊樂器、伴奏、合奏、表演、繪畫、討論等方法調動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在動中學音樂,感受音樂。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圖文、聲像、畫有機結合,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動性,讓教學情境“活”起來。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描述旋律所描繪的音樂形象和歌曲內容,讓學生思維“活”起來。以鑼、鼓、鑔等在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的“郎郎扯光扯”處敲打節奏為切人點,通過口動、手動、腳動,在動中發展想象,在動中愉悅身心,讓學生的想象“活”起來。在這種活潑歡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們與音樂融為一體,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的表現力在輕鬆、民主、歡樂的氛圍中得到了提高。

對於本課所留下的遺憾就是:

1、音色可以通過對比進行感受,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何把這些抽象的詞語讓學生真正消化確實是個難題, 對於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多加研究。

2、在提問學生時應該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在學生不能按照我的思路回答時,我有點著急。我想,這主要是我在備課時準備的方案不夠多,教學的前面做得鋪墊還不夠,個別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歌曲。在這裡,我應該耐心引導和啟發學生,給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自己來討論,這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一節課下來,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這讓我想起了美國的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沒有反思,教學僅僅是重複的單調的工作,教師就像工人,學生就像產品。所以我覺得要作為一名創新型的教師,既要主動反思,勤於反思,並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長處,修改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反思3

“現代音樂教育學最重要的新認識之一,就是在把音樂教學歸結為審美體驗的同時,歸結為音樂聽覺的培養。離開了聽覺的培養,就只能進行機械的、僵化的、匠氣的、非樂的教學。能造就怎樣的音樂聽覺,就會使學生具有怎樣的音樂判斷、趣味和見解。音樂聽覺的培養和鍛鍊,實際上是貫穿整個音樂教學的過程和它的方方面面的。”這是摘錄於音樂教育家廖乃雄先生的《音樂教學法》中的一段。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聽覺對於音樂學習的重要性。訓練學生的音樂聽覺,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無疑可以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喜愛音樂,所以教會學生用自己的耳朵聽,這比教師告訴他許多知識重要得多!

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求讓學生在聽中學,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音樂課的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給予學生視覺、聽覺的享受,輕鬆的完成教學目標。

在匯入環節上,首先創設恰當的情景,讓學生根據圖片和聲音描繪的意境,自覺的融入到音樂的情景中。通過自身聆聽對比,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成就感,使學生更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為了能夠讓學生很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教師與學生演唱時“歐”字的不同點,融入上波音記號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增加了學習興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耳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是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充分挖掘歌曲除演唱外的其他作用,歌曲教學與音樂知識的學習鞏固相輔相成,一舉兩得。

在學生分組合作完成歌曲演唱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在唱的同時仔細聆聽,並“對口型”,這樣的學習方式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將歌曲學唱中比較頑固的問題暴露出來,便於進行分層教學,強化教學效果。

本課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疑問之處。

1、襯詞單獨練習演唱是否合適?

襯詞在歌曲中不僅能烘托氣氛,而且也體現出當地地方的特色,是人們在勞動中不斷傳唱,總結形成的。給人感覺是情緒的流露,有感而發,那麼在面對國小生的教學中,有沒有必要單獨練習呢,這樣是否會破壞歌曲的意境呢?但經過實踐,單獨練習襯詞的學生完整演唱歌曲時明顯唱的要好於沒有單獨練的學生。

2、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教師的肢體語言上沒能放得開。其實不管是指揮手勢,還是舞蹈動作,教師都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每一個細胞,增加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

總之,我們要發揮自身特長,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總結,讓我們的學生真的做到學有所“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