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通用3篇)

來源:才華庫 2.89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通用3篇)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1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課時,我在備這節課的時候,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為這節課的重點,而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靈活的估算,則是這節課的難點。在上課的時候,感覺學生的掌握還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發現學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現反思如下:

估算的教學在數學課本中的出現沒有一個系統的編排過程,感覺以前學生學過的一些關於估算的知識已經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課堂上,當我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目為什麼需要估算?學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夠不夠和大約這樣的字眼,這還是比較好的學生的反饋。那麼中等和差一些的學生簡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見,在學生的思維中,估算的意識是非常淡薄的,對於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大量運用幾乎沒有什麼感受和體會,所以,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加強的。

同時,我也感覺的學生在估算方面思維模式單一,不靈活,比如,當和實際的解決問題聯絡起來的時候,學生就表現出茫然,為什麼估算的結果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的學生就比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決實際問題,又有一部分的學生感覺的在估算時,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話,有的學生就又把9估算成10,這樣以來就有了4種結果,所以,給學生又造成了一種模糊的感覺,怎麼估隨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來就似是而非的學生就有些發矇了。

所以,我認為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個基本的方法,即四捨五入的估演算法則和在處理實際問題時要靈活深入思考的習慣,加上日常課堂練習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體會到估算與實際生活聯絡非常緊密,學生就不會感覺到估算離自己很遙遠,也就能夠逐步的加強對估算的學習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2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乘法估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種“讓人歡喜讓人憂”的感覺。

縱觀這部分知識,教材的編寫意圖是:(1)通過讓學生估算需要準備多少錢購票的具體問題,教學乘法估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用估算;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結果符合問題實際又接近準確值,使估算的過程儘可能簡便。(2)引導學生在交流、對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並明確估算基本方法的內涵就是: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而《數學課程標準》對於第二學段的估算也明確要求:在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它的著眼點在“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給予以上觀點我在設計教學時選取了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讓解決方案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碰撞中明晰,通過“為什麼要這樣估?”“你認為哪種方案更合適?”“哪種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實際?”等問題,讓學生逐漸建構起估算的方法。學會遇到問題要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確定策略,進而解決問題這一思考方法。為了讓孩子們感覺不到數學課中練習的枯燥,乏味,我將練習置於遊戲的情境當中,通過設定“幸運闖關”遊戲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積極投入到鞏固練習的環節當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課中估算時,大多數學生都採是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進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應該準備5000元。也有學生運用進一法估算的,出現兩種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應該準備5500元。⑶也許是受筆算乘法訓練的影響,個別學生採用了直接用筆算出結果——準確值。實際上,求近似數的方法,還有進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時,也經常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求近似數的方法進行估算。在學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種估算時,出現了認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結果與

實際的準確值相比怎麼不夠呢?學生自發討論起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從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確值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今天我們所學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所以,以後我們再遇到準備錢的時候,什麼時候應估大些,什麼時候應估小些,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不一定要採用四捨五入來取進似數。“帶多少錢合適?”這一問題,又把學生引入採用什麼估算策略解決問題的探索中,這時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夠到位。使隨後的練習也產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發生的 “連鎖”錯誤。

由於在練習時耽誤了太多的時間,導致課尾的教學總結草草收場。把握課堂教學節奏,進行有效教學也將是我以後努力研究和實踐的方向。

在教學我也發現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計算思想和解題思路時所用的語言不夠精練和明確,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將是我以後要重點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數學的價值,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並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也將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3

一、估算是一種數學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並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

本節課通過例題說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用一位數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從學生實際生活事例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揭示數學源於生活,並與生活密切聯絡的理念。讓學生了解估算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教例運用購買電影票、參觀航天航空展覽,日常生活的具體事例等。使學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們怎麼想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言語得以表現。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鬆和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已盡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已完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情感也得到了發展。而這一點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四、創設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從計算方法的角度來看,學生長於精確計算,估算意識淡薄,對估算的作用與價值,沒有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在認識和行為上都感到“不習慣”,常常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聯絡生活實際,創設購買郵票、購買電影票、參觀航天航空展覽等問題情境,讓學生

在情境中經歷估算,不僅讓學生初步瞭解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感悟精算與估算之間的區別與聯絡,體驗估算的價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學的重點,即由單純的技巧性訓練轉變到估算意識的培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