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來源:才華庫 3.19W

十二三歲的年齡,本就是玩的時候,如果非要讓七年級新生向高中生那般老成、穩重的坐在教室裡靜靜的聽老師講課,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有一點嚴酷。可以說,任何一種過於長久單調的活動對學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充分吸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調動起來,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努力營造一種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主動發揮他們自身的能動性,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是寓教於樂。什麼是寓教於樂?就是在教師引導下,從情感教育入手,給學生愛與美,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創造性,使學生能愉快、主動地接受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苦學變為樂學。

國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一、寓教於樂,將音樂引入語文課

要想寓教於樂必須豐富教學內容,必須採用生動的教學方法才能得以體現。教師的“樂”教具有決定性作用,因為它是樂學的前提。為達到樂學,可將音樂引進課堂,創設輕鬆愉悅的氛圍,使學

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學習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比如說,學習國中語文第一冊第11課《綠》時,教師可以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邊聽音樂,邊看相關的幻燈圖片,邊感受朗誦時的情感起伏,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從感性角度認識朱自清筆下那醉人的綠,這樣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也可以使學生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課,用音樂配合,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輕柔抒情的音樂使學生感受到影子的善良、可愛;柔媚的音樂更能調動出盲孩子孤苦無一時學生的同情。音樂使學生感知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關愛。在進行美育和熱愛自然的教育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開展角色表演,創設不同情境,使學生樂中學習興趣是人們工作和學習的驅動力,有興趣才能引起大腦的興奮、觀察、思維、記憶等活動,才能最有成效,為幫助七年級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字裡行間洋溢位的情感,可開展各種生動有趣的表演活動,進行樂中學習。如《羚羊木雕》一課,可請學生分別扮演“我”,父母,奶奶,萬方及萬方媽媽。在表演時,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說話時的語氣動作等。通過這樣直接的'演示,同學們可以更直觀的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和朗誦能力。

三、美化板書,圖文並茂

板書是反映課文內容的鏡子,展示文章結構的螢幕,是教師教學使引人入勝的導遊圖,是每一堂課的眼睛,對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有很大作用。一幅精彩的板書設計,往往會使學生興趣盎然,它集直觀、形象、生動為一體,既將課文內容直觀展示,又別具一格。如《看雲識天氣》一課,在教學時,用課件將板書和圖片結合起來,圖文兼備,學生一目瞭然。這就體現了七年級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教學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