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言文教學的“寂寞”

來源:才華庫 3.05W

文言文歷來是教學的一個難題。每當筆者站在講臺上,就會感覺到陣陣“寂寞”襲來,而學生也正窒息於這樣的“寂寞”中。柏拉圖在談論教育時說過:“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儲存在心裡的。”教師必須嘗試點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之火,才能使我們“寂寞”的文言文教學不再寂寞。帶著這些思考,筆者開始嘗試用“情”――語文課堂的靈魂,來點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之火。

反思文言文教學的“寂寞”

一、批文入情,情由心生

“綴文成功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著批文以入情。”一篇優秀的文言文必定是一篇充盈作者誠摯情感的作品。在教學中,筆者通過特定環節,先激發學生心中的某種“情感”,再選擇恰當的時機與文字結合,讓學生帶著一份驚奇和渴望進入文言文的學習中。

如在教學《報任安書》前,筆者要求學生以“假如我是司馬遷”為題,去體會司馬遷的人生際遇:身受奇恥大辱、被友誤解、苟活於世、為著奇書。然後,再讓他們細細品味此時內心深處會產生怎樣複雜的情感。

就在學生入情已深的時候,筆者趁機匯入:“司馬遷是一個偉人。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敢於以血肉之軀與人生的陰霾抗爭,胸懷壯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陰霾,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人生的陰霾吞噬,而司馬遷就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風向標。你想走進他的內心世界,為自己的人生點亮一盞明燈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報任安書》……”

時代在變,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在變化,但他們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不會變。教師應該利用文言文去點燃他們嚮往美好情感的熱情之火,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體會文言文對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二、以情促動,以動潤情

在文言文字詞知識點的教學中,筆者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讓學生走上講臺,當一回老師。如在《陳情表》這篇文言文字詞知識點的教學中,伴著《琵琶語》悠揚的樂聲,筆者說道:“傳世文章,必以情見長,以辭為輔,情辭相宜,才見品性。《陳情表》堪稱至情至誠的經典美文,世稱‘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李密到底是用怎樣的文辭彙聚出如此感天地、泣鬼神的至孝情感?文中的字、詞、句又是怎樣傳遞作者的縷縷情感?面對這些疑問,你們否能自己找到答案?”

看著講臺下一個個驚奇而又興奮的眼神,筆者趁機把學生分為四個學習小組,讓他們自主進行文言文字、詞知識點的梳理、分析和整理;然後,筆者建議學生緊緊圍繞“情”字來剖析李密運用字、詞表達情感的技巧;最後,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到講臺上,將本組整理的文言文字、詞知識點講解給全班同學。

這樣的文言文課堂使師生“同呼吸、共命運”,雙方共同走進文言文的字裡行間,激情灑滿了課堂的每一個角落。

三、傾入生命,情溢課堂

第斯多惠說過:“誰要是還沒有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可能培養好別人的情感。”文言文課堂需要教師傾注所有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師生共同收穫文言文課堂的快樂。

飽滿的情感來源於教師獨特的語言美,文言文的教學更需要教師充滿智慧的語言去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通過教師的講述,學生彷彿能“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飽滿的情感還來源於教師對語文生命意識的感悟,文言文中蘊含的生命氣息足以點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勸學》《師說》洋溢著生命不止、學習不息的生命律動;《項脊軒志》《陳情表》盪漾著動顫天地、溫如春陽的生命溫存;《報任安書》《蘇武傳》書寫著穿越時空、屹立華夏的生命巨響……當這一切由教師心田傳入學生的心靈天地,必將奏響文言文課堂最激越的華章。飽滿的情感還需要教師具有大膽的開拓精神,當教師的思想以跋涉開拓的身姿融入文言文的教學研究,才能產生源源不絕、生生不息的飽滿情感。當教師飽滿的情感洋溢於課堂的每一個角落時,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之火也將熊熊燃起。

筆者堅信,只要師生共同傾注熱情,就能點燃文言文課堂的激情,重現文言文課堂的情感魅力。到那時,文言文課堂又怎麼會“寂寞”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