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6.28K

《比的應用》是十一冊教材的內容,與前面學的比的知識密切相關。教材用配製稀釋液例題,學生缺乏這一方面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我重組了教材,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分配,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一、情境引入,切入課題:

好的課題匯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衝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慾,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匯入的'藝術之一在於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我創設了分練習本的情境。當然學生的回答比較多,我適時點撥:平均分不夠合理,那該怎麼分呢?學生很快說出了最好根據人數來分。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方法解決上述問題。經過對教材知識的挖掘,並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要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在引導下討論、交流、真正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親自交流合作,然後再觀察比較,最後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三、體現了教師是教材創造者的理念。

在如何使用教材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摒棄過去那種“教教科書”的傳統思想,充分挖掘新課知識點,整合課堂內容,優化課堂結構,真正實現“用教科書教”。本節課捨棄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題,大量地從生活中就地取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加了研究這樣一個知識點,輔之以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知識得以理解、內化。

四、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係、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做法,讓學生充分實踐體驗,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係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不足:課堂結構不緊湊,導致練習中的部分題沒做完。解決的策略:教師的語言要再簡練,環節設計要再推敲,通過預習要了解學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