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書”》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1.38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大的“書”》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精選5篇)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

《最大的“書”》這篇課文是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的故事。

本篇課文語言簡潔,字裡行間充滿著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為了讓學生紮紮實實地學語文,紮紮實實地理解詞語,這一課中,我採用了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們在讀課文的同時,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然後在課文的學習中自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質疑時,我讓學生說出不懂的詞語,不少學生提出“刨根問底”這個詞的意思,我讓學生思考:誰總愛刨根問底?他怎麼刨根問底?孩子們已對課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脫口而出:川川總是在問問題。我接著問:問的問題多嗎?問了哪些問題?面對川川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孩子們就自然地明白了,原來把事情問明白,問到底就是“刨根問底”。這樣的教學預設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發揮了教師的有效引領作用,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2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裡,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裡。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川川。

課堂上,我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主要目標設計了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主要路線。當我出示課題時,為了引起學生對課題中引號的注意,我故意將其漏寫,然後就讓學生順著這條思路去提出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書。” 有的說“書,為什麼要加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學生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接下來就要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地質的變遷這一部分,地質的演變對孩子來說很陌生,理解會比較困難。我就用簡筆畫的形式,把這一地質的演變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寥寥數筆就理清了學生的思路,這樣一來,學生對文字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儘管我沒有過多的講解,但是,學生們對“岩石”這本最大的書已經有了相當的瞭解,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3

語文和科學課是不同的,這是我對自己這篇課文教學之後的感受與反思,不管老師本身具有多深厚的知識,語文課就應該是語文課,可以穿插其它學科的知識,但是不能佔據語文課堂的主體。

這篇課文是一篇含有科普性質的文章,一看到課文題目的時候,就有很多小朋友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關於課文內容的,也有課外的。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書。” 有的說“書,為什麼要家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這樣的問題有許許多多,讓人一下子適應不過來。

在教學了生字詞之後,我打亂了原本的教學計劃,讓學生自主質疑,根據先課內,再課外的順序,依次解決學生的問題。但是在課後才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

《最大的“書”》指的是岩石。在地質勘探員的眼裡,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裡。在這篇文章裡,涉及的自然科學知識,就像《教師教學用書》上要求的“不必作過細的講解,只要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慾望就可以了。”

語文教學不是科學教學,它們之間有著相當的不同。雖然學生的疑問確實有必要解決,但是絕對不應該是在語文課堂上。

本文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應該把朗讀的重點放在知道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上。我的這次課堂教學是相當失敗的。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4

最大的“書“一課涉及的自然科學知識,我認為不必作過細的講解,只要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慾望就可以了。本文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因此,我把朗讀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上。

教學前,我認為學生對本文內容的興趣可能興趣不大 ,沒想到,課堂上,當我由談話匯入課題時,孩子們的興趣特濃厚,我說:“課文中最大的書是指什麼?快讀文找一找。”孩子們馬上行動起來,很快,小手舉起來了,。孩子在念書上的句子,“岩石就是書呀!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冊厚厚的書嗎?”“那麼書上的字是什麼?”我說。孩子們馬上找到了書上的句子“你看,這是雨點留下的痕跡,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些透明閃光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那麼書上的畫又是什麼?”我說。“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孩子們說著,我引導他們讀著,交流著,孩子們明白了最大的書就是指岩石,書上的字和畫都是大自然創造的 ,接著,我請孩子們和同桌一起把課文再讀,這回讀,讓他們自己選擇人物,或者當川川,或者當叔叔,兩個人就這麼對讀。孩子練習讀後,開始,請我們的男孩女孩分開讀。我讀敘述部分,女孩讀川川的話,男孩讀叔叔的話。孩子就這樣分角色讀起了課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喚起了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教學結束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5

教學前,我認為學生對本文的內容可能興趣不大,沒想到,課堂上,我剛出示課題《最大的“書”》,同學們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當讓大家說一說你想知道什麼或者你想到了什麼時,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書。”有的說“書,為什麼要加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知道書加上引號是因為它跟我們平時看的書不同。”學生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還能幫助其他小朋友解答問題,我禁不住鼓起掌來。教師要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或者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學習課文時,我說:“課文中最大的書是指什麼?快讀文找一找。”孩子們馬上行動起來,很快,小手舉起來了,孩子在念書上的句子,“岩石就是書呀!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那麼書上的字是什麼?”我說。孩子們馬上找到了書上的句子“你看,這是雨點留下的痕跡,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些透明閃光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那麼書上的畫又是什麼?”我說。

“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孩子們說著,我引導他們讀著,交流著,孩子們明白了最大的書就是指岩石,書上的字和畫都是大自然創造的,接著,我請孩子們和同桌一起把課文再讀,這回讀,讓他們自己選擇人物,或者當川川,或者當叔叔,兩個人就這麼對讀。孩子練習讀後,又請我們的男孩女孩分開讀。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喚起了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

課後,我在部落格中給學生們寫道: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裡。小朋友們,為豐富你們的課外閱讀,拓展知識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