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65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

《貓》這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字的內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絡,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在指導學生體會貓老實、貪玩的矛盾性格時,總想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一天一夜”等重點詞語談理解,幾名學生回答後,總覺得答得不到位,所以在這一環節耽誤了不少時間。使得在學小貓可愛這一段時時間較緊,學生沒時間背一背課文。課後仔細想想,如果老師當時能及時點撥一下:“你是從那些詞語讀出來的?”學生會較快說出感受,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

另外,在理解“可是”這個表示意思轉折的詞語時,教師處理得比較倉促,只讓學生通過自由讀、男女生對讀來滲透它在句子中的作用,應該在學習貓的既貪玩又盡職的矛盾性格時,可以再通過師生對讀來滲透“可是”在文中的作用,我想,學生對它的理解會更深刻。也會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昇華。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2

通過聆聽《老虎磨牙》的鋪墊,同學們學貓虎歌的興趣更加濃厚,他們能夠用自己的動作來形象的表現樂曲。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於是我就從故事入手,儘量把故事講得生動,特別是把表情做到位,讓學生大概把握住貓與老虎的個性特徵。

這首歌曲的知識點較多,有附點音符、切分音、前倚音以及休止符,而且這首歌曲不易琅琅上口,因此,我很擔心學生是否能自學完整。歌曲中四分休止符的處理。通過聯絡前後詞曲,在第一段歌詞中,承接下一樂句,表示老虎被弄得稀裡糊塗、暈頭轉向的一個意識動作;而在第二段歌詞中卻表示小貓機靈地爬上樹逃生的一個反應動作。在延音的時值把握處,我採用較形象的方法讓學生數拍子,學生都掌握了,但我想,教學中可以滲透一些相關的樂理知識,不妨就讓學生直接數拍子來掌握時值,在其他幾個班教這首歌時嘗試一下。

在學完歌曲之後,我便讓學生上來表演,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們都對貓和老虎的個性把握得較好!而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都還有創新,有了自己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對於歌曲表現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較為精確!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3

在《貓虎歌》中,我主要運用鼓勵評價法,對於不夠自信的學生,靈活的運用語言評價和體態評價,言為心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隨著創造出多種生動的語言、極大的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並恰當的運用體態語言進行評價,對引發學生提高興趣,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能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帶入一種思想境界,以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之在探究的樂趣中激起學習情趣的一種情景教學,能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激發主動學習的慾望,本課所有環節都注重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充分的感受音樂,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下更好的聆聽音樂,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給學生大膽的展示機會,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信。我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並且安排了肢體打擊樂伴奏、歌表演、創編歌詞、編故事等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與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在編創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新,從而引起感情的昇華。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4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以及對貓的一片喜愛之情為主線,把貓的古怪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我教學《貓》的第一課時,引領學生走進了老舍筆下的貓。學生們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深切的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初步感受了作者是真實具體的描寫。

在教學中我最為關注的還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不僅關注他們的本生的感悟,更關注在老師的指導下的提升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與學生實際的理解有距離,特別是“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這個句子。為此,我設計了三次提升(首先是比較朗讀,其次是以梅花圖引發美感,最後提出反問引起思考),讓學生的學習價值得到實現,而不是在課堂中虛度光陰。那麼,用什麼可以顯示出學生的感悟在提高了呢?這決不是附和性的意見,一個強有力的檢驗便是朗讀,讀出自己的特色,而這篇文章又適宜用朗讀來體現,當然在實際學習中學生由於對句子的一再提升的認識而讀得津津有味。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5

和熊貓一樣珍奇且為數更少的我國野駱駝終於有了一個更安全、更溫暖的家。最近,有關方面決定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原來1.5萬平方公里的阿爾金山野駱駝自然保護區,擴大為15萬平方公里的阿爾金山-羅布泊野駱駝自然保護區,更多的野駱駝將不再擔心獵人的捕殺和非法開礦者的土炸彈了。

據科學家測試證明,野駱駝和家駱駝的基因有百分之三的不同,但它們是很不同的物種,就像人與猩猩一樣。全世界的野駱駝目前只有800至1000只,它們生活在地球上氣候惡劣的我國和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其中約650只生活在我國。

我國野駱駝之所以珍奇,並不僅僅因為它瀕臨滅絕,而是還有3個原因:第一,中國野駱駝能靠鹽水生存,這是其他陸地動物都沒有的本領,蒙古野駱駝也只能飲淡水;第二,人們常說"老馬識途",可是野駱駝能一代代沿著同一條道路遷徙;第三,更讓家駱駝望塵莫及的是,野駱駝會哭。不過這不是"感情豐富"的原因,而是它用來沖洗眼睛裡的沙子的絕技。

據悉,擴大後的野駱駝自然保護區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它的一部分籌建工作將由英國野駱駝保護協會負責。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6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7

今天我們班上了一堂公開課,講的是寓言兩則之一《掩蓋過失的貓》。同學們的精彩的發言,巨集亮的聲音都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節課下來,我有這樣一些感受:

一、教師準確的角色定位和學生角色轉換。

在這一節課中,我始終都是以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出現的,教師的作用是恰如其分地“引”上。而學生則是以故事中的“成員”身份出現的,他們開始就一直站在主人公小貓的身邊,他們“目睹”了小貓的種種過失和百般掩蓋,他們以朋友的身份指出了小貓身上的缺點,幫助小貓改過自新,由“喜歡—不喜歡—喜歡”,重新和小貓了成了朋友。學生始終都是故事中的一員。

二、新型的教學設計---寓言故事的生動化。

在這節課中,以介紹朋友方式匯入課文,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而且這樣的設計特別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

寓言故事一般都是充滿哲理的,但在這一節課中,我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將充滿哲理的寓言故事,生動化,生活化,讓學生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三、對教材進行再創造。

寓言故事是讓人從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但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故事對他們來說太充滿理性,因此,我在故事的結局處繼續開拓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以朋友的身份去幫助小貓改過自新,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更有利,語文教學三個維度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8

《大熊貓出國》一課很有特點,課文以自述的方式先介紹大熊貓的樣子,再介紹它的習性,最後以護照的形式介紹大熊貓的姓名。國籍等內容。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紮實的進行識字教學。如講“副”fu,和前段學習的“幅和福”進行比較,並說一句話。“川”出示了像水流形狀的甲骨文,“肩”是會意字,並結合實際理解。“毛茸茸”,並多說幾個這樣的詞,總之每個文書處理方法都不同,不但注意讀音。字形與組詞,同時也用就字遷移,不斷變化,一步步紮實記住獲得的新知。

抓住文字的教學價值,課文2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逐句閱讀,知道作者從哪些方面表現大熊貓樣子可愛的,然後指導學生說出各部分事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感受疊詞在表達上的效果及作用,進而是現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同時重點處理了第三部分“護照”。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護照內容並認識護照,瞭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最後我讓學生用描寫大熊貓的方式描寫其他小動物,說一段話,很多孩子都能仿照來說,為今後寫作打下基礎。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9

備課前,我查閱了很多與課文相關的資料,瞭解到這篇文章是從魯迅先生寫的《狗·貓·老鼠》中節選的。它由溫馨的回憶開始,為下文蓄勢。表面上看這僅僅是百姓口頭流傳的故事,其實,魯迅先生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誡善良的人要小心防備那些心懷鬼胎,心術不正的人。

魯迅先生的文章比較深奧,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感悟出這麼深刻的道理的確很難。所以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水平,在教學中,我把目標定位在瞭解故事內容,從這個故事內容的本身悟出一些道理。我班的個別學生對文字已有較好的感悟能力,並積累了一定的語言文字。他們願意在課上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想象力頗為豐富。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通過讀、講,想像來組織課堂教學,以填空、引讀形式推進教學。“老虎學會了撲、捉、吃的本領後,心想:要是 ___________,就__________;貓是早知道它的來意的,爬上了樹,心想:要是___________,就__________。”通過這個練習,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盡情發揮他們個性化的想象,用各種各樣的語言表達,達到發揮想象的目的,並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教學最後,我還設計了拓寬環節,引導學生認識魯迅的朋友、導師以及筆下的人物,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0

鄭振鐸的《貓》在傳統教學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展示貓的圖片來創設情境匯入新課,這次我大膽嘗試,尋求突破。

本文所在的單元主題為“生命之趣“是鄭振鐸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它所寫的卻不是人的悲劇,而是貓的悲劇,故事平常而又平常,意義似乎也很有限,但經過作者的一番加工,寫在小說裡,卻產生了辯證的效果,它不止能喚起學生對動物的憐憫之心,而且能引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思考。可以說本文唱響的是一首“弱者的輓歌,人性的牧歌”。

針對這樣的文章主題我想換一個方法匯入。於是我發現作者鄭振鐸的姓名很有意思,“鐸”古義為大鐘,寓意警示,不恰好和本文所表達的主題相關嗎?所以我從作者的姓名入手,設計了導語,配上悲傷警示的音樂,激發學生深思,充分調動學生探究文字的興趣。從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效果確實不錯。看來只要敢於求新求變不怕失敗,總將有所收穫。

本課在參加“校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在“武安市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了二等獎的好名次。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1

《大熊貓》是一篇說明文,第一自然段總寫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吸引人的珍奇動物,後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的說明。字裡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伊始,我出示大熊貓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外形,以此調動學生的熱情,為全文教學創設良好的“樂學”氛圍。

二、以讀為本,以讀促講。新課程標準強調:國小各階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視窗,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學時,我運用了齊讀、指名讀、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書聲中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引導感悟。教學時,我讓學生圖文結合,以及板書,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可愛的外形,以及它吃竹葉的可愛樣子,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四、注重學生的詞語積累的訓練和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文中疊詞對大熊貓的外形進行填空式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大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以此強化學生的詞語積累的運用。同時在課外知識的延伸上:我讓學生收集大熊貓的資料或給大熊貓畫一幅畫,這樣既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又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這節課,不足之處也還很多,如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讀得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但感情還不夠投入,這些都待於今後加強指導,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2

《貓》這篇文章可謂人見人愛,一直都是教學上的一個典型範文。《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條理晴晰,描寫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範文。貓雖然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生動活潑,那麼惹人喜愛。這篇文章細緻生動地描述了長大後貓的古怪性格,剛滿月時小貓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突出文中所蘊含著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強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作者是怎樣用方法把貓的特徵介紹清楚的,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時,我採用先扶後教的方法。

教學前三個自然段時,我用引導法,我儘量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貓有那些古怪的性格。即先引領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找出既“老實”、“貪玩”、又“盡職”;既“溫柔可親”、不高興時又“一聲不出”;既“膽小”又“勇猛”,這些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後讓學生看看作者是怎麼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並且疏通寫作結構。然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貓的這些古怪性格?特別從哪些句子哪些詞你能體會到貓的古怪性格?在交流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自由發言,自談體會,重點引導一些關鍵的句子,通過理解關鍵性的句子,讓學生感受老舍用具體事例說明事物方法,老舍字裡行間蘊含的喜愛之情,老舍對句子運用得出神入化的程度,並且配以朗讀的深入指導,最總達到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熱愛生活的情感。有同學說:“在作者眼中,貓的髒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麼喜歡貓呀!”有同學說:“我在‘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體會到老舍對貓的喜愛,在他眼中貓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樣棒。”還有的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真是貓親人,人愛貓”可見,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細心品味,學生便會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學習第二段,我就採用放手讓學生自學的態度,讓學習上一段的方法運用在第二段的學習上。

在總結時,我讓孩子們學會“圍繞中心句,用具體事例說明事物特點”這種方法,並能運用在習作上。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於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似科在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穫甚微。到底讀寫結合是將文章斷開,插入寫作聯絡呢,還是在上完全課後,待下節課再作系統練習呢?這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通過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要抓住課文中語言文字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揣摩,既能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能培養學生說話、寫作的能力。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3

案例:

《貓》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他把貓寫的惹人喜愛。文章談到貓的性格十分古怪,說它貪玩吧,但是又非常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在教學這個部分時,我請一個學生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屏息凝視”,這個學生由於預習不夠充分,一時語塞滿臉通紅,其實這個詞從字面也可以瞭解大概意思,不必非按照字典的解釋來說。於是我對這個學生說:“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演一下吧,這貓是怎樣屏息凝視的?”他擺脫了這一尷尬局面,也鬆了一口氣,接著上臺,擺出屏住氣,眼神集中的樣子。我讓其他同學評議,有的同學說,他雖然屏住了氣,但眼神太直了,表現不出精神集中的樣子,在其他學生的提議示範下,他最終準確地表現出了小貓屏息凝視的樣子,在學生的掌聲中走下了臺。這一小插曲,反而使學生對小貓盡職盡責這一特點理解的更為深刻了。

[反思]

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小的教學環節,但由於我處理的靈活富有創意,因而就有了特別的意義。首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相信學生會感謝老師給他解了圍。其次,通過這次表演,不但這個學生,全班所有學生都對這個詞語印象深刻。第三,調劑了單調的課堂氛圍,用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表演一下詞意對於活躍課堂氣氛作用很大,可以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4

活動剛開始,我便出示有趣的胖貓圖片,讓孩子們認識故事的主人公莫格,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並以莫格的語氣跟小朋友們問好,孩子們也很熱情地跟莫格打招呼。接著我以莫格為何變得這麼大為突破口,讓孩子們積極猜測,將孩子們自然地帶到故事中。我以分段欣賞故事,幫助孩子們理解莫格在逐步變大,體驗故事的有趣性。在此環節,我重點讓孩子們學說了“先……然後……再……”的句式。當我問到莫格變大你覺得是好事還是壞事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很精彩,有說是好事的也有說是壞事的,真像是一場精彩的辯論賽。最後我總結了一下:莫格的變大,雖然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可是也正因為它的變大才擋住了洪水,救了大家。緊接著孩子們完整欣賞了這個故事,讓幼兒更好的感受故事,在理解這個故事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莫格變大以後還會發生的事情,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有幾個孩子天真地希望莫格變大後可以幫助他們摘雲彩麵包,他們的想法真是太可愛了,引來了一陣歡聲笑語。

在這個活動,我給予了孩子們足夠的想想和創編故事的空間,抓住莫格變大的特徵,鼓勵幼兒進行合理的想象,以此讓孩子意識到:任何人都能利用自身的優勢在某些方面幫助到大家,孩子們創編的內容很有趣,也能夠把握住莫格體形的特徵合理創編。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大部分孩子能很自然地說出“先......然後.....”.的句式,但對於再這個字眼還是很陌生,在日常活動中還是要多加強。

《貓》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5

這篇課文是我比較喜歡的課文之一,在作者筆下可愛的小貓被淋漓盡致的展現在我們眼前。教學前我找了相關的資料,教學時還是發現一些問題。

1、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不均勻,提前預習好的同學已經能流利的朗讀課文了,但是一小部分同學朗讀時還是比較困難,其原因就是這部分同學沒有去預習或者認真預習,預習時遇到自己讀不來的生字一筆帶過,不聞不問,這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這樣的預習習慣,很不好。

2、學生的概括能力不是很好,四年級的語文和三年級語文相差挺大的,以前都不怎麼讓學生去概括課文的大意,段落大意。但是四年級卻有了明確的要求,從開學到現在,一部分學生已經學會了這種能力,但還是不盡人意。同時發現班裡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特別是一部分留守兒童,因為都是跟爺爺奶奶在一起,家庭作業上家長指導不了,因為沒有大人的監管學生也開始懶惰。雖然學校裡的作業能勉強完成,但還是解決不了實質的問題。

3、在仿寫這一塊學生積累的語言不多,都是自己比較簡單的幾句話。語言積累有待加強。

在課堂上出現問題的基本上都是中等偏下的同學,這些學生一般有不預習課文的不好習慣,比較懶惰。針對這樣的情況還得跟家長取得聯絡,希望能改掉他們不好的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