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6.24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篇1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十冊第八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精美雋永的短文。文章在介紹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瞭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深受教育。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美語言;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如何才能讓教學目標在課堂中得以落實呢?又從哪兒入手進行突破呢?帶著問題,我反覆讀課文,仔細研讀教學參考書,同時參照優秀教案,儘量想有自己的體會與發現。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突然發覺可以從“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入手,這句話就是這篇文章的突破點。

有了這樣的體會與發現,在教學時,我從德國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入手來組織教學,緊扣“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一句,引導學生體會德國景色的新奇與美麗。

首先,引導學生體會“奇麗”的景色,學生很快找到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我順勢引導學生抓住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花的海洋、應接不暇,深入體會景色的奇麗之處。又通過圖片的展示、花的姿態和顏色詞語的交流,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德國的奇麗景色,同時朗讀貫穿始終,背誦積累優美語言。

接著,我由德國的花這樣美,他們是怎樣養花的?過渡到第二自然段。對“他們養花很奇怪,都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只能看見花的脊樑”這一句的品悟,我先是讓生了解花的“脊樑”在哪兒?在學生運用“對比中體會”的方法感受到到德國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至此,難點尚未突破,如何過渡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引導學生體會的同時,又從中受到教育呢?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正是這樣一種奇麗的景色,正是這樣一個奇特的民族,讓季羨林先生從中得到了一種人生的感悟,你知道是什麼嗎?問題一丟擲,大部份學生找到了答案,成功過渡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學生被帶入文段中理解這種境界,我又趁機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從理解到受到啟示與教育。最後由這種境界,點明德國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

學到這裡,再次回到作者五十年後重遊故地的感受,“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讓學生想象:什麼變化了?季羨林眼中不變的美麗指的又是什麼?並讓學生以這樣的句式“四五十年過去了,()變()了,()變()了,()變()了,但是美麗沒有改變,()沒改變,()沒改變,()沒改變”把剛才說的內容表達出來。再一次領悟德國那獨特的民俗民風,也再一次的感受到了德國那奇麗的景色,德國是一個多麼奇特的民族。

最後拓展時,我推薦了《留德十年》這本書。

課上完了,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自己還有許多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1、教材鑽研不夠透徹,教案不熟,是本堂課最大的問題。不熟教案,我未能很好的將學生的心靈喚起,一同感受那情那景,並引起情感的共鳴。課堂上還未能很好的展示出那種隨意、大氣、果斷、揮灑自如的教學風采。

2、未能靈活處理預設與生成的矛盾。這是前一個問題的後遺症,因為不熟教案,所以我被教案禁錮,被教案牽著走,當學生的表現與我的預設有偏離時,我不能靈活處理,只能機械地按教案流程走。

3、沒有采取多種多樣的引導方法創設情境,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流利的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缺少思考,自然缺少體驗,無法進入情境。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篇2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長,卻包容了一個相當廣闊的世界:德國的人情風俗,作者的求學經歷,德國人獨特的養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賞的奇情異景,再加上作者獨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創造出一個浪漫溫馨的美好世界。走進文字,就彷彿走入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一個花的世界,一個美的世界,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一個意蘊深遠、耐人尋味的`世界。季羨林先生從德國人獨特的養花方式中,領悟到一種至高無上的人生境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上完了《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這一課,感受頗多,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營造濃厚的朗讀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朗讀的慾望,我準備了幾幅德國美麗風景的圖片與學生一同欣賞,當德國街頭美麗的花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孩子們一個個都發出了讚歎聲: “哇!真美啊!”等孩子們進入情境之後,再讓他們仔細揣摩文字的魅力,並帶著這種讚美的感情去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德國的花的美,體會德國人那種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不僅感受到花的美,還感受到心靈的美、內在的美。

二、讀為本 多彩而不單一。

這節課在讀的方式的設計上靈活、多樣,有讓學生以讀悟情的自讀,教師示範的導讀,想象情境的聽讀,渲染情感的齊讀等。如三個層次的不同角度的讀課題,使學生對課題有了深入的多層次的理解;又如教師範讀描寫德國奇麗景色的部分後讓學生想象,就很自然的把學生帶入到了情境中,還有一次次迴圈反覆的引讀等等都很得法有效;極大地豐富了課文的內涵,使閱讀的空間得以有效地放大,變得更開闊和明朗。

三、開啟學生的智慧,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

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舉手,精彩的發言一個接著一個。讀完寫花的句子後,代偉說:“我不但從中感受到了花很多、很美,還感受到了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孩子的靈氣、無限的潛力讓我簡直難以想象,不禁讓我歎服: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能力真強啊!我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感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時,學生的手如雨後春筍般的都豎起來了。張禹晗說:“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橘子,如果我分一半蘋果給你,你分一半橘子給我,那麼我們就都擁有蘋果和橘子兩種水果,都能品嚐到兩種味道!自己的快樂是與別人一起分享的。”孩子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課外知識,還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還有一個孩子談到了南方冰災時,有三位烈士為了大家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大家沒有忘記他,沒有忘記他的家人,而且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愛。董偉楠說“我們班級的值日生,無論自己承擔哪一個責任區的衛生,他們都能盡職盡責的完成任務,為大家創造良好的學習、活動環境,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孩子們能聯絡生活實際,說得多好啊!我承認,當時連我自己也沒有想那麼多,可孩子們卻想得那麼深遠。

我在心底裡暗暗佩服孩子們的靈動,不由地歎服:“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真是耐人尋味啊!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因此,我要學會給孩子足夠大的平臺,把他們的潛力盡可能的挖掘出來。

下課後,總覺得意猶未盡。短短一節課,很難把文章的全部魅力展示給學生,由於朗讀指導不到位,滲透在字裡行間中的美,蘊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終沒有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地去領略。名篇的教學總是帶著缺憾。也許,缺憾也是一種美。畢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感受和想像。就我個人而言,在教學方法上許多地方值得商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優勢,也許大家集思廣益,才能真正把名篇教學做得更好。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篇3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能夠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奼紫嫣紅、花團錦簇、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德國奇麗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風情;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在設計課時,我抓住“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這一主線,讓學生形象認識德國街道上花團錦簇的景色。

一、整體感悟,抓住中心句層層展開

在教學中先緊扣作者四五十年後到德國故地重遊發出的讚歎“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引發學生自主概括。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重點問題──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體會,在這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奇麗美景,在引導學生學完這一部分後,讓學生找出德國人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做法,讓季老先生髮出“多麼奇特的民族”這樣的感嘆。相機引導學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學完這些總結感悟理解語句的方法(聯絡上下文、聯絡實際等)。

二、展開合理想象

在教學中採用邊聽邊想象畫面的方法,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引導學生想象時,注意抓住了一些關鍵詞、句,通過對這些關鍵詞、句的揣摩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主要的不足之處是:

1、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只能看到花的脊樑”沒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含義。在實際教學中也沒有把這一部分做為教學重點內容,不能讓學生更深刻的感悟德國人與眾不同的做法的目的。

2、指導朗讀和評價做得還不夠到位。在一段課文的朗讀上只有兩三個同學朗讀和評價了,沒有讓更多的同學去朗讀,這也是時間沒掌握好,後來還多出了幾分鐘的直接原因。學生朗讀的水平是良莠不齊,應該多找一些同學去讀課文,讀出他們的感受,以提高學生整體的朗讀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