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年月日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77W

《年月日》這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秒的時間單位之後,學生對年月日的知識也有生活經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年月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認識年月日的教學反思

認識年月日的教學反思1

《認識年月日》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怎樣有條理地教學這麼多新的知識點呢?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呢?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本節教學的重點定位於: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比如猜謎語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並提出教學目標。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此時巧妙引導開始本課的學習。在練習環節出示問題。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已經圓滿結束了,你知道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麼時候?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08年8月8日這個歷史意義的日子的記憶火花,並藉機練習大月小月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最後知識拓展環節出示以全班集體照為背景的月曆,讓同學們興趣再一次提高期待一次的數學課,製作月曆,為下節課知識作鋪墊。

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於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練習中還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巧妙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再就是課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現,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鍛鍊,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認識年月日的教學反思2

《年、月、日》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及相關的知識,整節課,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發現新知,學生儘管不是妙語連珠,知識面也不是很廣,但還是體驗了自主探索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幾乎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需要關注的是,不同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積累是有差異的。而且,學生關於年、月、日的知識應該也是非系統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錯誤的理解,但是都為他們學習年、月、日打下了基礎。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首先安排讓學生觀察年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年曆中發現各月的天數。從而探索出大月、小月、平月以及平閏年。

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維,讓學生在層層質疑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在教學平年、閏年時,通過平閏年的排列順序,找出4年一閏的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解決了2012年和1996年是什麼平年還是閏年的問題。再要求1935年是什麼年?當學生感覺運用剛才的規律不能解決這一問題時,我讓學生大膽的猜想:年份與4有什麼關係。然後丟擲1997÷4=499……1;1998÷4=499……2;1999÷4=499……3;2000÷4=500;2001÷4=500……1;2002÷4=500……2;2003÷4=500……3;2004÷4=501;2005÷4=501……1;2006÷4=501……2;2007÷4=501……3;2008÷4=502;學生得出年份除以4有餘數的是平年,÷沒有餘數的是閏年。把1935÷4可是又碰到4位數除以一位數,三年級學生還沒學。引導拿年份的後兩位數除以4,97÷4=24……1;98÷4=24……2;99÷4=24……3;觀察得出把年份的後兩位數除以4就能判斷平年和閏年。再讓學生判斷1900年是什麼年?學生很自然的會以為是閏年,這時展示萬年曆上1900年2月的月份只有28天圖,這是為什麼呢?再次讓學生猜想。介紹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定。

課堂的生命活力來源於對事件或對事實的感受和體驗,來自於對問題的好奇和思考,來自於不同觀點的碰撞和認同,來自於探究體驗中的驚險和喜悅。老師要儘可能的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感悟、體驗的過程,使教學充滿無窮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三、不足之處:

一些課堂生成沒有很好的利用。例如:在記大小月的方法時有學生提出7、8兩月是大月。如果當時能提出:像這樣連著的大月還有嗎?讓學生知道時間是連續的。

認識年月日的教學反思3

《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認識年月日,這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怎樣有條理地學會這麼多知識點呢?

我先讓孩子們提前預習,並查閱有關資料,寫出預習提綱。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教學的重點定位於: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一節課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和判斷方法,會計算全年天數等,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比較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

在本課中,我通過猜謎語匯入,出示日曆,引導學生觀察,並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一開始我先讓孩子們細心觀察自己帶的年曆,然後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因為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過程,而是教與學交往、互動的過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教學是一個發展的、生成的過程。

在教學大小月之後,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我還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同學起立又坐下,有的同學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著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麼?這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在平年、閏年的教學時,我先出示了幾個常規年份讓他們分組判斷,學生很快用除法判斷出來,最後我又出示1900年,學生判斷後全部表示是平年,大部分孩子說是閏年,個別孩子說是平年,到底誰說的對呢?激起了孩子的探究慾望,於是出示兒歌: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學生很快就能記住,但是運用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

在練習環節設計了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場景,你知道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麼時間嗎?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08年8月8日這個歷史意義的日子的記憶火花,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什麼時間?1949年10月1日,並藉機練習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

教師要真正成為引導者。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臺上,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認識年月日的教學反思4

6月結合主題《客人來我家》。教授的數學內容是《認識年月日》。早在5月中旬,我就叫家長們上網購買檯曆本,保證到6月初,班上孩子人手一本,這一工作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支援。前期工作得到了保障,後續的工作就有了好的開端。鑑於上月對計算器的學習,我更有信心去上類似操作性的數學課。果不其然,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超出了我的預期,且進度快速。

學習《認識年月日》,我將知識點分為三個部分:

(1)認識年曆;

(2)認識大月小月;

(3)認識日(星期)。

在認識年曆的教學過程,教師通過猜謎匯入,緊接著出示年曆表,要求學生快速掌握年曆知識,能夠說出今年是2019年,去年是2018年,前年是2016年,明年是2020年,並且知道一年有12個月,部分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如:平丁是2017年7月出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知道一年又12個月,但不知道哪些是大月小月,大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多少天?鑑於智障學生善於機械記憶,而意識記憶比較欠缺,教師通過發放年曆表和檯曆,引導學生找出每個月的.天數,並用表格的方式記錄下來,再比較31天和30天的多少。學生知道了31>30,得出有31天是大月,30天是小月,28或29天是特殊月(特殊月不做重點講)。鼓勵學生將檯曆表上的31(天)和大月先圈出來,師板書大月(31天)分別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共7個;再將檯曆表最後一天是30(天)的和小月圈出來,師板書小月(30天)分別是4月、6月、9月、11月,共4個。教師接著發放2015年的年曆表讓學生練習,大部分學生都能將大月小月分別圈出來,小部分學生圈不完整或將大月的30天和31天同時圈出來。個別學生需要教師輔助來圈。待到學生熟練圈出大小月的時候,教師尋求到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識記方法:

(一)左拳記憶法;

(二)歌訣記憶法。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左拳記憶法,只有3名一層學生能夠掌握,其他學生不太理解;歌訣記憶法,比較適合有口語的學生,班上學生絕大部分都能念出歌訣來記憶大小月。在教學日(星期)的過程中,我採用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如:教師節、國慶節、端午節、勞動節、清明節、春節等等)和國外的節日(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等)來教學,教師先出示9月10日教師節,引導學生去查詢,9月10日是星期幾;接著出示10月1日國慶節,引導學生去查詢,10月1日是星期幾。幾個回合下來,學生比較熟悉了,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發現,報告給教師,教師再彙總並板書出來。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讀一讀日期+節日+星期幾。我告訴學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尋找日期或星期幾。學生們頻頻點頭說好,接著是做趣味找日期或找節日的遊戲。學生通過連一連,貼一貼,填一填的方式完成練習。

綜上所述,一二層學生能夠初步感知年月日的由來,知道一年有幾個月,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幾月幾日是星期幾,一星期有幾天等有關時間單位的知識,三層學生提示下指認10以內的數字,能夠給數字1—10塗色或臨摹。

認識年月日的教學反思5

《年月日》教學的重點是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同引導學生觀察,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重視了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原有的基礎。本課“年月日”的知識,對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絕不是一張白紙,因此在匯入新課時與學生交流了有關年月日的資訊後再進行新課的教學,把知識蘊含於學生具體活動的經驗背景之上,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慾望,並且使學生髮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年有幾個月?每月有幾天?並把每月的天數填寫在書上)自學,接著進行反饋,歸納出: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約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記憶還可以用拳頭法。在教學大小月之後,我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學生在遊戲中加深了對大月小月的記憶。

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備課時預設的不夠充分,以致課上出現的突發情況應對不夠及時,解決繁冗。

2、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多。不能很好的給予評價。

3、左拳記憶法在講授時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給學生會比直接用手演示的效果好。

4、本節課練習較少,學生動筆的不多。應給孩子更多的思考問題的時間。

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仍需要更多的去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