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蘿蔔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58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拔蘿蔔教學反思(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拔蘿蔔教學反思(精選5篇)

拔蘿蔔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蘿蔔的情境,目的是從中引出加減法數學問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嘗試列式計算,並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探索交流加減兩位數的不同的計算方法,充分體現出演算法多樣化和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另外,在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過程中,初步引出了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這是一種重要而又易被學生接受的計算方法,它是學生學習筆算的開始,也是以後學習多位數筆算加減法的基礎。

在本課教學中,我本著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索演算法的過程與理念,儘量給學生創造參與各種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主動探究不同的計算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我覺得在本節課中做得比較滿意的是:

1、學生學習興趣盎然,不論是猜一猜,提問題,還是自己探求演算法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些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2、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並注意演算法的優化。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演算法的機會,鼓勵和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為不同的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供有效途徑;但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在學生提出多種演算法後,我再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推薦一種對大多數小朋友來說普遍適用、易於接受的方法,即:演算法優化。

同時,在教學中也有自感有些地方不盡如意,需要改進。

1、要加強生與生之間的評價。整節課中多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讚賞,學生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時不那麼積極。

2、小組間的合作差異性較大。在小組討論中,發現有一部分只當聽眾。

3、學習的書寫習慣方面,如:列豎式時應更規範,畫橫線應用尺子畫等。這是我今後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本節課教學中,我本著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索演算法的過程的理念,儘量給學生創造參與各種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去主動探究不同的計算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檢驗,我覺得本節課在以下三個方面較為成功。

1.學生學習興趣盎然,不論是猜一猜,提問題,還是自己探求演算法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些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體驗的時間和空間。首先,通過“拔蘿蔔這個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機會,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其次,在學生經歷探索演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能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引導學生在多種演算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學一學、想一想,在實踐反思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拔蘿蔔教學反思2

《拔蘿蔔》一課是讓學生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對於“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根據學生的已有基礎都能列出算式,所以重點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索上。在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我設計了兩次比較活動,有效地溝通了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絡,引發了學生更深層面的思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引導學生把36+23這個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題目分別轉化為已學過的整十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即:30+20=50;6+3=9;50+9=59後,同時藉助小棒和計數器的操作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為了更好地溝通口算及直觀操作之間的聯絡,引導學生進行了比較:口算方法與直觀操作之間有什麼異同點?讓學生髮現都是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接著再結合口算說一說“30+20”、“6+3”、“50+9”分別是操作過程中的哪一步,這樣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刻地理解算理。在學生通過直觀操作充分理解幾個一必須和幾個一相加;幾個十必須和幾個十相加,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後,與學生一起學習豎式計算。介紹完豎式並進行豎式計算後,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豎式計算與上面的小棒、計算器操作及口算方法之間又有什麼異同點?你能在圖中找到豎式的每一步計算嗎?這樣,幫助學生在口算、豎式和直觀圖中建立它們之間的聯絡,將抽象的算理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在聯絡中理解了36+23的算理。

在這節課中,由於注意溝通知識間的聯絡,因此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因此心情也比較愉悅。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悟到了一個道理:一年級的孩子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在直觀的、數形結合的實踐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深刻地感悟數學計算的道理,要注意溝通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絡,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計算的方法。

拔蘿蔔教學反思3

針對小五班開展的表演遊戲——《小兔拔蘿蔔》,活動結束後,我對這個活動進行了自我反思。

以下是我在活動後的幾點反思:

今天的這個活動我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觀察幼兒遊戲,在遊戲中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夠掌握各個角色之間的規則和玩法,對話也很棒,參與表演的幼兒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遊戲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通過觀察,我還是出現了很多不足:

1、幼兒的角色出場順序還要再強調

2、個別幼兒場地位置不清楚

3、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進一步引導加強。語言不夠豐富,知識只言半語,不能表達角色中的意思。

通過今天下午的`活動觀察來看,我們小五班的表演遊戲還是有所進步,但是活動常規方面還是應該加強,如材料收放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加強鞏固。

拔蘿蔔教學反思4

《拔蘿蔔》這首音樂遊戲很特別,它是一個有人物和動物串連起來的故事。這個故事小班幼兒很喜歡聽,老公公種了個大蘿蔔,要拔拔不動,結果大家一個接一個地來一起幫忙,終於拔起了蘿蔔。故事中的語言非常簡明而又口語化,出場的角色又都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所以,很適合小班幼兒玩。為此,我決定上這節活動。同時我把目標設為:

1、通過遊戲,熟悉故事的內容、樂曲旋律。

2、掌握角色名稱並創編角色動作。

3、學習在遊戲中關心同伴,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在教學中幼兒很輕鬆就完成了目標。

通過玩“拔蘿蔔”遊戲,讓孩子們懂得有些事情光一個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個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個人是要努力鍛鍊自己的生活本領,像老公公那樣,種的蘿蔔比別人的個兒大,但還要與其他人友好相處,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像“拔蘿蔔”那樣一個幫一個,勁往一處使,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拔蘿蔔教學反思5

《拔蘿蔔》一課是學習加減法以來第一次接觸用豎式計算,大部分學生都知道豎式,而且有的還能正確的列出來,所以學生學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教學中我一直以兩隻小兔拔蘿蔔的生活情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這樣的情境創設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檢驗,我覺得本節課在以下三個方面較為成功:

1、學生學習興趣高。不論是猜一猜、提問題,還是自己探求演算法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些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本節課通過學生動手撥一撥計數器、算一算、寫豎式,使學生體驗到“36+23”的知識形成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活動與創造,這樣所學的知識記得深、記得牢。

3、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注意演算法的優化。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學生學習演算法多樣化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⑴尊重學生獨立思想;⑵學生表達多樣化;⑶解題方法多樣化,但不是讓學生掌握多種解題方法。

本節課中,我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想出了許多方法:如,把36和23分成30和6與20和3,30+20=50,6+3=9,50+9=59;用36+20=56,56+3=59;用豎式計算……在這節課中,學生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在教學中也有許多地方不盡如意,需要改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