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童謠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7.11K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下面是關於一年級童謠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年級童謠教學反思

童謠教學反思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注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回答,教師和幼兒之間建立一種親密、和諧、融洽的關係,使幼兒想到什麼說什麼,樂意把自己的疑問或見解傳達給教師,而教師也要及時正確地給予解答,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樣,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愉快積極的情緒就會充分的展現,他們就會樂說、善說。在教學活動種,在活動開始就提出了幾個問題激發幼兒說的慾望,我們都知道小動物是幼兒喜愛和感興趣的,因此讓他們談論這個話題時他們會更積極主動,為了滿足孩子“說”的慾望,我採用了自由選擇、自由交流的方式,幼兒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空間中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從活動中可以看出一些語言表達良好的幼兒成了這個空間中的主人,他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一些不愛說話的孩子也為這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變得活躍起來,孩子們“說”的慾望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

《綱要》指出:“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它指出了我們在開展各類教育活動時,應該以遊戲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在遊戲過程中,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得到自我的獎賞,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幼兒年齡越小,遊戲對他們成長的作用就越大。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將適宜的遊戲與相應的語言活動相結合,能使幼兒輕鬆愉快地獲取語言經驗,感受語言活動的快樂,提高運用語言交流的能力。恰恰童謠本身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幼兒易接受,能隨時隨地把童謠的內容用體態動作或表情表現出來,即邊說邊唱邊做動作玩遊戲,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開心。童謠教學的真正目的是使孩子們能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好模仿、好表現又是幼兒的一大年齡特點,因此,童謠正為幼兒的這一特點創設了環境。我們可以發現在學童謠的`過程中,孩子們在玩又好似在表演,玩中有演,別有情趣。童謠就如錦上添花渲染了氣氛,好似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道具,並且在遊戲的同時又培養了孩子們的表演能力,遊戲對孩子們來說也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在表演童謠過程中孩子們也學到了許多有趣的語句,開始變得喜歡錶達了。

俗話說得好:孩子是一張白紙,那麼,白紙上的畫面是否絢麗多彩,雖要靠他們自己去描繪、著色,但也離不開老師的薰陶和環境的烘托。我想,童謠以其短小精悍、內容生動、琅琅上口、易記易誦易表演、遊戲的優點一定能激發孩子樂於表達的願望,他們一定會越來越樂於聽、樂於說,樂於表演!

童謠教學反思

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民間文化具有多元性,童謠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藝術之一,童謠以其靈動的想象力,豐沛的遊戲精神為孩子們構築起一方快樂的天空。以民間童謠為載體的民間童謠遊戲,將生動有趣的民間童謠以遊戲的形式呈現,更是極富研究價值的鄉土文字,對於今天的孩子,它還是一座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樑。

我園在閱讀節活動中開展了童謠遊戲教學,這對於我這個十多年教齡的教師而言也是一次嘗試、一種挑戰,童謠大多數來自於民間,而這些兒時的遊戲漸漸的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可現在卻又再一次重拾,給了我更多回憶童年的時刻,也在追憶那些逝去的青春。這一次的教學要求是童謠遊戲,於是我了選擇簡單、有趣,與動物有關的童謠《點點蟲》,讓幼兒在鞏固動物特徵的基礎上學念與表演,在遊戲中感受學童謠的輕鬆、愉快。

整個活動我設計了三大塊內容,以層層遞進式的方式讓幼兒感知、體驗與遊戲。

一、情境匯入式。創設小動物舉行才藝比賽的情境引幼兒進入本次活動中來,運用直觀的圖片,讓幼兒鞏固對小動物特徵的認識,知道毛毛蟲會什麼本領,然後學一學,使幼兒在邊玩邊學中學習新知。並以相同的方式讓幼兒說出公雞、小狗和鳥的本領,這一併列式的提問,能讓幼兒回憶起不同動物的特徵,對於幼兒來說是知識的鞏固,所以在這裡用的時間也相對較少,孩子們很快就能說出來,而且樂於用動作表現,使活動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

二、表演遊戲式。這首兒歌是比較簡短的,對於幼兒來說學念是非常容易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們更有興趣的念呢,我採用了演一演和集體遊戲的方式。對於每一種動物我都讓幼兒進行模仿表演並學說該句,使幼兒在動作表演中鞏固認識,這一環節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模仿得都很到位,很多幼兒特別喜歡錶現毛毛蟲爬,總是手腳著地的表演,非常的形象。趁著這一活躍的氣氛,我將活動的形式進行進一步的提升,玩集體遊戲——點點蟲。在我的預設中是先由老師來做點蟲人進行一次遊戲,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遊戲規則的介紹,接著請一名幼兒來當點蟲人,然後再請2人或3人來當點蟲人同時開始,但在活動中,幼兒對於被點到後做什麼動作不是很理解,所以在第一次遊戲時,我進行了語言的提示和動作的指導,接著我就請了2名幼兒當點蟲人,這對於幼兒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因為要邊念童謠同時順著一個方向點,個別幼兒還是會有一點迷惑,所以在此環節,我覺得幼兒沒有很好的感受遊戲帶來的樂趣,這是本次活動中需要進一步優化的環節。

三、想象創編式。因為童謠內容相對比較短,而且非常適合進行內容的拓展,而且語言遊戲中應該動靜交替,所以在活動的最後環節進行創編,是讓幼兒對自己的情緒及時進行一個調整,從動轉換成靜,進行一個拓展性思維遊戲。活動中孩子們想的很多,說的也很好,使活動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延展,也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拓展。

整個活動中,我特別感受到的是幼兒在活動中特別的興奮,特別是在表演環節,所有的孩子都能融入到情境中自由的轉換角色表演,這是活動的一個亮點,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表演時幼兒念一念童謠的積極性就降低了,在遊戲環節如何讓幼兒有更多的表現機會等等。我想在以後的童謠教學中努力探索遊戲化的教學形式,使幼兒學得紮實,玩得開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