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3.32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高中教學反思1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三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新課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1、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佔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客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於“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於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並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師並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麼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後,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

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於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麼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於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侷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3、對物理教學前概念教學的反思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實生活現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於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一、加強實物演示,豐富感性認識,有利於消除錯誤前概念,確立正確概念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援。因此教學中應瞭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晒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於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於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

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複“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後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視物理模型的運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消除學生思維障礙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徵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並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後,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稽核自己的教學

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後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的物理教師。

高中教學反思2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啟下、牽引全域性,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起著關鍵作用。

反思一:多一份實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不能搞形式主義。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師問:“你見過蛋白質嗎?你知道蛋白質有什麼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質,你認為首先應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彎路?”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關於最後一問,學生答到需要知道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以及排列順序。過渡:“同學們知道氨基酸嗎?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講完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後,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研究蛋白質有什麼意義?前後呼應,並適當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

這樣情境創設能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絡在一起。關鍵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反思二:多一份創意,少一份隨意

情境創設來源於現實生活,但需要高度濃縮和提煉,克服創設的隨意性,必要時可以適當進行加工處理,更能符合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實現教學目標,如“細胞分化”的教學,以德國某體操運動員和她白血病兒子的真實故事匯入。教師問:“關於白血病,你瞭解多少?正常人體內的白血球是如何產生的?”通過對此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概念。教師問:“剛才我們討論了正常的'白血球產生,患者體內異常的白血球即癌細胞是怎樣產生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並組織學生討論相關內容,如癌細胞的產生、致癌因素、癌細胞的特徵以及預防癌症的措施。過渡:“對於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療方案?”學生答到:“化療和放療以及移植造血幹細胞。”教師問:“放化療方案有什麼缺陷?”組織學生討論。過渡:“在藥物方面,科學家試圖尋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藥物如紫杉醇。”並提供紫杉醇的資料,教師問“如何大量繁殖紅豆衫滿足紫杉醇的用藥需求?”此問的意圖引出植物克隆,並落實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過渡:“剛才同學提出第二個方案移植造血幹細胞。什麼是幹細胞,體內除了幹細胞以外,還有其他的幹細胞嗎?”播放幹細胞視訊,組織學生畫概念圖歸納幹細胞型別。再現情境:醫生希望給該運動員的兒子移植造血幹細胞,但配型失敗了。

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獲得治療患者所需的造血幹細胞?組織學生討論方案。此問的意圖引出動物克隆,並落實動物細胞的全能性。教師總結:“剛才討論了治療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實現,所以現在還有許多患者處在生死邊緣,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組織學生討論,並適時激發學生對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摯情感。

高中教學反思3

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施教者必須對參與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優化的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最優化有兩個標準:一是效果最優,即在現有條件下,教學設計及實施效果達到實際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時間耗費最優,即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施教者必須對參與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優化的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最優化有兩個標準:一是效果最優,即在現有條件下,教學設計及實施效果達到實際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時間耗費最優,即在課程計劃規定的時間內最佳地完成教學任務,收到“少投入,多產出”的效益。

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好教材的教學要求、把握好每一單元,區別對待和處理每一個課型,要求教師設計好教學內容,設法將教材內容轉換成生動活潑的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條件下,興致勃勃地參與真實的語言實踐,以保證教學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從而努力做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做好教學情感的最優控制,採取“賞識教育”,形成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目標。我依照教材以及學與教要達成的目標,逐步形成了系統的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

如:創設情景與激勵情意相結合;理解學生和培養學生相結合;統一要求和個別對待相結合;教法研究與學法指導相結合。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設計好教學內容,設法將教材內容轉換成生動活潑的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語言實踐。同時,我還特別重視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設法激勵學生的情意因素,以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學習熱情和創造意識。

一節成功的活動課往往需要教師的周密思考,在課程設計中,我儘可能多地考慮師生的共同參與性與互動性,操練過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際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程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程倡導建設性的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程教學,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自我,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主動發展,即怎樣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正成為廣大教師努力探索的問題。

為此,廣大教師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從基礎教育的大教育觀出發,把英語教學的基點轉移到人的素質培養上來,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learningtoknow”,“learningtodo”,“learningtolivetogether”,“learningtobe”,即要著眼於人的發展,在課堂上更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的主體性煥發出來,以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面隊的學生正處生長髮展過程中,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他們的表現欲較旺,他們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但是他們的主體意識,主動作用於客體的能力都相對於成人較弱。應該說他們是一個發展中的主體,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需要培養、提高和引導的,促進學生的主體個性發展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因此我們把啟動人最基本的屬性————主體性作為我們落實素質教育於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著力點,在英語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做到:

1、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簡單的認知體,要把他們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懂得教師只是他們的疏導者和助學者,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中走出來,把自己當作認識的物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

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愉悅、寬鬆、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教師可採用多種教法入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利用電教手段和直觀教具形象地、有層次地將所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相結合,強化學生的視聽感覺,儘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充分發揮多種器官的作用,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慾,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3、精心設計主體活動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表現的。活動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更是通過學生參與的主

體活動實現的,因此要精心設計主體活動。

按照英語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式,活動可分為:呈現活動、練習活動、交際活動。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1)、呈現活動的設計要以舊帶心,在複習舊課的基礎上創造情景,呈現新的教學內容要力求生動形象,使學生處於積極狀態。

(2)、練習活動的設計要多層面,要考慮不同程度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的練習活動。無論在學習內容上還是在參與形式上,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一個機會可鍛鍊,可自我展示。

(3)交際活動要從頭抓起,從培養交際意識到交際能力要循序漸進,教師要善於在課堂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交際活動在模擬的或課堂教學本身真實的環境中展開。

高中教學反思4

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儘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0分鐘的學習效率,這對於剛剛接觸職業高中教學的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要把握以下幾點:①要對新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後的聯絡,形成知識框架;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瞭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③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係;④要把握教學課堂的氣氛。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並在此基礎之上自主去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尤其是在課堂上,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裡,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一堂課時,通常是將一節或一章的題目先做完,再結合近幾年的大學聯考題型和本節的知識內容選擇相關題目,往往每節課都涉及好幾種題型。

三、要善於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40分鐘的內容在35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藉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餘弦曲線的圖形、稜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四、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物件的變化,教學裝置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稜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各條稜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五、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職業高中數學教材宗旨是著眼於學生的職業技能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並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複述;講完一個例題後,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在一堂課中,教師儘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如果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就把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高中教學反思5

20xx年4月8日在教務處和教研室的組織下,本人做了一節全校範圍內36歲以下教師英語寫作訓練公開課。首先,我要感謝校領導及組內老師給我提供的這次機會和對我的信任和幫助,通過這節課使我獲益匪淺,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

寫作一直是英語學習中的難點,也是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大學聯考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而學生在書面表達方面存在問題較多,主要是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句子結構,不會使用較複雜的句子結構,文章中缺少恰當的過渡詞,造成行文不連貫等。針對這一情況,我在本節課主要就英語句子的種類,其中包括簡單句、並列句及複合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有個初步的認知,並設計了一些相關的練習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接著就英語寫作中常見的錯誤型別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正確表達的習慣。最後選取學生中的習作一篇,讓學生進行討論並指出文中出現的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學生活動設計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強調學習過程,強調學生參與,強調學生髮展。根據這一理念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共同發展。

本節課的主題以“英語寫作訓練及常見錯誤分析”為題材,在學習中,學生通過個體學習或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體驗參與,達到運用所學知識糾正錯誤,養成正確書面表達的能力。教學過程從英語常見的句型結構入手,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寫正確的句子並嘗試使用較高階的一些句子結構。通過任務設定使學生掌握使用英語中簡單句、並列句和複合句的表達法,最終達到學生能夠熟練運用。

三、聽課教師評價

1)聽課教師認為本節課準備充分,符合學校對示範課的要求。

2)突出了大學聯考的考點,重點突出,始終圍繞重點和難點學習,是一節很有針對性地複習課。

3)課型完整,講練結合,有討論,師生互動好。

4)教學流程順暢,教學容量大。

5)本節課由於教學容量大,最後一部分學生習作點評顯得有些倉促

6)教師的肢體語言應更豐富一些。

7)應給學生更大的空間。

四、教學反思

這次公開課,雖然感覺任務重,壓力大,但在做課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得到了提高。更通過做課,找出了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做廣告是一種藝術,我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句廣告詞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也是一種藝術,我也一直把這句廣告詞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要想做到更好,就必需對過去的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遺。雖然在本次公開教學中,由於我過於緊張,沒有表現得盡善盡美,但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經驗。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領悟到教師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多次的調整。教師應該使課堂氛圍既輕鬆愉快,又緊張刺激,讓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替進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讓課堂教學始終活而不亂。我還深深體會到教師需要改變教學觀念,教學需要藝術,需要機智,需要創新,需要用心,因為只有用心去做,即使結果沒有想象的那麼完美,但這領悟的過程還是令我感受到非常充實、幸福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