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尚》教學反思六篇

來源:才華庫 1.94W

篇一:《三個和尚》教學反思

開學第一個單元,我為同學們設計的內容是“如何交友”。其中,在介紹俞敏洪創業經歷後,為同學們準備了與上面內容反差比較大的動畫片“三個和尚”。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多次這部動畫片,那時候體會到的就是大家要互相幫助,要合作才是最好的。最近又重溫了幾遍,發現這部動畫片的細節描寫很經典,讓我感悟頗深。

《三個和尚》教學反思六篇

三個細節,表現了三個和尚的喜悅、平和的心情。第一個細節是,矮個子和尚,被小烏龜絆倒,小烏龜翻個了,小和尚溫柔的幫助小烏龜翻身。第二個細節是,高個子的和尚,用一朵鮮花巧妙的把舞蝶吸引走,而不是粗暴的把舞蝶趕走。第三個細節是,胖和尚趟河,鞋裡進去了一條小魚,他小心翼翼的把魚放回了水中。

這幾個細節表現了他們作為和尚的善,更重要的是表現了他們當時平和心態。在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們體會這些細節中和尚們的心態,為課堂的內容作鋪墊。這也說明了,大多數人在好心情的時候,心態平和的時候,是很容易做善事的。

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矮個子和尚是懷著什麼心態接待高個子和尚的。高個子和矮個子和尚是如何接待胖和尚的。幫助學生們體會到,起初在沒有衝突的時候大家是很容易互相接受的。  當我們觀察到高個子和尚為什麼回來找小個子和共抬一桶水,而且路上兩人因為桶放的位置斤斤計較的時候。同學們就體會到了不平衡、分歧、自私就出現了。包括到後面的三個和尚沒水吃,這都是自私的心理再阻礙著大家的行為。

體會到這,我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事情會變的越來越糟?為什麼矛盾會越來越激化?矛盾是如何解決的?學生們體會到自私的心理在激化,在矛盾中,大家應該尋找一種彼此平衡的方式解決問題。

現實社會就是這樣,班級的水桶沒人換,大家就沒水喝,選擇的一種平衡方式就是排班。但如果自己要是戰勝了自己的自私心理,經常為同學去服務換水會怎樣?自己的身體會受到損害嗎?同學們怎麼看自己?如果總是逃避勞動,同學們會如何看自己?這就烘托出了用勞動來幫助別人的重要性。

課堂內容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平衡”很重要。想收穫更多人的歡迎,自己就要擁有戰勝“自私”心態的本領和行動。就是,想得到更多人的喜歡、關注,自己就得付出的比常人多一些,這是一種平衡。想讓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得大家共同尋找一種平衡的方式來安排我們的生活。

政府讓老百姓平衡,社會和諧;家長與孩子間平衡,親子和諧;夫妻之間平衡,家庭和諧;師生之間平衡,師生關係和諧……。平衡需要智慧,需要付出,我們的生活需要用平衡來創造和諧。

篇二:《三個和尚》教學反思

在本節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堅持以“聽”為核心(因為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讓學生“帶著問題聽”、“想著聽”、“動著聽”、“演著聽”等多元化的“聽”的形式,使原“聽而不聞”為“聽而有感”。一系列“聽”的任務不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學生“聽”的興趣與“聽”的質量。這首較長的民樂合奏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直接欣賞,一時是難以領悟和體會的。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敲敲打打”的心理特點,利用打擊樂器的獨特魅力,降低要求,以玩入手,逐步引入。啟發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景,並用動作表演出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的學生表演唸經,有的表演挑水,有的表演抬水,且抬水姿態各不一樣。在這個快樂的創編表演過程中學生由“心動”到“行動”,師生共同參與音樂活動,與音樂融為一體。使整個創編和表演的過程更具藝術性和審美性。

篇三:《三個和尚》教學反思

首先要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題材,歌曲遊戲《三個和尚》原本是學前班的內容,此曲簡單有趣、幼兒不管是唱還是念都能朗朗上口。本次活動,最大的優點在於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輕鬆,愉悅的活動氣氛,孩子們對這個活潑、歡快的音樂也很感興趣,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非常急切地表現出自己的感受。我也提供給了孩子自由表現的機會,就是根據歌詞進行歌表演,尊重了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較好地調動了其參與活動的積極和主動性,使其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而我為了更好體現出歌詞中的內容,在活動前,我準備了一根扁擔,一個小桶,讓幼兒利用道具大膽運用誇張、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表現自己。這樣幼兒才會學得輕鬆、有趣,也加深了幼兒對歌詞的理解。

篇四:《三個和尚》教學反思

歌表演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過程是要在學習並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音樂活動是在繪本《三個和尚》所生成出來的,幼兒在對故事內容有了前期的經驗,並且在學會了歌曲之後,對活動的開展興趣濃厚。所以這次活動我以表演為主,並給與幼兒自主創造動作的空間,並通過跟隨音樂律動,用肢體的動作來表現音樂,並將重難點定位於能根據音樂的節奏、情緒形象,創造性地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律動。

活動開始時,我以複習歌曲匯入,因為對於故事和歌曲的熟悉,孩子們的積極性就被調動了起來。然後孩子們通過回憶故事情節,結合圖片進行個性化的動作創編。在這個主要的環節中,充分給與孩子自主創編的空間,教師是引導者,通過“一個和尚是怎麼樣挑水喝?和尚的心情是怎麼樣的?你會用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示?”這些問題,提供扁擔讓幼兒挑一挑水,但由於幼兒沒有挑水的經驗在表現水很重的時候有點困難,但孩子們能夠積極地創編動作,並跟隨著音樂的節奏,走一走演一演。

接著教師以角色扮演者的身份進入表演,教師扮演矮和尚,小朋友扮演高和尚,胖和尚結合音樂形象完整地表演一遍,幼兒在有了對歌曲的整體感知後,再加進突然想明白的的動作,大家很高興地聽音樂表演,老師最後採用“退出”技術,讓幼兒完整地表演享受一遍。在結尾時小結三個和尚知錯就改,懂得了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將事情做好的道理。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清晰明瞭,複習歌曲匯入——分段創編動作—完整表演——角色扮演表現歌曲。我覺得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是創造性地創編動作這個環節,激起幼兒的學習熱情,也抓起了活動第一次的高潮。其次,為了讓幼兒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角,發揮幼兒的主體性,由幼兒自由表演各種動作和表情,並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現自己在不同心情時做什麼動作,使幼兒的各種感官得到運用的同時,幼兒的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

但我也發現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

1、在材料的使用上,扁擔的長度太短,幼兒的動作不能夠充分的表現,如果能夠做一個扁擔並加上水桶來讓幼兒體驗會更好。2、每次創編動作後音樂的使用不夠,教師以清唱為主,應該在每段結束後讓幼兒來跟樂表演,增強對音樂節奏的感知。3、教師對於“幼兒丟擲的球”還不能夠做到有效的迴應。

在今後的音樂教學中還需要我不斷的鑽研,多從幼兒的體驗出發,積累經驗,設計教案時對於幼兒的回答多做預設!多反思,才能促進自己音樂教學能力的發展!

篇五:《三個和尚》教學反思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但是,如果讓學生聽賞器樂曲,而且是樂曲比較長的器樂曲,學生往往會感覺音樂欣賞很枯燥,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比如在欣賞《三個和尚》的器樂曲時,由於音樂太長,學生欣賞的積極性不是太高。為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嘗試採用以下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音樂;引發學生想像和聯想,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與態度;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實現音樂的審美教育價值。

具體措施如下:

1、我在課前深刻理解樂曲內涵,掌握欣賞重點:熟悉教學的曲目是成功教學的第一步。我首先對所欣賞的曲目內容要素、曲式結構瞭解清楚,事先進行反覆聆聽,分析記錄。

《三個和尚》主題音樂是什麼?每段描寫的是什麼?給它們起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合適?如小和尚上山、瘦和尚上山、胖和尚上山、和尚吵架、救火等,既有趣又能表現音樂描述的內容。

2、根據欣賞重點,制定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如:聽賞、動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創作,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內涵,深刻地感覺與理解。在《三個和尚》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模仿和尚唸經、用木魚為主題音樂伴奏等活動來讓學生熟悉、表現音樂的主題旋律,通過模仿上山、挑水、抬水等表演,增強欣賞音樂的'趣味性,讓學生了解音樂速度、節奏、情緒的變化能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節。

3、以音樂為主體,講解簡明生動。欣賞的主體是音樂,再美的音樂莫過於以其本身美妙的樂聲來引人共鳴,言語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現音樂的美。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少說,只作簡要的提示,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索、想象,以音樂來教音樂。在《三個和尚》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多地講解音樂的內容,而是讓學生根據具體的問題及命名來仔細聆聽音樂,尋找音樂的相似、變化等,體味音樂的魅力。

4、欣賞教學應與其他教學內容相聯絡,且應反覆多次聆聽。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多聽、多想、多體驗。充分發揮音樂“聽”的功能。如讓學生體會哪兩個和尚上山的音樂相似時,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聆聽,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感受音樂。

通過我精心的備課,在欣賞過程中加入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欣賞音樂不再感到枯燥。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但有些環節,可能是我設計的不是太貼近學生的心理,所以有些學生還是不能投入到音樂欣賞中。另外,在欣賞過程中,我對學生講解的欣賞方法太過籠統,沒有針對具體的音樂講解具體的聽賞方法,這都需要我再深入鑽研課標、音樂教材、多欣賞音樂等,對我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篇六:《三個和尚》的教學反思

《三個和尚》其課型為“造型.表現”。本課我採用了“導講演練展評”的教學模式,執教時我實踐了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體驗掌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欣賞民間故事《三個和尚》,引導學生交流主要角色的神態和造型特點;學會用泥塑製作簡單的人物造型及佈景、道具。

2、通過觀察、分析、想象、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初步把人物的外形、動作、神態表情之間的內在聯絡。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表現《三個和尚》故事中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製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通過欣賞視訊《三個和尚》的兒歌啟迪學生對故事的感受,既使學生了解到三個和尚的表情、動作豐富多變,又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藝術美,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繼而邀請兩位學生上臺表演,通過實實在在的表演,讓學生欣賞、觀察的同時,他們也在思考人物動作、表情要怎麼運用泥土表現出來,並分析、交流如何製作,從而總結得出製作自己喜歡《三個和尚》的佈景與道具。在學生大致探討出製作方法後,及時的深入到人物表情、動態表現的方法,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然後將技法點選著重講解並示範,這是本課的重點。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個性在探究中得到發展。在學生之間互相合作與教師的點撥之下,思維由淺入深進行作品的設計和製作。最後的學生作品千變萬化,各有風格,本節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存在不足:

1、對人物神態、動作的表現,引入不夠清晰。

2、由於時間問題,在學生評價環節較為薄弱,很多學生沒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評互評較為形式。

3、在語言表達上欠豐富、優美,引導性語言欠缺。

4、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氛圍

以上是我對該課的教學反思,作為一名陶藝教師,通過這次教學要吸取不足,不斷提高自己,讓學生在陶藝課上學有所獲,這是我不斷努力的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