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來源:才華庫 1.9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1

最近在參加省骨幹教師跟崗培訓過程中,聽到了兩節同課異構觀摩課,內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節《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在新課程實施多年的廣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進行深刻研讀和準確領會,在平時課堂教學中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精神,應該是各位高中地理教師必需的基本功,但在聽了這兩節課後,我覺得有必要繼續強調高中地理新課程必修三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高中地理新課程包括三個必修模組,“地理1”、“地理2”兩個模組分別從環境對人類活動和人類活動對環境兩個方面闡述了人地關係,“地理三”則是在前兩個模組基礎之上,使學生結合區域可持續發展,學習將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應用於實踐。這一模組以區域為研究物件。由於區域存在差異性,各區域可持續發展也各有其特性。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了“地理環境區域發展”、“與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區際聯絡與區域協調發展”等五個典型論題進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採用不同的案例來呈現這五個專題內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組是典型的案例教學,甚至是“範例教學”。

課程標準對必修三核心內容的描述是“以……為例,分析……”,課標解讀中講到“必修三是範例教學,然而再典型的例項也很難涵蓋研究這類問題的所有內容和方法,我們要讓學生從個別到一般,掌握帶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因而我們要藉助教材中精選的示範性材料,不但使學生掌握這個或者這一組案例的基本內容,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分析相同或相似型別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學習的過程。通過例子來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本領,這就是必修三教學的核心所在。

從現在全國使用的四個版本的教材來看,各類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較大的差異。每一個專題內容往往是既有一個主導案例,同時也可能有若干個小案例。必修三的核心內容是大學聯考的主旋律,每年大學聯考必考。但現在仍然有許多老師沒有意識到原理教學是必修三教學的主要側重點,而最容易走入一個誤區:教學過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識的總結、歸納上,而缺乏知識到能力的昇華過程。由於必修三涉及的案例繁多,而大學聯考的選材又不來源於課本,所以必修三的教學是平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案例因教材、因教師、因學生而異,教師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多角度、多層面地靈活選用、組織案例。相同的案例,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不同,其結果迥然而異。因此“如何在必修三教學中用好案例”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必修三是典型的案例教學,我們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心思來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使用時間,使案例用得好、用得巧,從而達到教學最有效的目的。

這就要求我們要跳出案例教案例,如果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僅僅停留在對課本中一些具體區域事實的教學上,而沒有對解決同類問題的一般規律與方法進行分析、歸納,沒有對學生進行地理資訊獲取、整理、分析、運用能力的培養,那就不可能達成課標目標,最多隻能算是國中層次的區域地理教學了。如果上述兩位老師能深刻認識到這些問題,那麼這兩節課就能成為典型優秀示範課了。

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2

今年我執教高三年級,反思以往教學上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思考今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得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後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對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反思

傳統的教學在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能力,沒有很好地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慮進去。高三年級學時的緊迫使得我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教師教知識,一堂課下來,覺得很滿,彈性時間不長,學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這樣教學目標就很難在課堂中體現出來,重難點的不明確使學生學習被動,知識框架混亂。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藍本內容逐漸地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藍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係,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對策: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設要貼近學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 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由於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更多的原因在於我沒有很好的教於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題論題,同樣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對策:佈置作業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瞭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3

期會考試已經結束了,然而新課程的教學仍在繼續。回想從開學至今,對新課改有所接觸,也有許多的體會。現將優點和不足總結如下,為今後的教學提供更多的經驗。

一、重視基礎知識這次期會考試。

我參與教學的四個班級當中,及格人數較多,其中6班及格率位居年段第一。這與平時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分不開的。從開學初,我就經常佈置一些基礎知識的考察作業,並認真批改,做到全批。儘管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從開始就幫助學生培養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對後來的教學來說其實是事半功倍了。針對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我還組織了一次小測,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對該知識點能夠牢固地掌握。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我在平時教學中,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更有效地進行學習。

三、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為此,我在上每節課前都認真準備,在新課匯入時,儘量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從開始就調動他們的好奇心。在教學工程中,儘量結合身邊的例子,深入淺出。列舉大量的圖片和例項,幫助學生對難點加以突破。當然,第一次接觸新課程難免有些不足:首先,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認識不足。從國中到高中,知識的跨度大,學生已有的知識對接受高中課程明顯不夠用。今後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對舊知識的回顧,使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的學習。其次,由於擔心課程進度,在教學中,學生參與的程度還不夠。最後,在這次考試中發現,分數懸殊很大,最高的有94分,最低的只有24分,相差70分。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關注班級後進生,爭取在班級平均分上也取得較好的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