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才華庫 1.8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去年的樹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5篇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內容很簡單,但其中蘊涵著豐富的內涵,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處於這樣的思考,第一課時,我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

2、初步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並有感情地朗讀。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第二點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對“瞭解課文內容”這一塊的設計不到位。剛開始,我認為要概括這篇課文的內容非常簡單,一上課,才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課後,我仔細想了想,認為今後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

平時,我們常常以自己的思維來考慮學生的問題,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來要求學生,所以常會深感困惑,覺得學生連這樣的題目都不會做,很不可思議。其實不要說學生和我們的知識結構不同,就是學生自己也存在著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關注全體學生,瞭解不同層次學生間的差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結構,根據他們的知識基礎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並且儘量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二、重視板書的設計和應用

國小中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高段那麼好,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客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當的板書設計能把抽象的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柺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對於比較難理解的課文,最好藉助一下板書的“妙手”。而且板書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結構,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像這次,如果我能把小鳥和樹的關係,以及大樹由樹到燈火的變化過程用圖示表現出來,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使結構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學生的視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肯定會好一點。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處理“放”與“抓”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其創新,鼓勵學生髮表其獨特的見解。針對新課標的這一要求,老師的角色也開始轉變,由起先的保姆型轉化為現在的引導型。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放開手,把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也是正確的,問題就出在,我太以學生為本了,也就是放得過度了,學生跑得太遠了。像分段這一部分,如果那時我提醒學生根據不同時間所發生的事情把它分成兩部分,學生肯定能很快地劃分出來。這樣也沒有違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吧。

由此可見,光知道課標理念還不行,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內涵,並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千萬不要由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過猶不及。一定要妥善處理“放”和“抓”這兩者的關係,把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更有效地運用於教學活動,這才是最重要的。

四、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2

《去年的樹》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裡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是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三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三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針對學生喜歡童話故事這一特點,教學中,我著重體現了以下幾方面:

一,以生為本,自主發展

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字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字之間真誠的對話。

二,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於工具性,有的課文偏重於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教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於人文性的課文。因此,為了體現這一點,我運用了動畫,目的是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

在課堂中我試圖把學生帶入文字,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為重點,讓學生那個帶著憂傷,帶著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因為方法到位,大膽放手,課堂基本達到了我想要的那種境界。"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後一節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己質疑問難,並進行拓展說話的練習。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有坡度的說話練習:

(1)親愛的小鳥,你看到朋友了,你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你想說什麼你要走了,但你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你還想說什麼有的同學說:"我簡直不敢相信大樹你如此高大的身影,昔日高大的身影,卻變成了如此。"最後會說:"大樹再見了,我希望能再見到你。"有的同學說:"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

(2)如果大樹有知的話,你想他會對小鳥說些什麼有的說:"親愛的朋友,小鳥,我想我再也見不到你了。我們雖然都身在他鄉,但在我們的心是緊緊相連的,我們永遠是最好的朋友。"有的說:"啊,親愛的小鳥,多日不見,你過得怎麼樣雖然我們今世不能相見,但是這一生能有這樣的朋友,我也覺得死而無憾了。如果有來世,我希望我們能再做一對朋友。"……

(3)作為這篇美麗的文章的讀者,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想對誰說有的對小鳥說:"你那首誠信的歌會永遠留在你和大樹心裡,大樹會是你永遠的好朋友。"有的對大樹說:"大樹,你為人們點燃燈火,為人們照亮,你真了不起!"有的對伐木人說:"伐木人,難道小鳥這份純真的友情還不能打動你嗎如果你是個有心人,你就應該珍視它們的友誼,愛護樹木。"……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穫很多。遺憾的是小練筆時流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裕,結束時有所匆忙。"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對文字的深層感悟,將是我繼續努力的方向。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3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的內容很簡單,但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在第二課時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2、懂得鳥兒與樹之間的深厚感情,體會童話揭示的道理。3、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第一、二點教學目標完成了,學生能很快的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感情。很不足的就是第三點目標上,我設計的不是很到位。我總結了一下,認為今後應在以下幾方面加以注意:

一、備教材需深入、全面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一篇較為簡單的童話故事,學生只需從中體會到鳥兒與大樹的深厚感情即可。其實這篇童話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刻,語言平淡,但是感情卻極其豐富。我需要在設計的時候把故事中所沒有凸顯的感情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進行理解和體會。

其次,一堂優秀的課必須要處理好每一個細節,我的問題是喜歡一手抓,什麼問題都兼顧,結果導致了什麼都沒有抓住,我以後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需知一節課只有40分鐘,那麼這40分鐘所體現的問題一定是課文中最重要的知識點。在以後的教學過程我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二、備學生需明確其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能夠,我常常會以自己的思維來考慮學生的問題,以自己的思考方式、能力來要求學生。在教學中喜歡牽著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走,而忽略了學生的能力與需求。我需要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每一個學的思維形式、所想到的問題也是各有特點的,我不能以所謂的參考答案來約束學生。

如在分析兩次看的內涵和心情的時候,有些學生的回答其實已經很優秀了,但是我卻還引導他們往我預設的答案上走,導致學生的思維受限。因此,我想只知道新課標的理念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理解其內涵,並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的運用,一定要妥善處理“放”與“抓”這兩者的關係。

三、教學語言需簡潔有感情

在教學生中,我經常會擔心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斷的解說,結果卻導致教學語言過於複雜,學生有些時候反而更難理解。因此在教學語言的使用上,我需要在對教材鑽研的基礎上進一步簡潔化。須知教師要做的是簡潔有力有感情的引導。

四、時間安排需到位

備課的時候,要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時間進行估計,做到心中有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地、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不能出現內容沒有講完或是過早結束的情況。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

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設計和教學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出發點,也以它為課眼,葉老以前說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識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戶。這堂課都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線索,在上課的過程中牢牢抓住小鳥與樹的珍貴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斷地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鳥兒和樹的珍貴友情,這樣情感的昇華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單單給學生一個蕩氣迴腸的友情。這樣就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對話。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文章一共有四處對話,分別是鳥和樹的對話,鳥和樹根的對話,鳥和門先生的對話和鳥和小姑娘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要說明的道理也是從這四次對話中逐步地顯現出來。所以學生每談到一處對話,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進行指導,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學生的朗讀也一次次地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多個主角,感受不一樣主角的不一樣心理。比如在剛開始鳥與樹的對話中,請學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讀一讀,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對好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應對自我的好朋友,學生的情感也較容易出來,這樣也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間。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師點名朗讀的慣例。下方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應對燈火時的心理描述,從而給師生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不足之處:

當我第一遍讀文字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就應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後,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於十分生動地敘寫並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著燈火歌唱著,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但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麼還要歌唱?小鳥對著不可觸控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我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字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改進措施: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穫很多。我也仔細想了想,認為今後應該特別注意幾個方面:

1、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並引導學生如何去評價。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5

《去年的樹》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寫的一篇關於小鳥與大樹之間純美友誼的童話故事。

本節課通過課件向學生講述了小鳥與大樹之間的深厚情誼,重點講述了文中的四次對話。讓學生體會四次對話中小鳥、大樹、樹根、小女孩的心情,重點在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四次對話,體會文中蘊含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的道理。

本節課中過於依賴課件,本應該邊講邊板書的,但是課堂上由於緊張,板書書寫不合時機。課文的講述中講的太多,對學生的引導不夠,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思考的太少、說的太少,課堂上師與生的交流、互動不夠完善。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重在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體會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

為了使課堂紀律好,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嚴厲。對孩子的要求有點高,孩子沒有達到較好效果時,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引導他們表現得好一點。當然了,對錶現好的孩子表揚也不夠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鼓勵、多表揚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也不夠完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一部分與一部分之間的連線不夠緊密,內容之間的轉換有時感覺有些突兀,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多學習課程標準、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作為一個新教師,教學基本功也有待加強,在以後的工作中應 不斷加強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的練習。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6

讀完這篇童話,第一感覺是憂傷和感動,覺得學生一定能體會出這份生死相依的友情。但是初讀課文,學生並沒有體會到鳥兒和大樹的友誼,而僅僅停留在鳥兒的誠實守信上。

語文的學習是多元的,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只要不脫離文字的本意就可以了。所以我確定了一條一元帶多元的情感主線,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其它主題作為副線而存在。

這節課的初衷是讀課文時的一種感動,為小鳥和大樹之間那份帶著淡淡傷感的友情,更為作者為我們設下的那麼多的情感空白。小鳥的那份執著和忠貞,友情和誠信,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東西。我一遍遍地與文字交流對話,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動著自己。因為我明白,只有先感動了自己,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但是,這使我犯了一個隱形的錯誤,自己課堂上說的話太多了,教師引導這個度沒把握好,導的太多,使學生的思維跟著我走了。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小鳥面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這裡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裡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情動辭髮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我讓學生讀,讓學生變成小鳥讀,學生提問“鳥兒看到燈火為什麼還要唱去年唱過的歌?鳥兒為什麼兩次都盯著燈火看了一會?這兩次有什麼不同”學生提問,學生解答,教師適當引導。這裡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最後我還在這裡安排了一個練筆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後,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7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講述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們分別後的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只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裡充滿了憂傷和惆悵,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的友情。

學習這篇課文,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

1、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線索,在上課的過程中牢牢抓住小鳥與樹的珍貴友情表現在哪些地方,在不斷地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鳥兒和樹的珍貴友情,這樣情感的昇華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單單給學生一個蕩氣迴腸的友情。這樣就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對話。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文章一共有四處對話,分別是鳥和樹的對話,鳥和樹根的對話,鳥和門先生的對話和鳥和小姑娘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要說明的道理也是從這四次對話中逐步地顯現出來。所以學生每談到一處對話,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進行指導,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學生的朗讀也一次次地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多個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3、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也是非常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方法。在文章結尾處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下要對小鳥說的話,一開始我還擔心學生會無話可寫,沒想到學生滔滔不絕,寫了很多,有安慰小鳥的,有讚美小鳥的……學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錯。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8

《去年的樹》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初步體會到誠信的可貴。

在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文字,帶入作者的心靈,為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角色,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讓學生重點抓住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地,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再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語言的感學生從讀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貴。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9

【情景說明】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描寫的是關於鳥兒和樹深厚友誼的童話故事。全文語言樸實無華,通過四次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因此,教學中,我努力體現以讀為本,力圖先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去體驗、感受、想象童話角色的心理,繼而能夠在讀中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並且通過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逐步體會文字所蘊含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人文精神。

【教學過程】

〖片斷一

師:小鳥兒和樹是多年的好朋友。課文中多次出現了好朋友這個詞,請你找一找,做上記號並讀一讀。

指名讀有關好朋友的句子。

師:讓我們再來讀書,看看哪些地方能具體體會到它們是好朋友,請你把讓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再放聲反覆讀幾遍。

(生自讀)。

師:誰願意把你的感動與大家一起分享?

(生讀第3~5自然段。)

師:聽他的朗讀,你感覺到這對好朋友在分別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1:我感覺到它們都特別不想讓對方走。

生2:我覺得大樹的心情此時雖有些失落,但它也很期待小鳥再給它唱歌的那一刻的到來。

師:假如你就是那棵大樹,你能以第一稱的方式來讀出你當時的心情嗎?

生2:我試試吧!

(略思考了一下。)

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鳥兒就要離開我,飛到南方去了,我的心裡好失落。走之前,我對小鳥說:再見了,小鳥!明年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好嗎?

鳥兒說: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說完就向南方飛去了。目送著小鳥離開,我是多麼希望能早日再見到他啊!

〖教學反思

諾瓦利思說:人的心靈──有著比內心世界及其要求更高的東西。這就是自我感覺、興奮的感覺性。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讓他們自主選擇受感動的地方來讀一讀,說一說。這一自主選擇,滿足了個性和閱讀的需要,這樣不僅調動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而且還為創意性朗讀打下基礎。在學生說出不同於別人的感受時,教師順勢引導他試著換一種人稱表達方式來朗讀。通過創意性的朗讀,學生對大樹與小鳥分別時的心情體會更深了,對他們友情的認識更進一步了,而這些都為挖掘文字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做了鋪墊。

〖片斷二

師:天天給樹唱歌,說明它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你有這樣的好朋友嗎?

生:有。

師:有這樣的好朋友,你感覺怎麼樣?

生1:我感覺很快樂。

生2:我感覺很幸福。

師:請你帶著這種感覺再讀讀這幾句話吧!

(生讀。)

師:我們都能感受到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在向我們傳遞,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吧!

(生齊讀。)

〖教學反思

在朗讀指導中,教師切忌把自己對文字的感悟生硬地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機械的模仿讀,這樣的朗讀指導是十分空洞,蒼白無力的。課文都是來自於生活,只有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使抽象的文字元號轉化為相應的生活場景,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才能在感情上與作者達到共鳴,再讓他們把此時的心情讀出來,才會有一種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的效果。

〖片斷三

四人小組分角色演讀小鳥與樹根、大門、小姑娘的對話。

師:剛才這組同學的表演,你覺得誰演得比較好?或是哪個角色你能演得比他們更好。

生:有一個角色我能演得比她更好。

(讀樹根的話)

師:你為什麼這樣讀呢?

生1:我覺得樹根也是樹的一部分,它們也是朋友,所以語氣應該是有些傷心的。

生2:我來演一演大門。

師:她演得怎麼樣?

生3:她演得很好。瞧它那傲慢、冷漠的樣子,好像這棵大樹跟它沒有關係似的。

生4:大門它瞧不起小鳥的問題,覺得本來就應該把大樹拿來做東西。

生5:它對這種事見得多了,一點都不同情樹。

師:你們說得真好,讓我們再來演一演吧!

〖教學反思

朗讀要讓學生動情就應抓住易觸動學生情感的地方,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去體驗。教學中,教師通過再現文中的相關情境,利用角色這一觸動學生心絃的情感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角色的動作、語言,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強化感受,使學生對文字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親,從而引起共鳴。學生在共鳴中動情,情動而辭發。此片斷通過演讀對話,學生從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體驗中產生多樣的解讀,學生多姿多彩的個性也在誦讀中得到張揚。

〖片斷四

師:兩個看字似飽含著鳥兒的千言萬語。假如你是這隻小鳥兒,你會對樹說些什麼?

生1:樹啊,真的是你嗎?你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生2:我的朋友,我唱的歌你聽見了嗎?

生3:大樹,永別了,我要走了。我現在已經為你唱歌了,我以後還會尋找別的火柴的蹤跡再為你唱歌的。

師:兩個看字流露出鳥兒對樹無比的深情與眷念。讓我們把這深厚的友情一起歌頌吧!

(生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教學反思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學生面對的文字,存在著大量的意義空白和意義未定性,而這正是學生重新進行建構頭腦中第一文字的重要因素,以期待視野或既有的經驗對空白結構進行填補,把不確定之域具體化,從而形成二者視野的融合。這時的文字不再是一種權威的象徵,而是一種自由填補、解釋、建構的框架。因此,好的教學不是引導學生去看文本里有些什麼,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文本里所沒有的東西。此片斷中,教師利用文字略去了鳥兒在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這一空白,引導學生自由想象,真性告白,而後再朗讀有關段落。學生對文字所蘊含的內涵感悟加深了,朗讀也自然是情真意切,水到渠成。而且在這種動態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既遵循文字,又超越了文字,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對話的中心,他們通過對話感悟文字、交流體驗,獲得新知,而朗讀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徑。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呢?教學中,我採用了創意性朗讀、遷移理解式朗讀、角色體驗式演讀和在想象中朗讀等形式,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朗讀,與文字親密接觸,層層深入,步步遞進,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品情,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想的自由王國而非教師思想的櫥窗。

語文閱讀是最富個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最美好的心靈之旅。讓我們共同創造充滿陽光與詩意的課堂,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師生生命的開心樂園!

【專家點評】

翻閱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的課文,每一篇都是充滿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摯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讀是這些課文需要達成的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親近文字、感受文字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此案例,作者充分利用文字中角色對話展開情節的表達特點,以對朋友一詞的切身感受為情感的激發點,以自主選擇讀、分角色讀、角色移位讀、以評促讀等多種方式,較好地展現了教師指導感情朗讀的過程。

指導感情朗讀要注重一個情字。課文字裡行間蘊涵著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生情感的發源地。如何在文字中角色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學生的情感之間架一座共鳴的心橋呢?楊老師恰當地選擇了好朋友作為情感體驗的切入點,朋友一詞的親切感、快樂感、幸福感、需要感、興奮感,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學生隨後的找一找讀一讀悟一悟等語文實踐活動便有了一種積極主動的心理態勢。教師還用語言創設了朋友話別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等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喚起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字中的角色。此時教師再以假如你是那棵大樹假如你是這隻小鳥的角色移位的方法提出朗讀要求,學生自是聲情並茂,更具真情,更富情趣,文字的對話也就有了生命的氣息。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0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讀著那樸實無華的文字,讓我們不禁沉入傷感真摯的情感河流中,那高尚、令任蕩氣迴腸的友情在心中激盪,暢想著鳥兒的內心獨白,感悟文字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一幅幅畫面呈現在讀者的眼前:鳥和樹朝夕相處的歡歌笑語;依依告別時希望承諾;苦苦追尋的`急切傷感,永別時的深情真摯。每一幅畫面都直抵人的內心深處那最敏感的神經。教學後,學生的內心被鳥兒的真情、執著、所感染,回望著鳥與樹的和諧相處,如戀人般的恩愛,如朋友般的摯愛;如對家園的珍愛,如對恩人的博愛……一種種愛的影子總是讓人魂牽夢縈。然而,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透射出文章的主旨,教師的解讀重點是鳥還是樹呢?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指出:文字作者的意圖是當代人不可能“客觀”地完全再現的,文字的“原義”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復的。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時間間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應該克服的。我們無法解讀出作者原本的意圖,但在如此“大難興邦”的社會中,在浮華的人際交往中,友情與誠信的可貴成為本課當之無愧的教育主題。但僅僅如此嗎?“去年的樹”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如何在語文課上詮釋這經典之作的教育價值,如何與一群只有十歲左右,人生閱歷幾乎如一張白紙的孩子來經歷、來見證這一段傷感,卻又蕩氣迴腸的友情背後的真正價值,讓孩子們獲得言語生命與精神生命的成長呢?多少困惑湧上心頭。

困惑一:課題的解讀。文字以平實的文字敘述了鳥兒苦苦追尋他的朋友樹,小鳥的“三問兩看兩歌”寫出了小鳥對友情的珍視,然而課題是以“樹”為題,文章對樹的描寫可謂是輕描淡寫,故事剛開篇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誼,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敘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從文字中細尋,通過三次的回答蘊藏著樹的命運變化:樹木被伐木人拉到工廠切成細條做成火柴點亮燈火。讀著這樹的命運,我們才感受到作者寫作蘊藏的玄機,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難道我們真的“無法讀出作者原本的意圖”。也許我們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感悟……但文字終究是有它的主導價值取向。作品以“去年的樹”為課題,這解讀的價值取向真的和眾多名家說的僅僅是“友情”“誠信”嗎?

困惑二:文字的基調。讀完《去年的樹》,留給我們的是一份淡淡的憂傷。這是勿庸置疑的,但我們是不是總沉浸在憂傷的文字中呢?除了憂傷之外,沒有欣喜、歡快嗎?有,文字的開篇“一隻鳥兒和一棵樹是好朋友。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歡歌笑語,和諧相處,朝夕與共的相依相伴,透過文字,我們似乎能聽到從繁茂的枝葉間傳出一聲聲動聽的歌曲。一種歡快,幸福的心情自然地湧上心頭。可作家在還沒有品嚐夠幸福的滋味時,將筆鋒一轉,一股離別的憂愁,無耐的隱忍就沖走了短暫的幸福。寒意在“日子一天天過去”中侵襲著這對幸福的朋友。傷感的情懷便悄然在心際萌生。無盡的思念與不捨只化作兩句簡單的話語——“再見了,小鳥!明年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那是樹的相約,是鳥的承諾。冬去春回,春暖花開,無限的思念也隨之散去,讓我們開始喜上眉梢,可弱小的小鳥又要經歷一場千辛萬苦的回返,一種擔心,一種期盼,在文字的空白想象中隨春風吹拂而至。擔心它飛行途中的艱險,勞累,期盼它能與樹早日相會相依。在想象中,一幅幅飛越千山萬水,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情景呈現在眼前,驚喜、擔心、勸慰,焦急,如倒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什麼滋味。當讀到“可是,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裡。”那份期盼後的失落,傷感、急切佔據了內心的深處。尋找樹的下落成了鳥兒迫在眉睫的事。然而,每一次的詢問,就讓小鳥再一次地艱受著痛苦,向遠處飛行,儘管精疲力盡,他仍然展翅飛翔,內心的執著,讓人肅然起敬.讀至此處,難道還僅僅是傷感可以表達的嗎?當他飛到了一個小山村裡,看到在那座昏暗的小村子裡,一間矮小的茅草屋裡,一盞煤油燈發出微弱的光,閃爍的燈火映著小女孩的臉時,我們不禁要問,小鳥看到的僅僅是燈火嗎?僅僅是火柴點燃的燈火嗎?不是的,這是樹的化身,它用它的身軀點亮了黑暗的世界,雖然燈光微弱,但足以讓小姑娘看清世間的一切,讓小姑娘獲得了光明,獲得了溫暖.此時的小鳥看到自已的朋友為人類作出"蠟炬成灰"的貢獻,還有什麼話說呢?此時的傷痛轉為欣喜,感動安慰.他為朋友驕傲,為朋友歌唱.因此,他"睜大眼睛""盯著燈火",這一"睜"一"盯",是不同尋常的,是出人意料的,是一種驚喜,一種震撼,更是一種心靈的慰藉。他唱歌是一種諾言的實現,也是對樹精神的一種高歌,他的飛走,沒有絲毫的憂傷,沒有遺憾。

困惑三:角色的重心.在眾多的文字解讀中,鳥兒成了教學的重心,成了可歌可泣的精神偶像,這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歌德曾經說過:“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教會學生用兩條視線讀書:一條是生理視線,即眼睛看到的文字;一條是心理視線,即心靈對文字的感悟體驗。”我們如何把握自已的心理視線,是浮於文字的表面,還是透過文字看內涵。又如何透過文字看出文字敘述的真諦,解讀出關鍵字的內涵就能更好的領悟文字的真諦。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1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第七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們分別後的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只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裡充滿了憂傷和惆悵,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這篇童話內容雖然較其他童話簡短,作者也沒有用過多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它,但是它所蘊含的道理卻是深刻的。

基於這樣的解讀,根據本文特點,為了簡化教學,所以作如上設計:

1、在本文的設計和教學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出發點,也以它為課眼,葉老曾經說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識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戶。這堂課都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線索,在上課的過程中牢牢抓住小鳥與樹的珍貴友情表現在哪些地方,在不斷地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鳥兒和樹的珍貴友情,這樣情感的昇華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單單給學生一個蕩氣迴腸的友情。這樣就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對話。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文章一共有四處對話,分別是鳥和樹的對話,鳥和樹根的對話,鳥和門先生的對話和鳥和小姑娘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要說明的道理也是從這四次對話中逐步地顯現出來。所以學生每談到一處對話,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進行指導,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學生的朗讀也一次次地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多個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比如在剛開始鳥與樹的對話中,請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對好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面對自己的好朋友,學生的情感也較容易出來,這樣也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間。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師點名朗讀的慣例。下面其他的角色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從而給師生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3、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也是非常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方法。在文章結尾處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下要對小鳥說的話,一開始我還擔心學生會無話可寫,沒想到學生滔滔不絕,寫了很多,有安慰小鳥的,有讚美小鳥的……學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錯。

整堂課下來,失敗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一部分與一部分之間的連線不夠緊密,內容之間的轉換有時感覺有些突兀,也許是我上課時過多地考慮了自己,而較少地去考慮學生,從而使課堂上師與生的交流、互動不夠完善。三尺講臺,我涉足的時間還不長,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教學各方面的水平都會得到提高。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2

《去年的樹》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在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初步體會到誠信的可貴。

在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文字,帶入作者的心靈,為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情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首先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主角,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思想感情.讓學生重點抓住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地,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再經過不一樣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語言,學生從讀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貴。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3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這篇童話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令任蕩氣迴腸的友情。整篇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全文無一華麗的詞句,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略去了鳥兒的大量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在平淡的語言中有一種深摯透明的美。

第一次讀完這篇童話,第一感覺是淡淡的傷感和感動,是因為結局的不完美嗎,還是被鳥兒和大樹的友情震驚了?但深入地讀下去,發現文中所蘊涵的道理很多,學生的理解可能也不太一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的學習是多元的,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只要不脫離文字的本意就可以了。所以我確定了一條一元帶多元的情感主線: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其它主題作為副線而存在。

《新課標》中有這麼一段話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怎麼把這個理念落實到我們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字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字之間的真誠對話。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我以讀促悟。抓住三個主要場景,分別是鳥兒和樹告別的場景,鳥兒千辛萬苦尋找大樹的場景和鳥兒對著燈火給樹唱去年唱過的歌的情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感悟文字。那麼學生在朗讀時,我思考的是教師的評價語。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更是學生生命潛能的激勵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環境,把激勵的語言、讚賞的眼神,激發他們內在的生命熱情和潛能。如:你們真了不起,第一次與課文接觸就有那麼大的收穫。老師聽出了你們心中的那份焦急。咱們一塊讀好嗎?老師深深地被你們的朗讀打動了。同學們,你們真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等等。這些激勵的話講了以後,學生也跟著進入了角色。準備好一百頂高帽子給孩子戴,孩子的心是可以利用的,課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好勝、好表現自信的心理,來創造我們的課堂奇蹟。但由於初站講臺,教學經驗不足,評價語還是相對匱乏的,對於學生突發的回答,有時候只能是好的,不錯,是的這些蒼白無力的話語,一時間不能脫口而出,得心應口,所以我覺得,作為新教師,要儘量預設好學生的回答與提問,並想好你的評價語,也就是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長此以往,評價語定會豐富而有激勵作用。

這節課的初衷是讀課文時的一種感動,為小鳥和大樹之間那份帶著淡淡傷感的友情。更為作者為我們設下的那麼多的情感空白。小鳥的那份執著和忠貞,友情和誠信,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東西。我一遍遍地與文字交流對話,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動著自己。因為我明白,只有先感動了自己,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當我們的學生學會了感動,學會了用眼睛吃東西,用精神來營養自己。那麼看到真,會去追求,看到善,會感動,看到美,情感就豐富了,心靈就充實了,趣味就提高了,素養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語文學習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統一了。或許正因為這樣,使我犯了一個隱形的錯誤,自己課堂上說的話太多了,教師引導這個度沒把握好,導的太多,使學生的思維跟著我走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是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而不是教師思想的櫥窗。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小鳥面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這裡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裡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情動辭髮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我讓學生讀,讓學生變成小鳥讀,學生提問:鳥兒看到燈火為什麼還要唱去年唱過的歌?鳥兒為什麼兩次都盯著燈火看了一會?這兩次有什麼不同?學生提問,學生解答,教師適當引導。這裡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最後我還在這裡安排了一個練筆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後,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上完課後我思考過:我是以小鳥的兩則日記匯入的,最後以懸疑結尾,去年的樹不存在了,鳥兒明年還會來嗎?設計目的是首尾呼應,留給學生思考空間。那麼我整個教學是不是可以圍繞著這兩則日記展開呢?提出大問題:這兩則日記表面看似內容相同,那麼究竟是不是一樣呢?讀課文,想想兩次寫日記的心情。從而匯出鳥兒第一次給大樹唱歌並告別的對話,第二次對著燈火給大樹唱歌並告別。以這兩條線展開,由於缺少教學經驗,怕圍繞著大問題進行教學,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的駕馭能力還不夠。很想知道按這樣的設計進行,自己的教學效果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4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它主要通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雖然朋友已逝,但是友情永存,誠信永存……這個讓人有些傷感的故事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

教學這課,引導學生理解好“鳥兒與樹、鳥兒與樹根、鳥兒與門先生、鳥兒與小姑娘”的四次對話是本課教學重難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會文章中內涵著的那種蕩氣迴腸的高尚友情、領悟童話內涵的美感,我安排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品讀:初讀,討論,理解友情;分角色朗讀,體會,進一步認識“友情”和“誠信”;指導表情朗讀,換位思考,逐漸領悟鳥兒對好朋友樹的懷念與內心的傷感。

下面,是我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去年,鳥兒和樹在一起,鳥兒歌唱為樹帶來無窮快樂,樹給它恬靜幽美的生活環境……今年,鳥兒還快樂嗎?為什麼?

生:鳥兒不快樂,因為樹已經不在了。

師:你怎麼知道樹不在?

生:從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的話語中,可以看出。

……

師:同學們讀書很認真,這很不錯。通過深入的閱讀,你能進一步認識鳥兒為什麼要不辭勞苦去追尋她那實際已經逝去生命的朋友“樹”嗎?請大家再讀讀鳥兒與樹、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的對話。

閱讀討論後,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生甲:鳥兒為了不失信。

生乙:鳥兒懷戀樹。

生丙:他們之間有很深的友情,樹不在了,鳥兒特別傷感。

生丁:鳥兒懷念與樹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

師小結:其實,這則童話正是通過這些對話來逐漸展示鳥兒那傷感的內心世界,來表現樹與鳥兒之間那真摯的濃濃情誼。所以,品讀課文,深入思考,可以幫助我們領悟文章內涵的美感,從而使我們閱讀能力不斷增強。

教後反思: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它的對話部分是童話的核心內容。因此,在教學時,我通過組織學生對對話內容多角度的品讀,逐漸讓學生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真摯的友情高尚美好並且讓人永遠懷戀。在閱讀中品味,在品味中思索,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童話中內涵的美感自然能被學生通過反覆的品讀發掘出來。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5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哀婉動人的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鳥兒天天唱歌給樹聽,冬天即將來臨,鳥兒將要飛回南方時,鄭重承諾明年還要回來唱歌給樹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時,它的朋友樹卻不見了。鳥兒在樹根、大門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處尋訪,歷盡千辛萬苦,最後找到的卻是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裡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發展。童話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讀過之後,我們會為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純真友誼而感動,會讚賞鳥兒信守諾言的品質。

教學中,我抓住以下四次對話,調動了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

“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麼地方去了呀?” 鳥兒( )問樹根。

樹根( )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裡去了。”

鳥兒( )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鳥兒( )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小女孩( )回答說:“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裡亮著。”

1、讓學生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詞語,再把這種情感讀出來。學生的情感跟隨小鳥的擔心、焦急到心急如焚、急如風火得到了昇華。

2、說說心裡話:《大樹的友情卡》《大樹的日記》。小鳥對大樹的情,把大樹也給深深打動了。大樹想在自己還沒有被燃盡時前,為小鳥寄去一張友情卡。同學們你們願意為大樹寫這張友情卡嗎?

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以讀為本,肯定學生,賞識學生。學生在讀書實踐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讀中提高語言感受能力,在評讀中獲得了方法,提高朗讀能力。在引導想象說話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學習、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明白了只有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友情才會更珍貴更長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