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音樂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64W

反思是人生活中的—部分,是人在成長過程中提高自我的一個階梯。作為教師,如何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認為,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進行反思。教師的反思有助於改造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新課程改革音樂教學反思

新課程在本地區實施三年來,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以下幾個方面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

一、音樂教師綜合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新教材以“人文主題”為單元,強調音樂教學不同領域間(如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開闊視野,對多學科文化知識有廣泛的涉及,善於發現音樂與相關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絡,並在教學中相互融合與滲透。新教材給教師和學生的空間多了,但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發生轉變,他們很可能通過各種途徑,掌握各種各樣的與本課相關的資訊。新的音樂課改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世界範圍的音樂內容、相關的姊妹藝術及藝術之外的學科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感知識的匱乏。因此,教師首先要練好“身外功”,除了要很好的掌握本專業知識外,還要廣泛涉獵音樂之外的其他學科知識,加強知識儲備,拓寬知識視野,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大膽探索,借鑑和利用其他學科知識與形式來賦予音樂教學新的內涵,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從而深入淺出、出神人化地引導學生學習。

二、把握好音樂課教改的內外關係

音樂是聽覺藝術,它是用聲音塑造音樂形象,通過人們聽覺的.感知,作用於人的思想情感,使人獲得美的享受,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

音樂課程標準強調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但興趣決非音樂教育的全部。在實際教學中,—些教師悖離了音樂本體,片面強調音樂的趣味性,走人了音樂教育的誤區。如在教學歌曲《小雨沙沙》時,有位教師以窗外綠樹紅花的成長離不開春雨自然地引入“小雨沙沙”的主題,使學生立刻展開了對春雨的各種聯想,然後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礦泉水瓶做的沙錘伴隨著音樂模仿小雨的聲音,自然流暢。但接下來教學設計偏離了軌道:老師一會兒讓學生模仿小草在春雨中發芽,一會兒讓學生朗誦春天的詩句,一會兒又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畫筆畫出春雨,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但在此其間《小雨沙沙》的音樂卻一直沒有出現,學生沒有聆聽音樂,怎麼會有相應的音樂審美體驗。筆者在第一次進行歌曲《說唱臉譜》的教學中,出現了教學上的偏差: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我在網上查找了許多有關京劇及臉譜方面的知識,由歌曲《吼秦腔》的VCD片斷引入→引出臉譜→引出歌曲《說唱臉譜》(聆聽)→引出京劇及臉譜的相關知識——啟發學生模仿京劇中的一些簡單動作,總的來看,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學過程中一環緊扣一環,脈絡清晰,條理清楚。但課下,我仔細的想了想,這節課我用了大量的時間進行了與歌曲相關知識的學習,卻忽略了對歌曲本身的學習,課堂上音樂總共響了三遍,學生既沒有把歌曲學會,也沒有達到本課所要求的教學目標。經過反思,我改變了教學環節的設計,以“聽、唱”為基礎,“講、思考”為中心,以“表演、看”為輔助手段,緊緊圍繞旋律特徵、速度、節奏、樂器、唱腔等要素而展開,從感知→深化→昇華。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瞭解相關知識,並進行再度創作和表演,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教學效果良好。

音樂教學要回歸到音樂本體上來,一切想象、感覺的產生還是由音樂而生,最終必將落實到音樂的語言、要素和形式上來,要把握音樂的“魂”——音樂的要素,音樂教學必須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向、以學生參與體驗為中心、以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時時保持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在這裡要強調的是,把握音樂的“魂”不是要抱著知識技能不放,而是在聽覺形成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循序漸進的加以滲透,講解要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