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之國》課堂教學反思(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37W

《牧場之國》是一篇略讀課文,荷蘭一向以“花之國”、“風車之國”、“運河之國”、“牧場之國”聞名於世。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牧場之國》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參考!

《牧場之國》課堂教學反思(通用5篇)

《牧場之國》課堂教學反思 篇1

在教學第22課《牧場之國》時,課堂上我激勵性的評價可謂熱情洋溢。當學生結結巴巴讀完課文時,我隨即表揚:“你讀的真好!”課後我回憶當時的情景,他讀得真的好嗎?到底好在哪?

課文讀完後,我又問學生:“你們喜歡哪一部分?”“我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可以到河裡游泳。”我聽後滿意地說:“你真聰明,還會游泳!”這個小男孩的聰明之處到底在哪兒?會游泳就是聰明嗎?

從以上教學片斷可以看出,我的這些評價語缺乏針對性、準確性,就像個大帽子,扣在誰的頭上都行。像第一個學生,他結結巴巴才讀完這篇課文,教師還表揚“讀得真好”,這樣的評價顯然是不恰當的。這個孩子克服困難,認真讀書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表揚的。再看第二個學生,教師的評價是“你真聰明,還會游泳!”其實,這個學生的聰明之處在於他不僅說出了自己喜歡的部分,還道出了喜歡的理由,教師應及時指出:“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不但說出了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還告訴大家你喜歡的理由,讓我們聽得更明白了。”這樣有針對性地評價才是真正著眼於孩子的,這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暗示、點撥其餘孩子可以效仿那個孩子的說話的方式。可在原案例,由於教師沒有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問題,學生也就錯失了一次“揚長避短”的機會。教師只是在課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製成的“高帽子”隨意地拋給孩子,這是不負責任的。

《牧場之國》課堂教學反思 篇2

《牧場之國》是一張畫。課文所描寫的是被稱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字裡行間的情趣和意境,我也被打動了。教學這篇文章,我想讓同學們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首先我用大量優美圖片匯入,使學生對美麗的荷蘭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然後揭示課題。利用小組合作第五模組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利用思維導圖的解釋來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寫作思路和方法。緊接著步入模組二:我的感悟。設計兩個完整的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 選擇課文片段朗讀,在全班分享。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踴躍發言。荷蘭的美景盡現在學生眼前,激發了他們自主閱讀的興趣。這裡體現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接下來進入模組三:我的批註與發現。

質疑合作回答:1.荷蘭的田園景色是怎樣的?

2.文中哪些地方能說明牧場是動物們自由的王國?

3.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樣小組的討論在集體的力量中展現出來。問題也在全班範圍內得到解決。

不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的引導作用還不夠明顯,沒有體現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模組四小練筆也沒有真正進行下去。應該緊扣田園選畫面,滲透一些寫法的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應緊緊圍繞“這才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理解牧場是所有動物的自由王國。最後歸結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遺憾是有的,所以提醒我要在教學中不要忘記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的把我,一定要和自己的學生相結合起來,臨機應變,使課堂變得更加充實!

《牧場之國》課堂教學反思 篇3

《牧場之國》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教學這篇文章,意圖是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閒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本文是略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牧場之國荷蘭的特點。

課堂上的教學,我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找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出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分享對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的感受。在教學時,我注意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牧場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彷彿自己也置身於荷蘭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遼闊無際的牧場上,正在欣賞著優美的畫卷,被眼前的景緻所陶醉,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再適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圖片,學生再一次為荷蘭的美傾倒,把荷蘭的印象牢牢地記在腦海了。

教給了學生如何閱讀文章的方法我認為非常重要,不只是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欣賞到了荷蘭美麗的風景,感受了作者優美文筆,更掌握瞭如何去讀懂以及如何表達眼中所見的美景的一些方法。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牽得太死,互動開放不夠,沒有體現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應該緊扣田園選畫面,滲透一些寫法的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

遺憾的是不管自己設想的多麼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學生相結合,不臨場隨機應變,那麼整個課堂也會顯得單薄而空洞。厚積薄發,學以至用,是我們老師在教學中應追求的目標。

《牧場之國》課堂教學反思 篇4

《牧場之國》這篇課文是“牧場之國”的角度展現荷蘭的獨特風情。課文描繪了荷蘭牧場白天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神祕含蓄。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荷蘭牧場的特點、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感悟語言的生動。

我在教學時,主要是抓住文章中出現四次的讚美“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來作為文章的線索,通過有感情地、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的美。匯入環節,我採用一組荷蘭的風光圖片激發學生對牧場之國風景的嚮往從而揭示課題。

在細讀課文這一環節,我緊緊圍繞“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體會牧場之國是黑白花牛、成群駿馬、綿羊豬群的王國,體會荷蘭夜晚的祥和寂靜。在指導朗讀方面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擬人句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內容注意語調的輕緩急促,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流露出對綿羊豬群這些家畜的喜愛之情,我讓學生髮揮想象,選擇一種動物來說說他們在牧場上想什麼做什麼,一來學生更能體會擬人手法在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二來學生更加能夠體會這些家畜在牧場的悠然自得。這時學生就更能把心融進課文描繪的意境中去,從而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

在交流第4自然段“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像是對什麼表示讚許”時,我順勢問“這些豬,可能在說什麼哪?”孩子們的手舉得高高的:“荷蘭真美,我要在這裡生活一輩子。”“在這裡吃的好,睡的好。永遠也不要離開。”“雖然別處把我當做又饞又懶的動物,但我在這裡生活得很快樂,我是這裡的主人。”

每次欣賞完一幅畫面後,我適當小結:“膘肥體壯的駿馬,遼闊無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運河,這就是——”孩子們就默契得一起說:“真正的荷蘭!”我不由地會心一笑。一年了,孩子們已經熟悉了我的教學風格,儘管曾經煩惱走思的學生多,曾經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經為不寫作業的學生生氣,但畢竟,將近一年的相處下來,我們的磨合已經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我從他們課堂上高舉的小手、精彩的回答、興奮的小臉上都能讀到他們對語文課的喜愛。

看來,教無定法。如果對一篇文章,教師真正喜歡,真正讀透了,是能夠發現許多“語文的事兒”的,當我們把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融入教學設計,引領孩子們進行“感悟、朗讀、積累、運用”的語文之旅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歷程。

《牧場之國》課堂教學反思 篇5

課上完的時候,感覺不是很好。後來仔細想想我知道了那節課缺點是在哪裡了。關鍵是學生與文字的交流不夠,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對課文讀得不透,雖然我給學生讀書的時間了,可是時間還不夠,當然,老師對這課的朗讀的引導做得也不到位。

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老師與文字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更不能忽視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這種對話怎麼實現,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有人說:分析課文是讓課文潛入水中,朗讀課文是讓內容浮出水面。我覺得這句話把朗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說明。但怎麼去讀,僅僅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讀,肯定不行。這裡就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怎麼指導?這一直一來是困撓我心頭的一個難題。我看到許多老師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的學習。像汪立民老師的文言文讀得引導,讀得有趣,讀得有味;呂紅霞老師的抓住關鍵的語句,讓學生對語句進行細細的品味,讀得有激情;王瑞老師執教的《去年的樹》,抓住四次對話的朗讀,每一次對話的情境不同,學生讀得情感就不同。她(他)們讓我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朗讀教學,朗讀讓閱讀教學走向多姿多彩,讓閱讀走入學生的心靈。

面對生成性的課堂,突現教師的教育機智,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自己還是經驗尚淺。面對學生說出“馬兒會不會結婚?”、“綿羊在談戀愛”、“我聞到了汽油味”這些對文字有些另類的解讀,可以說是反文字的解讀,教師的教育機智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現在靜下心來反思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知道我沒有抓住這些解讀,如果當時引導的好的話,完全有可能成為這堂課的亮點。比如說“綿羊在談戀愛”,我當時如果適時的綿羊談戀愛,在這裡“結婚”,繁衍後代,不正是說明動物在這裡悠然自得的生活著嗎?多好的資源呀,沒有抓住,可惜!再如“我聞到了汽油味”當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當時的情況下,到底能不能聞到汽油味呢?學生們肯定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失之交臂,可惜!當然教育機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這需要老師文化的積累,經驗的沉澱,正是自己年輕的不足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