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03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

《坐井觀天》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選編了一些能給人以啟迪的成語和故事。《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

本課計劃用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和初讀課文,第二課時理解課文,第三課時朗讀背誦,練習鞏固。理解課文時,我這樣安排:激趣匯入——整體感知——研讀感悟——演讀入境——拓展延伸。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課文視訊,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知道青蛙和小鳥所在的位置,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印象,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其次,在學習課文中,我主要抓住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還讓學生體會青蛙的自以為是。抓住句子: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小鳥飛呀飛,飛過了哪裡。讓學生仿照句式說句子。通過讓學生動手實驗後,用“因為……所以……”說說自己的理解。最後進行對話表演。

最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青蛙聽了小鳥的話,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麼?說了什麼?

不足之處:

1、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不夠。在提出問題後沒有給學生思考回答,自己就先給答案了,以後要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

2、訓練說句子時不敢放手。如:在說_____無邊無際,打得很哪!這個句子時,我出示大海、森林、沙漠、草原這張圖片讓學生看圖說句子,應讓學生想想說說還有什麼是無邊無際的。

3、沒有關注到每位學生。在課堂上我沒有關注到每一位學生,這是一個老師不該犯的錯誤,在以後的課堂中都要把每個學生當做主角。

總而言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創新,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願意去學、在快樂中學。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2

今天有幸參加了流水鎮中心校組織的“20xx年國小中青年教師賽教”活動,短短的一天收穫頗豐。

那就說說我自己上的這節課《坐井觀天》吧。這是一則寓言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在講課前,我和同事們通過討論,對教學設計進行認真的構思,並精心的做了教學準備。然而整節課上完了,教學效果太令自己失望了,回顧課堂尋找原因。

教學過程中我以談話的方式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我的課前準備比較充分,為本節課做了惟妙惟肖的動物圖案,因此這個環節沒有讓我失望。接下來的“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我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讀兩種方式讓學生來了解故事梗概,整個環節進行地也比較流暢。

瞭解了課文內容後,通過學習小鳥與青蛙的三次對話來學習感悟課文內容。學習對話時,主要採用了“以讀促悟,讀中感悟”的方法。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要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關注學生的心情、關注學生的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設計時我順應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在讀的時候主要是指導學生抓住小鳥和青蛙三次對話時的不同語氣分角色朗讀,形式多樣:同桌互讀、抽學生讀、小組朗讀。在反覆多樣的朗讀中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聯絡上文、課文插圖以及多媒體課件理解重點詞句,這樣課文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這個難點就迎刃而解了。課外延伸想象說話這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如何編寫故事說話呢?要根據提供的材料以及故事發展的規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續編。值得注意的是,續編的故事不能離開故事開始時的內容,要合乎情理的發展下去。本課在編寫時我引導學生可以根據最後一個自然段,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看到天確實很大,無邊無際的會有什麼想法。還可以想象當青蛙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會說些什麼?是勇於承認自己的侷限性呢還是什麼話也說不出呢?最後是“揭示寓言,悟出道理”最後結題,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加深學生對成語的印象。

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從整體來講我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但實施起來並不樂觀。在教學的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揭示寓意,悟出道理”學生的學習狀態就發生變化了,對我的提問,回答的不夠積極,最後是我直接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寓意,讓學生齊讀,這樣的呈現方式與我教學設計的初衷是不相否的。除了多媒體課件受外在因素影響這點兒小插曲外,還與我自身的心理素質有很大關係。首先,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我有些急促,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們的思考,覺得他們的思考不夠深入、不夠快。雖然孩子們在次之前聽過一些寓言故事甚至也聽過這則寓言故事,但是作為一種文體,以課文的形式出現這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講還是第一次。因此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說出寓意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需要教師正確地耐心地引導。

這節課我的原則是教師努力做到少講多引導,多利用啟發性問題,把機會留給學生,但是由於前邊課件三番五次的出現問題,導致時間上有些緊張,以至於我有些私心只想把課講完,給聽課老師呈現一個完整的教學環節。我忽略學生的感受,這是一節公開課,聽課的老師很多,除了他們本校的,還有很多外校老師,他們不認識,面對這麼多老師,他們在發言時也可能羞澀、緊張,甚至害怕自己出差錯,本來會的問題都不敢舉手回答,或者發言時聲音很小。

在今後的課堂中我將會有所改進:精講少將,多說啟發性語言,給學生更多時間,等待學生思考,給他們更多機會表達自己,濃縮課堂內容,多些問題思考。

其實孩子們今天的表現是很不錯的,他們不排斥我這個“陌生人”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前半節課我們配合的還是很默契的。朗讀課文時是那麼的認真,分組討論時是那樣的積極,最後當我講完課要離開教室時,一大群學生圍上來誇我說:“老師,你黑板上的畫好漂亮呀!”做的不好的是我這個老師……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3

那是個陽光絢爛的日子,同往常一樣,我們又該學習新課了。不同的.是,今天領導聽我打分課。

學習的課文是《坐井觀天》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以前,每學完這課,為了培養同學們的發明性思維,我都要讓他們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了》為題進行說話寫話訓練,效果非常好。依照慣例,學完新課後我又一次讓同學們想像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將會怎樣呢?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一下被激發起來,有的和同桌互說,有的前後位湊在一起爭論,還有的仰起小臉在考慮。

待平靜下來,我開始指名回答。張一說:“青蛙跳出井口後,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海濤聲嚇得它忙向小鳥求救。”李博說:“青蛙跳出井口後,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田野裡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兒,上面飛舞著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覺得以前的日子都白過了。”金禹天說:“青蛙從井裡跳出來,它到外面看了看,覺得還是井裡好,它又跳回了井裡。”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斷了他的話,問大家:“是井裡好,還是井外好?”我示意他坐下,隨口說道:“我看你是一隻青蛙,坐井觀天。”之後,我又讓大家把自身想的和說的寫出來。

在批閱同學們交上來的作業時,我看到了金禹天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來到一條小河邊,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聽到一聲大吼:“不要喝,水裡有毒!”果然,水上漂著不少死魚。它抬頭一看,原來不遠處有一隻老青蛙在對它說話。它剛要說聲謝謝,就聽一聲慘叫,一柄鋼叉已刺穿了那隻老青蛙的身子,那隻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掙扎。青蛙嚇呆了,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趕回去,又跳到了井裡。還是井裡好,井裡平安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裡常漂有死魚,菜市上也常有賣青蛙的,這是有目共睹的,讓青蛙跳回井裡有什麼不好?可我卻沒有給他一個發表自身觀點的機會。倘若讓他把話說完,不只同學們不會再笑他,而且也將給我的課堂教學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養他們發明性的思維嗎?可我竟然說他是一隻坐井觀天的青蛙。小朋友的心靈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來的恰恰是自以為是的我自身!

收起笑,我在他的作業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寫下一句話:“對不起,老師是一隻青蛙。”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4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字身的故事情節容易理解,但要領悟成語的意思,以及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什麼樣的方法最能讓孩子們領悟故事的寓意呢?惟有朗讀。

朗讀是理解故事內容的重要手段。我們常說要在讀中感悟,如何朗讀,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了。

1、朗讀層層遞進。如在《坐井觀天》這一課中,在指導讀牛蛙的話時,我先利用明顯的錯誤語氣來讀,孩子們立刻會糾錯:這樣讀是不對的。這種糾錯的方式激發了他們當小老師的慾望,他們爭著搶著讀,積極性非常高。孩子們能將老師的錯誤指出來,其實就是對他們自己的朗讀、對故事的理解有了一次提升。在一次比一次生動的朗讀中,讓孩子們體會用正確的感情的朗讀是多麼重要,是多麼的與眾不同,是多麼能感染人,從而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有感而讀。

2、邊讀邊想象畫面。畫面感的引入會讓學生入情入境,如在知道讀小鳥飛了一百多裡,飛得口渴了時,可引導學生想象,小鳥飛過哪些地方?繼續引導飛過了這麼多地方,飛了這麼遠的路,應該是很辛苦了很累了,納悶累惡毒時候說話的語氣又會是怎麼樣呢?學生邊想邊飛過的這些地方,感受小鳥的疲勞與辛苦。

3、抓住重點詞語重讀。如在知道讀小鳥飛了一百多裡時,怎樣才能讀出路程的長呢?抓住“一百多裡“這個次重讀它,路程遠的意思也就在朗讀中體現出來了。

4、師範讀。最低年級的孩子還說,老師的範讀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低年級的孩子理解能力畢竟有限,但他們卻是最好的模仿者,因此教師正確的範讀對孩子起到的是拋磚引玉的作用。

都說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才是主體。主導者重在導,這個“導“更多的是引導,是啟發,而不是包辦,在朗讀中更是這樣。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5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怎樣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讓學生在簡單愉悅中透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潛力?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做一做——動手實驗解難釋疑

課文中青蛙說“天但是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青蛙為什麼說天但是井口那麼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捲成圓筒狀。

然後透過圓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說說與平日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動手實驗,為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為什麼青蛙說“天但是井口那麼大”這一疑難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既培養了實際的操作潛力,也培養了觀察和思維潛力。

二、看一看——利用圖畫明白寓意

課文中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小鳥為什麼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我出示課件,讓學生看一組畫,自己根據畫面進行解說。

這樣學生最後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語文教學不僅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潛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薰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透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說一說——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課文中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沒有,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於是讓學生動腦想辦法,同時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東瞧瞧,西望望。它會怎樣想,怎樣說呢?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潛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了課文資料,還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

四演一演——扮演主角再現情景

課文結束後,讓學生把學過的故事進行表演,個性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後的表現演出來。學生透過表演把從課文語言文字中獲得建立的表象進行再現,學生入情入境。

這樣,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構成逆向思維,不僅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同時鍛鍊了語言表達潛力和創造潛力,培養了語文素養。

總之,在《坐井觀天》一文的教學中,我透過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簡單愉悅中獲取了知識,培養了潛力,提高了素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