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教學反思

一、聯絡生活——感悟數學

《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獲得簡單平面圖形的直接經驗。因此,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麼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平面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圖形的,讓學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狀的物品(如牙膏盒、茶罐、魔方、墨水盒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收集不同形狀的物品,使學生知道這些物體都是實際生活中的,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課前觀察、收集,課內動腦、動手對圖形進行分類,使學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擴大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親身實踐的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建構數學

《課標》在前言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探究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本案例片斷二中,在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後,要求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開展自主學習,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經歷了從具體形象的操作中瞭解、體會這三種圖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的過程,然後在小組裡討論、交流、驗證,真正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彙報時,各學習小組爭先恐後,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如讓學生彙報“怎樣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的”這一問題時,有的說是看出來的,有的說是用尺子量出來的、用繩子比出來的,還有的說是用對摺的方法知道的……,真是精采紛呈。由自主探索找特徵——合作交流說特徵——動手操作驗特徵,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取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學生主動建構這二種圖形的特徵做好了孕伏。

三、動手操作——活用數學

《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本課正是實踐這種理念的一個典範,如片斷三“創設用塑料棒和圖釘圍成所學的平面圖形”,教師提供長短不一的塑料棒和圖釘,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習的平面圖形的特徵,自主選擇學具圍成各種各樣的長方形、正方形,其間學生既能採用最簡單的4根塑料棒來圍成,還能採用6根、8根的塑料棒來圍成……。操作的成功不但反映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合理使用學具的能力,更體現了學生靈活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與能力,並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