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數學第五冊《認識幾分之一》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23W

本課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第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上從以下幾點進行教學,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國小三年級數學第五冊《認識幾分之一》的教學反思

1.創設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學習分數的有關知識。

從整數到分數,對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臺階,我提供了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數的含義。如:歡歡和樂樂和家長一起外出去郊遊。他們自己帶了這些食物,建議學生幫他們分一分。通過把把4個蘋果、2瓶水分給2個人,引起學生回顧“平均分”的含義。為進一步平均分一個整體的物體做鋪墊。

2.加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提供了多次的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含義。如,在讓學生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或4份時,為了便於學生通過動手感知、體會平均分後的圖形每份大小一樣,每一份都是原來整體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再通過讓學生折出正方形紙的1/4,並塗上顏色,說一說自己折的1/4的含義,展示幾種不同的折法,讓學生觀察、比較,認識到:它們的折法雖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1/4。從而理解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之上。

3.聯絡生活,進一步認識分數的.含義。

初步認識分數是建立在生活原型的基礎上,所以讓學生聯絡生活,列舉生活中平均分一個物體的例子,從而產生不同的分數,通過說一說、寫一寫,小組討論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同時讓學生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拓寬延伸,使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更加深刻。

通過對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二次對摺、三次對摺……所產生的分數,使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同時為後續比較分數的大小做鋪墊。

不足:課堂教學中語言不夠簡練,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仍需再斟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