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8.13K

《在家裡》是一篇識字課文,由一幅插圖、一組詞語和一篇短文組成。詞語是圖中家庭陳設、用品的名稱。短文和插圖的內容是晚上爸爸看報、媽媽看電視時,“我”給他們送上水果。一家人都笑了。“我”是一個尊敬長輩、會做事的好孩子。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識字寫字。本課教學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並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在家裡》的教學反思

一、準確地把握低年段教學的年段特點,時間分配合理,紮紮實實教會學生認識“沙發、報紙、檯燈、電視”,認識偏旁“氵、扌、火”,會寫“下、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合作學習等能力。例如:教學生認識“沙發、報紙、檯燈、電視”,認識偏旁“氵、扌、火”時,我花了15分鐘利用各種方法、手段讓他們學會這些。圖、文加拼音認讀、自由拼讀這八個詞語後和旁邊的同學比賽讀一讀並互相正音,去掉拼音認讀、變序認讀、開火車讀、小老師帶讀,再加課外拓展:學生任意選字組詞,我花了10分鐘教會學生寫“下、個”兩個字。

二、恰當利用課件,注重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認識一些簡單的家庭陳設、用品,並能將它們與對應的詞語聯絡起來。例如:學生說到“沙發”時,螢幕上馬上出現沙發的圖片和帶拼音的文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圖與拼音是幫助識字的最有效手段,學生可以藉助圖認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時也可以鞏固前面所學的拼音。

三、設定簡單的說話訓練,在看圖說話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例如:通過指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上有些什麼?讓學生根據實物初步感知即將學習的詞語,學習這些詞語後,訓練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話。

四、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發揮學生識字的主動性。例如:在指導認字前,我先讓學生在即將學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經認識的漢字,同時交流識字的方法和途徑,並及時給予積極的表揚,從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然後我問學生:“在生活中見到不認識的字時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說問大人、問同學、拼拼音等方法,我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同時也是學生在交流識字的方法和途徑,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五、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開始養成的。有人說過這樣的話:“種下習慣,收穫性格。種下性格,收穫命運。”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因此,課堂上我多長個心眼,時刻關注,提醒學生。我十分注重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愛動腦、積極發言、正確的讀書姿勢、寫字姿勢等習慣的培養。例如,我用“認真聽別人說話是文明的行為”等激勵性的語言提醒學生認真傾聽。教學寫字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握筆、書寫姿勢。另外,教師範寫時,注意讓學生看著黑板跟著老師書空,養成認真聽、寫規範字的習慣。同時,我也注意到字的美感,如教寫“個”時,我說“個”的撇、捺要分開一點,這樣寫“個”字會顯得很大方,很神氣。

人無完人,我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中還存在著以下的一些不足之處:

一、在這節課中,我認為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上課時課堂氣氛不如平時活躍,是老師課前沒有做一些消除學生上公開課緊張情緒的活動,加上課前發生了一件突發事件,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學生沒有應有的反應,當時我又沒有急中生智加個小遊戲,一心想著怎樣培養學生的能力與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去了。

二、學生寫字後沒有及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生寫“下、個”兩個字時,本來是可以評價學生寫的字,但卻在提醒學生寫字姿勢和個別指導上多花了一些時間,剛好下課時間到了,只好宣佈下課,錯過了鼓勵學生的最佳時機。

三、沒有實現玩摘蘋果遊戲鞏固識字。因為看時間差不多了就進行下一個環節,錯過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快樂學習的時機。

教學相長,我以後會更加努力學習和探索,以取得更多、更好、更適合本班學生的方式方法來提高他們的能力和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