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700字(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1.83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700字(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700字(通用6篇)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始,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難的問題,實質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智力熱身活動,為雞兔同籠問題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鋪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雞兔同籠趣題,明白了雞、兔的頭數與雞、兔腳的只數之間的複雜關係。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識上的聯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以一個數據比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來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法、畫圖法和假設法等多種解題策略和方法,並用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忙學生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在教學本課的重難點用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第一部分假設全是雞時以老師引導對學生進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幫忙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然後學習假設全是兔時,以學生根據剛才的學習和理解自己獨立完成並說明對每步理解,再用課件展示分析過程。透過這兩步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就應基本能利用假設法來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本節課的重難點都就應是在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上,在這部分的設計上,我看了很多資料和課例。都說得較為簡單,並有不同的說法。在假設全部都是雞那裡,用26-16=10條腿,那裡就應說是“多10條腿”還是“少10條腿”呢,教材上只是簡單的說“這樣就多出了10只腳”,透過我的分析,我覺得以假設後的腿與實際比學生較容易理解,當說到這個問題時能夠直接說“比實際少了10條腿,為什麼少呢?是把兔當成雞算了,”那裡是把兔假設成了雞,肯定就應是少算10條腿。如果說成“多10條腿,為什麼多呢?”就不好給學生解釋了。這樣也便於同前面的把一隻兔當成一隻雞算就少2條腿聯絡起來。

本節課重在方法的滲透,學生務必經歷多種方法解決該類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絕對不能走過場的,務必實實在在的引導,這樣學生務必有足夠的時間,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2

《雞兔同籠》向學生提供了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藉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展開討論,應用列舉法、假設法、方程等方法,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題,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雞兔同籠問題是一類重要數學問題,在現代生活中隨處可見。

(1)三輪車和自行車共7輛,17個輪子。三輪車、自行車各有幾輛?

(2)小方有2分、5分硬幣共10枚,共有32分。2分、5分硬幣各有幾枚?

回過頭來我們在來看一看《孫子算經》裡的這道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你能拭著做一做嗎?

對於我班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屬於綜合應用課,其目的是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藉助“雞兔同籠”這個載體,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積極思考,從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感覺:

1。課堂上,多數學生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再在全班共同交流評價。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開拓了思維,達到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部分學生會做卻不會表達、不敢表達。口語表達能力欠佳。

2。課堂上,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了假設的數學思想不僅可以解答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還能解答我們身邊的問題。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課堂上,注重關注每一個同學的發展,在交流探討中,鼓勵不同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效果還不錯。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3

課堂上,黃老師從《孫子算經》中的古代名題匯入,讓學生解釋意思,並猜想雞和兔的'只數。當學生感到困難時,黃老師引出化繁為簡的方法,降低題目難度後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教材中的例題“籠子裡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由於,黃老師給足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所以在彙報時,學生精彩紛呈。彙報時,學生依次展示了圖示法、列表法、假設法,每種解法黃老師都讓學生說全說透,如說圖示法時讓學生用學具在黑板上操作,邊擺邊說,形象具體的解說贏得學生自發的掌聲;說列表法時得出結論後又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發現其中的規律,並學會用規律快速解決問題;重點而詳細的解說假設法,突出本節課的重點,並讓多名學生反覆說明每步算式的意義,尤其注重理解核心步驟,直至全體學生都理解假設法。最後,黃老師還將練習了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並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課後,老師們進行了積極的評課,肯定本節課體現了“生本課堂”的理念。而後,劉教授對本節課作了總結,講到興起之處,劉教授還走上講臺親自示範教學,引起了臺下的陣陣掌聲。劉教授認為:

1、本課的匯入不宜使用原題來化繁為簡,不是學生自己的思考而是老師強加。

2、思維是本課的重難點,應該在操作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特別理解“假設法”時應結合圖示法操作,並思考操作到哪一步就不用了,而可以推理出結論。這樣能很好的突破難點。

3、應用之後建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而後,數學組開展了“好書推薦閱讀交流”,鄧蓓老師向大家推薦了教師必看的書籍《給教師的建議》,提倡自主閱讀要融合到教學實踐之中。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4

在《雞兔同籠》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體現的教學思想是:培養深入思考的意識,養成不斷追問的習慣,形成數型結合的策略,主張奇思妙想的膽識。

1、給學生創設一個開放、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上,我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並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舞臺,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才使課堂出現爭先恐後、積極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場景。

2、多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本節課學生不僅學會了基本的畫圖、列表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學會了假設、折半、金雞獨立、兔子起立等巧妙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受到了多種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孩子的思維水平。

3、師生交流充分,交流作用發揮明顯。課堂上,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傾聽別人的意見。互相評價,取長補短。渠道暢通,課堂是流動的,有生命的,學生的交流如春雨滋潤著孩子的心靈,使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不斷提升。

4、教學設計重點突出,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課堂上,雖然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但是畫圖法、列表法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在課堂上教師重點讓學生展示了這兩種方法,並進行了師生質疑,使基本方法人人都會,其他方法作為開闊學生的思路,簡化處理。使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不同水平的孩子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

5、教學中存在著不少問題:

(1)預設學情的初知不足,起點太高,在出示例題時,隱藏的條件沒有說明,導至後面解題中雞、兔各有幾隻腳都不知;

(2)課堂組織的有效管理不到位,導至許多學生沒有認真傾聽、認真獨立思考,練習不會,教學內容完成不了。

6、課後給我留下一個深思的問題:

(1)課堂中是看老師的表現還是學生的表現?

(2)孩子在課堂中是否學的快樂?

(3)孩子是否學的有效?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5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教材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題設計,是把列表法作為主要的解題法,但教參中又提到了畫圖法、假設法、方程法等,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明顯要求老師在教學中,這幾種方法都要提到。經過對教材的解讀和同科組幾位老師商討,覺得這幾種方法歸根到底都是假設法,畫圖法和假設法更是同出一轍,一個是直觀的假設,另一個是把直觀的假設抽象成數字符號表示而已。考慮到方程法學生不會解,所以決定以教材為重點,先用一個課時上列表法,再用一個課時上畫圖法和假設法,用兩個課時上完。如果過中有學生用到方程解的,也給予肯定。

上課之前,我們都覺得學生對於畫圖法和假設法應該較為容易理解,通過教學後發現,學生對於列表法,特別是對逐一列表法,學生們普遍都能理解掌握,對於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也有大部份的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反而是假設法,雖然有畫圖法輔助理解,相差的腿數,為什麼要除以雞兔的腿數差,學生還是難以理解。授完課之後,我們還發現了另外兩個更為嚴重的問題:一是學生在學了假設法後,覺得假設法比列表法的書寫來的簡便,更喜歡用假設法,而他們又沒能理解透徹這種方法,常常用相差的腿數除以雞腿數或兔腿數,導致解題錯誤。二是學生雖然懂得用列表法解決真正的雞兔同籠問題,一但換成另一個內容的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時,學生卻不懂填表頭。如:(1)新星國小“環保衛士”小分隊12人蔘加植樹活動。男同學每人栽了3棵樹,女同學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同學各有幾個?(2)小白兔拔蘿蔔,雨天一天拔12個,晴天一天拔20個,小白兔共拔了112個蘿蔔,平均每天拔14個,小白兔拔蘿蔔有幾天是雨天幾天是晴天?

出現這些問題,我想這也可能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並沒有準確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認知水平,本課內容安排過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學雞兔同籠,我想我會把列表法與表頭的填寫方法作為重點來上,其他的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處理。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6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出現的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教材首先通過富有情趣的古代課堂,生動地呈現了在《孫子算經》中記載的“雞兔同籠”問題,並通過小精靈的提問激發學生解答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問題的興趣。

本節課我依然遵循數學學習的規律,從較簡單的問題入手,由易入深,先讓學生嘗試解決,熟悉此類題型的一般思路,再讓學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體驗雞兔同籠情況下兩種動物的只數和腳的數量之間的關係,同時探索隨著雞兔只數的變化,腳的數量也跟著變化的規律。通過展開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表格中找出等量關係式,運用以往學過的方程知識,用方程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然後採取自學的方法體驗雞兔同籠中雞兔的頭數和腳的只數關係到用“假設法”經歷探究過程,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從體驗、嘗試到此處的討論、彙報,個人或集體的智慧在這裡得到展現,最後瞭解古人的解法“抬腿法”,然孩子感受古人的無限智慧。方程解、假設法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至少有一種方法是他自己理解或掌握的。

在這節課的實際操作中由於我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或者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太流程化,沒有顧及到每一位學生。鬍子眉毛一把抓,沒有突出重點。比如孩子們在表演網路解決法事先準備的就不夠充分,導致當堂搞砸。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沒有做到機敏地傾聽和機智地誘導,對於學生的列式沒有指明理由,因此感覺學生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不能理解的情況。由於此處設計的失誤,導致後面的方程解的方法時間不夠,課堂鞏固練習也沒能很好的展開。我想這也可能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並沒有準確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認知水平,本課內容安排過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學雞兔同籠,我想我會把假設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分成兩個課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題。小組合作學習中我覺得自己調控不到位,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今後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加強小組合作的建設,讓小組合作學習有目標,有過程,有結果。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揚長避短,不斷突破,使教學走上一個新臺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