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地理學科教學反思模板5篇

來源:才華庫 9.61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地理學科教學反思模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中地理學科教學反思模板5篇

國中地理學科教學反思模板5篇1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要求,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八年級上冊》為籃本,結合本縣的教育教學環境與學生素質水平的實際情況,參照課程配套練習及縣教研室專項單元測試等資料進行命題。試題重點考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試題儘量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更加註重對地理基本事實、概念、規律的理解,以及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簡單分析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

試卷結構分析:

1、題型設計

本次考試以閉卷筆試。試卷分為單項選擇題和綜合題兩部分組成,共計6頁25題,總分100分,答題時間60分鐘。其中選擇題(20題,每題2分),分值佔40%;綜合題5大題,分值佔60%,題型全部為讀圖分析題。題型設計差不多跟中學結業會考一樣。

2、知識結構

試題突出教材重點,適當兼顧覆蓋面。試題的考點覆蓋了課程標準所列的重要知識點,各部分比例力求與課時要求保持一致,對重點章節有所傾斜如:22大題的考查黃河;23大題考查長江;24大題考查中國地形,都集中在第二章節的內容。重點強調基礎,考查學生最基本記憶、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3、試卷難易度

試題難易度偏低。可簡單分為中低兩種型別,比例為3:7。無偏題、怪題、超標準題,試題保證了一定的區分度。

試卷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考查,談化基礎知道內質延伸

從知識點的分佈看,試題的涉足面較廣,均衡第一章和第二章,且大部分題目都力求達到課本知識的再現,能更多地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並注重學科主幹知識體系知識的考查,有利於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教學中強調儘量避免和杜絕機械呆板地記憶知識,這就要求試題應引導學生靈活地理解、領悟和掌握運用知識,培養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今年的試題在此方面雖有不同層次的體現,但不太明顯,只有選擇題第1、2、3、4有涉及到本地的文化地名和實事事件“平和蜜柚、神舟七號、平和”,有點新穎,雖然容易但也算是給單調的試卷一點亮點。

2、缺乏結合生活實際,模糊學生創新能力考查

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教育教學實踐探究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在整份試題中,沒有出現這樣創新的題目,所以本次考試沒有達到考查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簡單分析、處理和解決社會生活、生產中所出現問題的能力,沒有達到新課改革的能力要求,不利利於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卷面設計缺乏人性關懷,乏味且不新穎

整張試卷呈現感覺缺乏新穎靈活,忘記考試也是一種師生的情感關懷,沒有體現人文性,比如友情提示,還有優美清晰的圖形卡通形象,當然也少了創設新情景,讓學生從自身生活經驗和生產實踐入手,解決試卷所創設的問題。

存在問題:

每一塊試題中,一些平時上課認真的學生差不多都能拿到高分甚至滿分,如選擇題20道,還有第24,25題能拿滿分也有許多,比較可惜的是在一些小題沒有仔細看題。

一、基礎不紮實,掌握知道不牢固,主意集中體現在選擇題方面如:1、5、6、10、16、17還有綜合題21四張圖,22黃河的發源地和流入海洋錯誤情況也較明顯。

二、考試態度問題不嚴謹,許多同學沒有認真對待考試,從其做題試卷表面就能體現出來,字跡了草隨便,做題答非所問,亂七八糟。思想品行差。

三、做題不仔細認真,粗枝大葉如:6、10選出錯誤的答案;21題讓你寫出序號;22題(2)標出河口孟津等

四、應變能力差,思維擴充套件力不足。如選擇題1-4題,關於平和的;21題湖北的地圖輪廓不會跟其(3)聯想起來,23題(3)“正在興建的B是水電站”,這邊沒有畫一個下橫線學生就沒有做,全年級沒有一個學生這個有做。這說明學生的思想應變能力不足,沒有用心去做題,看題審題。

教育教學反思:

1.創造性理解使用教材

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創造性理解使用教材。要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更新、調整、刪減和補充,對教材知識講授力求全面,讓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學會自律學習,學會自覺學習,學會創意學習,要從課堂上課外生活上引導他們愛上地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多一絲關懷,少一分責難”“多一些探討,少一點講解”“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

3.培養學生看圖、識圖、解圖的綜合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行,地理圖形知識在地理新教材中所點的比例更加大,這就要求在進行地理圖形知識教學當中要加大對讀圖教學的比重和力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讀圖訓練,重視探究活動,加強動手能力,平日強化訓練。

4.落實好基礎知識,培養遷移能力

在教學中應首先從雙基入手,抓住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內涵,試題落點一般都能在教材上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原型。聯絡實際、學以致用一致是考查的重點。教師應關注教材中的實際問題、科普知識,對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重在理解、重在聯絡實際靈活運用,嚴防死記硬背。

5.學以致用,聯絡實際

在教學過程中因儘量創設情景,寓基礎知識與生活、生產的實際問題之中,多讓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象,提高學生分析、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6、因人施教,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素質教育教導教師對待學生學習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有個性的獨體,對待優秀學生更要嚴格要求,不能寵愛,對待中等學生要持之以恆,鼓勵表揚,鞏固其基礎知識前題下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和成績,而對差生更不能放棄,更要循循循善誘,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縮國小生之間三級分化,達到全面學習發展,建設好優秀向上的班級集體。

國中地理學科教學反思模板5篇2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傳統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學習興趣。

對於國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絡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的事實來加深理解我國降水空間分佈的特點。

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創新思維。

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造。不怕出錯,不怕重複,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

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表達能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鍊,並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

四:解放學生的雙手,培養動手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動手,開展小論文、小製作、小調查、小發明等活動,讓學生得到勞動成果的樂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深入細緻的作風。

五:解放學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讓學生到大自然、大社會中開闢智慧活動空間,增大手腦活動頻率。從中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改造利用環境的同時,協調與它的關係,達到“天人合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麼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國中地理學科教學反思模板5篇3

反思八年級整個的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立足學生學習侷限,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由於我校學生,資訊來源單一,網路覆蓋較差,多數學生缺乏對地理的感性認識,因此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對學生進行了瞭解,充分了解學生的意願和需求,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利用實際條件展開教學:

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地理圖冊,觀看地圖,又買了世界地圖和中國行政地圖,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極大的調動起來。正式教學階段,我針對教材的單元設定,分為大的專題,如學習我國的氣候特點,我國的地勢地形等等,充分利用央視訊道的《天氣預報》,根據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能力,選取和教材密切相關的片段整合,進行專題教學。

二、改變傳統的文字學案,努力構建以地圖教學為主

教師講解為輔的學案根據心理學和認識學理論,人對圖片和視訊接觸最為敏感,記憶最為深刻。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這個規律。我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努力構建以圖片和視訊為主要內容的課件,這樣教學課程中文字大幅壓縮,除了一個必須的歸納表格,全部字數僅僅三十餘字。根據教學觀察,有的教師課件製作水平較高,但是課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動畫,本來卡通動畫只需在導學部分應用,能調動課堂氣氛即可,卻一再使用,使得學生被和教學關聯性不強的卡通動畫干擾,極大的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據此,筆者製作課件本著樸素明快的原則,對視訊和圖片是反覆推敲,充分保證引用資料與教學的密切度。

此外,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注重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杜絕以放代講,使學生與筆者能夠形成有效的雙向互動——人人互動,而不是“人機互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將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根據實際的教學檢測,筆者發現,從整體看,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普遍認可地理學科。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反饋良好,有明顯提高,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由於學習習慣尚未真正建立“標準化流程”,學習效果提高有限,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出現“吃不飽”的現狀,我必須在今後教學中將此現狀認真分析,探討,逐步解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國中地理學科教學反思模板5篇4

在現代的教學中,我覺得現在我體驗最深的一條是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嘗試創新的教育理論,做到教、學、做合一的教學,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誌性體現。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人從事地理教育教學近12年,經歷了幾次的課改,這次的課改,讓我感受很多,下面僅從地理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一、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本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潛能?

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三、啟發學生“多問”

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慾的嫩芽。

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並由興趣發展為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為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會提出各種各樣看似無稽實有深意的問題。這時,作為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教師可作饒有風趣的講解,並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切不可因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教師的意圖或教師一時難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壓制。

四、引導學生“好動”

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提出的“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其實也就在於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讓學生“聽”科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只能束縛學生的行動。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實際中去加以應用和發展,這樣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創造力呢?明科此理,身為人師者,切莫把“好動”視為缺點,就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並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國中地理學科教學反思模板5篇5

但是從試卷分析看,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明顯。既有我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有學生沒有認真審題的毛病。下面我就本次測試中存在的問題簡要的分析一下:

一、教學中綜合性運用太少。

教學中每個知識點都是塊狀的,分別屬於不同的地理概念。比如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屬於人文地理;第二、第三章屬於自然地理;第四章則屬於經濟地理。一般教學中以講授某一塊內容為主,有時相應複習前面學到的知識。例如:教學地勢和地形時,順帶分析為什麼前面講到人口時,我國人口呈東多西少的格局?其實地形在其中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以此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但是由於時間關係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限制,這一教學模式在本學期並未過多使用,只是複習時候強調的比較多。所以主觀題全部複習到了,可是得分率卻不是很理想,除了24題連線題“長江通航問題和治理方法”達到91%的等分率之外,其餘題目都不是很很高。

二、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

本次測試卷難度適中,但是對於學生讀題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也就是理解、分析題目的要求比較高。由於地理平時沒有考試,學生解題能力主要是靠練習冊中的題目培養,因此理解能力有所侷限。往往超出練習冊題目標準的,學生就難以理解或知道解題技巧。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平時也應注意給一定的學案,鍛鍊相應的題目型別。做到“養兵數日,用兵一時”。

三、鄉土地理的重要性。

在開學初的地理教材分析會上,市地理教研組的沈老師就指出,如今的地理教學應充分與當地的地理環境相聯絡,即在教學中新增相應的鄉土地理和實時生活地理,而並非到八年級下半學期再來單獨學習。我在平時教學中也是這麼做了,每堂課就儘可能多的穿插鄉土、實時地理資訊,讓學生聯絡生活思考地理問題。真正達到自己所提倡的“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目標。雖然這次題目出現在附加題,但也看出瞭如今地理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可能部分學生由於時間緊、題量稍多等原因,完成該題的人數不是很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