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搭石》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9W

說實話,剛開始選擇講《搭石》這課時,是覺得文章篇幅較小,容易講,但隨著深入的備課,查閱相關資料及校領導的指導,才越發覺得這篇文章很美,字裡行間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流淌著作者劉章家鄉淳樸的民風、美好的民情。

公開課《搭石》教學反思

沒有對比便沒有感悟,本文是作者劉章在1977年到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工作,見到人們搶著擠公交汽車的時候,見人們無序地匆匆橫穿馬路的時候,心裡便幽幽的想到家鄉的潺潺小溪,想到山裡人走搭石的情景。劉章小時候便和大人們一起走搭石,人們祖祖輩輩走搭石,習以為常,司空見慣。後來他從1962年當上村幹部,直到1975年到縣城工作,在大山裡工作了13年,不超過3天就要到鄉鎮辦事一次,都是當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總共走了千萬回,對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因此他說“我寫《搭石》,可以說是半生體驗,一日寫成,是生活的賜予。”當我瞭解到這些,再去給學生講課時,我便知道應更多地讓學生體會到鄉親們默默奉獻,互相禮讓,尊老敬老這種高尚的品質,高尚的品質本身就是一種美。所以我們才把“你從哪些地方發現了美”作為文章的主線。但孩子們會把美理解的很片面,更他們知道看得見的風景的美而忽略看不見的心靈美。其實在我看來,讓學生學完本文真正從內心體會到心靈的美,高尚的品德也會讓人心曠神怡,心情愉悅,我想這便達到了目的。至於他們能否把心靈美化作自身的行動,豈是一節課能做到的呢?而是我們作為教師應把這種感悟銘記於心,並在平時自身的言行及德育工作中加以體現,去感染影響孩子們。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把文章分為幾個小部分,如“人們擺搭石的句子”,“上了點年歲的人調整搭石的句子”“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倆人面對面走搭石的句子”及“老人與年輕人一起走搭石的句子”其實我只是想通過這樣的總結提高孩子概括能力,因為平時考試中也會有類似的題,而且也可以讓他們學著在平時寫作者中能過圍繞一方面內容多寫幾句,因為他們有時的作文就是東一句西一句沒有條理。我覺得這樣做沒錯,但我的確不該把每一方面的句子加一個“關愛美”“謙讓美”等這樣簡單的標題,我忽略了散文的一個特點“形散神不散”。比如“譴責”一詞,只表現關愛的美嗎?如果有人譴責:“此處不擺搭石,你讓上了年紀的人怎麼走,讓孩子們怎麼上學?”這不也體現尊老愛幼嗎?由於本次講課是借班上課,孩子們比較認生,不敢大膽提出自身的想法,我自身也沒有鼓勵他們各抒己見,因此大部分學生只是認真的坐在那裡去聽老師講課,聽個別學生回答問題,然後隨聲附和。如果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們,而我只是引導著,甚至成為旁聽者、服務者,這樣的課會不會對孩子們更有益呢?但這又是我常態課的一個苦惱,往往講不完課,自身還很難把握。我的`常態課要比這節課熱鬧得多,我並不是說熱鬧的課一定高效,但讓他們做一個“乖孩子”“聽話的孩子”,似乎會抹殺他們自己動腦的能力。

這就是我這次講完課的感受,作為工作不滿兩年的教師,我的思想還不成熟,很多時候處於迷茫狀態,幸運的是身邊有許多經驗豐富並善於、樂於為我指導的領導和同事們,這是我多麼寶貴的財富,相信我會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