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教學反思(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2.14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教學反思(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教學反思(通用6篇)

幼兒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教學反思1

這節課主要想讓幼兒認識春天,感受春天,體驗春天,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春天。於是,教學這個內容時,我帶領幼兒一起參觀園內的花草樹木,一起去尋找春天。

幼兒園的花草樹木是幼兒最熟悉的,也是最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孩子們非常感興趣,他們很認真地觀察幼兒園裡的花草樹木,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於是在開展討論說話時,我發現他們不僅認識了春天,還感受到了春天,並能用自己的話來說出對春天的喜愛。有幾個小朋友還編兒歌,編得非常好。菲菲小朋友說:“樹葉真好,我可以用樹葉做小船。”含月小朋友說:“小草真好,蜜蜂可以停在上面休息。”淑雲小朋友說:“花兒真美,我們可以用來做漂亮的花環”等等。小朋友不僅表達得非常生動,還有豐富想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積累了學習的經驗,同時也推動了幼兒探索的主動性。

幼兒在這次活動中欣賞到大自然的美,還探索了大自然的祕密,能大膽地對春天進行描述和體驗,瞭解到春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真正體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景、體驗到春天郊遊的快樂,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春天的美,對春天的熱愛。

如果我重新上這個容,我想讓小朋友們帶上畫筆和紙,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畫一畫,那樣不僅可以鍛鍊小朋友們的觀察能力,還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及想象能力。

幼兒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教學反思2

《春天來了》這首歌表達了小朋友與小鳥迎接春天到來的歡樂心情充滿喜悅的氛圍和情趣,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瞭解春天的變化。

在課開始,我就直接了當的和學生談春天,邊交流邊出示課件。請學生說春天來了後大自然的變化被你發現的有哪些?如樹木的形體上多了許多的樹葉,河裡有了小蝌蚪,桃花開了等,在色彩上草地變綠了,河水變的藍了,天空更加的晴朗了。激起學生的興趣之後再學唱歌曲。

本堂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緊緊圍繞“春”為主題,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說春天,唱春天來引導學生探索和體驗春天。上完課,我有很多的感觸。最大的感觸——不能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

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勇敢、踴躍的表現自己,我也努力來創造一個民主的課堂。因為只有課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學生才會感覺到心理的安全,才會願意由衷地和你配合。當然,這對於教師的要求也就更高。不僅課堂中每個環節的設計要周密考慮,教學時還要善於調控好整個教學局面,我還存在不足,要繼續努力。

幼兒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教學反思3

這節課在備課中,我設計了:進入情境──欣賞──引發感想──激發創作慾望──自我展示等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力求抓住本班學生,並運用多媒體教學,最大限度地激發本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規劃:因為這節課與平日教材的內容有所不同,是將多種藝術形式融為一體,通過欣賞美妙的音樂、名畫、美麗的散文,讓本班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去感受田園村莊的美麗與恬靜,令人心馳神往。

但是如何上好這節課,這是對我們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的一個考驗。教師能否深層次地駕馭教材和獨特的教學設計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所在

這節課我認為之所以為本班學生所喜愛,一是因為情境的創設:教師在教室的地上鋪滿了落葉,使本班學生一進入教室,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從他們熱切的目光中,能感受到本班學生們對知識內容的渴求。二是通過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先進的資訊科技手段,使教材內容更加鮮活、生動,本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著藝術的薰陶。三是讓本班學生好像在田野中席地而坐,畫畫、跳舞、吹長笛、自制課件展示等,又達到了這節課的高潮,本班學生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們相信只要努力,將來一定會成為出色的藝術家。

同時我也覺得,這節課本班學生的情緒還應該再高漲一些,在這點上我還須再仔細地研究和推敲,使本班學生更加喜愛這樣的音樂課。

幼兒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教學反思4

春天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季節,所以幾乎每門課中都有關於春天的內容。於是,課前我引導學生在語文、數學、音樂、美術、勞動等多種學科中去尋找春天,蒐集有關資訊。在“頌春天”的活動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有的學生朗誦著語文課上學的兒歌、古詩;有的唱著音樂課上學過的'有關歌曲;有的用美術課學的春天的色彩,自己動手製作的春裝在課堂上展示……這一活動的展開,進一步體現其課程的綜合性,有效開發利用了多學科課程資源。

1.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教材資源

一提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人們首先就想到教材資源。毋庸置疑,教材是最核心的課程資源,但在強調生活性的本課程中,教材絕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開發、引申和改造。在教材中呈現的冰雪融化和春筍冒出等不同地域的氣候差異是我的學生實際生活中很難見到的。為了讓學生開闊視野,我精心挑選了一組表現南北方春天特徵的風光資料片在課堂播放,幫助學生在欣賞春天的風光片時懂得我國南北方春天的差異之大。

2.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資源

學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長大的孩子,他們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有了一定的情緒體驗。不同的學生之間又存在著生活背景和生活經歷的差異,因此對春天的觀察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校園裡找到了春天,有的在社群裡找到春天,有的在老家農村找到了春天,這種差異正是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聯絡點,特別是當一個孩子拿出自己春天在老家的照片時,坐在下面的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一個個聽得格外認真。我們老師只要抓住契機,充分挖掘和利用,就會開發出新的課程資源,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幼兒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教學反思5

今天一節《春天來了》讓我和孩子們像朋友一樣享受著春天帶給我們的無限快樂,我們把自己裝扮成一群可愛的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途中我們看到了嫩嫩的小草在搖擺,聽到了融化的小河在歌唱,聞到了美麗的迎春花淡淡的清香,我們在生機勃勃的春天盡情遊戲,春天帶給我們無限的想像,我們用手中多彩的畫筆共同描繪了美麗春天的圖畫。我們一邊看一邊聽,一邊玩一邊學,孩子們臉上燦爛的笑容讓我也無比快樂。

曾經我為了能上好一堂課千方百計地運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也會採取各種各樣的“行為”,可問題是我絞盡腦汁想出的這些“手段”“行為”卻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沒有能夠直接或間接為實現目標服務。一堂課下來我把自己累的夠嗆,孩子們只是被動接受了很少的知識。這讓我想起一位教育家的話: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由於教師和學生集體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不是單單歸結為傳授知識,而且表現為多方面的關係。我要把教育看作是永遠和諧,永遠感動,永遠不可知,永遠是生命嶄新而神祕的呈現。就像我們看到的學校——如果一個學校,在這裡我們不能看到美麗的面孔,又怎麼可以稱之為學校呢?

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上盡情地笑了,他們接受我了,我還要求什麼呢。我想,這該就是我的追求。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就夠了。

幼兒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教學反思6

《春天來了》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六冊的教學內容。這是一篇看圖學文,課文從靜態的色、動態的物、擬人的情幾個方面描寫了田野裡、河岸上、學校裡的不同景色,謳歌了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是一篇圖文兼美的好文章。本課教學主要以憶春天、讀春天、說春天、寫春天四個環節為主線,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春天自然景象的特徵,在閱讀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表達中提高對文字的理解,在贊春天中昇華情感,感悟生活的美好。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大自然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習也是他們最快樂的事情。

在掃除了字詞障礙後,我帶領學生在校園,通過看、聽、聞、想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和尋找春天。在自然的懷抱中,學生奔跑著,競相把嫩綠的小草、盛開的蒲公英指給我看,拿給我聞。通過觀察,他們把柳枝隨風擺動的姿態表演給我看——————大自然,成了最好的課堂。

二、生活化的文字解讀,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積累,有效拓展了知識空間,提高了教學實效。

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展現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私語的燕子、綻放的杏花、舒展的麥苗——————恰逢春雨淅瀝,我又適時展現了春雨滋潤禾苗、禾苗舒展的情景。現實的生活,熟知的情境,喚起了學生愉悅的審美感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拓展了學生語言表達的空間,更深入、廣泛地瞭解春天的景象特徵,有效地提高了教學實效。

三、多種形式的讀,指導了方法,培養了習慣。

三年級的學生,具備了初步讀文的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初讀感知、細讀品析、朗讀抒情等環節,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讀文階段,解決不同深度的問題,指導了了讀書方法,培養了讀書習慣。

四、多種途徑地說,尊重了差異,展現了個性。

利用板書空白,結合課件展示,逐步帶領學生簡單說、具體說,自由的說,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促進了語文與生活的連結,不但提升了學生自我的言語表達力,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也促進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了平臺。

總之,本節課我是在充分理解和領會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內在需要出發,靈活地組織、處理和運用教材,並及時吸收、補充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學習材料,將教材內容生活化、動態化、情境化、形象化,努力擴大學語文和用語文的時空界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到生活中運用語文,從而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縱觀整個課堂,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1、教師“扶”的多,“放”的少。

過多的引領,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展現。在教給方法後,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展現的空間。

2、課堂教學知識點過多,影響了主線的突顯。

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想多給學生點什麼,力求面面俱到。例如觀察方法的指導、詞語的解釋等。這反而影響了教學主線即瞭解春天的景象特徵的突顯。

3、讀的指導不到位。

對於低段學生來說,讀出美、讀出情,學生還不能理解到位,因此,教師要有範讀。

經過反思,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第一、加強預習指導,尤其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讀,不能趕過場。在多讀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二、“扶放”結合,張弛有度。加強方法的指導,點撥要落在關鍵處。敢於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注重讓學生體驗和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注重生活積累,培養學習習慣。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生活,利用知識窗、日記等平臺,豐富和積累語言,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四、教學切入點生活化。教師要善於解讀教材,更要善於把教材解讀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注重從學生的世界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學生活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