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26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學反思

《昆明的雨》教學反思1

上完《昆明的雨》這一堂課,收穫有三:一是從容;二是勇氣;三是技巧。《作業本》對於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來說,是一個法寶。本堂課我借鑑了《作業本》學習任務二,以此為支點,從雨季之美到情感之美,到語言之美、文化之美,再到課外拓展,進行課堂教學。因此,教學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再經過多次的試講磨課,學會了對教學問題的處理,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也更加清晰準確,這讓站在臺上的我有了些許勇氣,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時也就更從容更淡定了。

當然,也發現了很多問題。第一,時間的安排。臨場經驗不足,在面對學生的一些新的回答時,顯得措手不及。第二,細節上的瑕疵。教案的邏輯較為清晰,但引導語言的設定,還是有欠缺的。第三,引導時的耐心。在等待學生思考時,學生還沒有達到,我就急於告訴答案,使整節課的節奏過快,學生囫圇吞棗。

《昆明的雨》教學反思2

一、做得好的方面

1、教學環節清晰,課堂結構清晰。整堂課由匯入,課前預習(字音字形、文學常識)檢測,朗讀課文——走近文字,拓展延伸——走出文字構成,教學過程環環相扣。

2、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學與思。在預習檢測環節,不僅檢測讀字音的能力,而且檢測他們寫的能力,並讓學生自己強調某些難點字音字形。自讀課文時,給予學生充分閱讀課文的時間,讓他們自學完成對課文的個性化解讀,並做好圈點批註。小組合作探究環節,用自己的方式朗讀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進行賞析,並在小組內展示交流。最後,拓展提升,仔細觀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葉,抓住其特點,並披情入文,寫一點能表現自己獨特感悟的文字。。

二、做得不好的方面

1、引導學生對散文語文的體會不夠。這篇文章語言樸實平淡,但淡中有味。對於曾琪散文語言的品味不夠,對於優美語言和段落的朗讀也不夠。

2、課堂時間把握不太好,整堂課顯得頭重腳輕。由於前面花太多時間進行個性化解讀,導致最後一個片段寫作環節未能在課堂上完成,未能展示孩子們心中對花草樹木的獨特感受。

《昆明的雨》教學反思3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修改、磨課,終於完成了《昆明的雨》錄課活動。在整個打磨的過程中我進行了深刻而艱難的思考與琢磨,都說磨難使人成長,無關結果,僅此次錄課活動我已提升不少,感謝這次錄課,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總體來說,本節課優點與缺點並存,收穫與反思常在。

我個人認為本節課較以前的公開課有所進步的方面有以下幾點:

1、課堂環節完整,過渡自然。

從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到檢查預習情況,再到細讀品味、小組探討、仿寫練習、課堂小結,整個過程較為完整,而且從前到後逐漸深入,符合認知規律。《昆明的'雨》是一篇非常具有文學特色的散文,語言淡而有味,內容上形散神聚。在進行本節課時,考慮到文體以及本文特色,我將教學重難點設定為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語言、理解形散神聚的文體,並能拓展遷移,學以致用。因此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按照逐層遞進的方式,設定如下:

(1)跳讀課文,找出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事及其特點,並據此說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細讀品味、小組研討,感悟並談談汪曾祺散文語言“淡而有味”的特點。

(3)在目標一、二的基礎上,仿寫第八自然段。

2、以讀促講,朗讀形式多樣化。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鍛鍊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因此,本課先讓學生默讀,圈點勾畫,再讓學生細讀品味,朗讀展示,整堂課貫穿默讀、跳讀、自讀、互讀、朗讀展示、師生共讀等多種形式,真正做到了從文字出發,以讀促講,把課堂還給學生,迴歸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3、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學評一致。

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展示、學生評價,運用了生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整個教學環節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評價標準設定清晰合理,符合教學評的一致性。

當然,本課有以下幾點還值得反思改進:

1、指導學生朗讀不夠細緻。

在學生起立展示朗讀後,學生進行評價過後,教師應適當進行朗讀指導總結,可以從重讀詞語、語調上揚與下降、語氣歡快與舒緩等細節處著手,給學生更加細緻的朗讀指導。

2、學生展示時間不夠。

本節課兩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細讀品味和仿寫展示,在設計教學流程時雖然特地預設了足夠的時間,但是課堂上學生賞析熱烈沒有充分展示,尤其是學生仿寫展示環節,很多學生寫得都很精彩,但因時間有限,只展示了三四個學生,其他學生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沒有給學生留足展示評價時間。

通過此次錄課,我也更加明白,永遠沒有完美的課堂。每節課都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們應該盡力做到讓我們的課堂盡善盡美。只有不斷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今後才能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真正成為一名成長型反思型教師。

《昆明的雨》教學反思4

《昆明的雨》對學生而言,興趣不高,屬於比較沒意思的課文。針對這樣的學情,如何讓學生走進文字,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篇美文。是我思考的重點,藉助公開課的經驗,以問題來引導,以任務來驅動。

主問題:標題為昆明的雨,文章僅僅寫雨嗎,圍繞昆明的雨寫了那些事物,通過這些物表達作者什麼情?學生早讀讀了三遍課文,還不知道答案,看來我的問題太籠統,細化不夠,具體不明。我就引著學生,寫雨的有幾個自然段?學了昆明雨的什麼特點?雨之後寫了什麼?有什麼樣的獨特作用?一路的問題推進,特別是菌類,設疑這幾種蘑菇可以換位置嗎?然後帶入生活你吃過那些菌類?和文章比起來,哪個好?為什麼文章寫的好?品析句子“這東西這麼好吃!”加入感嘆詞品味。學生的興趣很濃,順帶用同樣方法品了另一句類似的話“這種東西也能吃!”

以此類推帶著學生把課文梳理一遍,最後問這麼多的事物人中,你最喜歡那一個。學生說:“賣楊梅的小女孩!”分析原因,小女孩美——穿著美,聲音甜美,有分寸的距離美,有在這樣的雨季中的和諧美。順帶問那另一個房東有什麼特點?善良,惜花,人情美!昆明的雨中處處有感動,細處有體會,看這描寫的如此之多的內容,卻不感到凌亂,原因何在?學生討論,原來每一處的景都融入了作者的情,對昆明的景喜愛,對昆明的事懷念,對昆明人的欣賞,總之對昆明的喜愛!就是這樣深深情把這些事與物貫穿起來,顯得緊湊。

這節課以調動學生思維為主,設定適合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喜歡還差很遠,不過先引起他們的注意力,重視起來,在從生動趣味入手。

這節課的不足:條理性不強,備課時沒有深入,問題設計還不到家,隨意性太強,謀而後動,我的謀太差!語言是汪曾祺的特色,我也沒有涉及到。下節課一定要多思考,多動腦。設計的問題緊湊而又合理,充分發揮老師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