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1.12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頤和園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頤和園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

頤和園優秀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學生預習比較充分,課堂上我充分藉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了長廊、萬壽山和昆明湖的視訊,學生被頤和園的美景所深深吸引,此時我讓學生邊讀邊理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和自豪感。

課後,我讓學生學習作者按遊覽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再一次修改寫遊覽街心公園的習作,大部分學生能按一定的順利寫,突出了重點,進步很大。 學習完這一課,我感到學習寫作方法很重要,但是恰當地適時地給學生創設運用的機會更為關鍵。

頤和園優秀教學反思2

《頤和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讀寫結合,是學習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教材。

在反覆朗讀《頤和園》這篇課文以後,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組織教學才能讓學生將感悟課文優美的語言與領悟文章寫法有機結合起來。為此,我設定的課時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麗,體會作者依照遊覽順序,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同時對學生寫景類習作給予啟迪。

圍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在設計的教學過程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我們經常所說的“授之以漁”。在進行這篇課文備課的時候,我預先有一個設想,將高效課堂的理念貫穿其中,教學時先扶著學生走一程,即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然後讓學生總結學法,並根據學法分組進行協作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在組內老師的'幫助與指導下,經過數次打磨,多次修改後的設計流程還是可取的。

但是,預想與現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教學後,我感到很受挫,課堂上沒有好好地帶動學生,教學目標的完成也顯得很生硬,尤其是在放手讓學生自學的之後的彙報過程中,我沒能好好駕馭課堂,學生的參與程度還很不夠。課後,砂子塘天華的伍老師,我們的語文大組長葉老師,還有我的師傅馬老師都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我也仔細反思了整堂課,發現這堂課最主要的失敗處有以下幾點:

一、教案設計不夠詳細。作為剛上講臺的新老師來說,我應該預設課堂上學生的任何可能的回答,並且把過渡語、評價語都要設計詳盡,這樣在教學中才不會出現冷場的狀態。而我只是準備了簡案,這也是導致我的課堂與學生距離疏遠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將備課工作做得更加細緻,慢慢提升自己。

二、語用設計比較生硬。像這種寫景作文,應該是讀和悟結合得非常好的,可是在真正教學過程中,我卻為了上完內容而上課,追著時間跑,沒有好好地處理好讀與悟,再悟再讀的關係。這樣所導致的一個最大的後果就是,學生對文字的感受不到位,感受不到位,那麼後面的語用拓展也就脫節了,變成了畫蛇添足。

三、對高效課堂理念的理解有偏差。這節課我預設的小組合作環節本來是想帶動全班同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可是由於我的設計偏差,反而讓一部分同學在彙報環節裡無事可做,遊離於課堂之外。高效課堂並不是追求簡單地小組合作的形式,而是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四、教學評價語言生硬,語調缺乏抑揚頓挫之感。這樣導致師生之間的距離很遙遠,也沒能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情境中。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加註重這一方面的積累。

發現問題並不可怕,而是要積極改進,提升自己。一節課下來,留給我的是太多的思考,我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師傅們的幫助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

頤和園優秀教學反思3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

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並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種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也是我要達到的一個教學目標。我主要圍繞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一、初讀課文,瞭解內容,感受風景美。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最喜歡的景是哪裡,並說一說理由;在互動交流中,我相機出示有關圖片、課件,把語言文字形象化,用圖畫和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情境。

二、細讀課文,探索文路,體會結構美。本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在教學時,我圍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這個問題,先引導學生勾畫出表示地點轉換的語句,然後再組織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這就是按地點轉換記敘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抓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遊覽過程的動詞,以導遊的身份向遊客們介紹這次遊覽的路線,讓學生將作者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線的表達方式。從讀學寫,為完成課後安排的小練筆引路。

三、研讀語句,品味語言美。我先讓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景點好好讀,勾畫句子品味。目的是讓他們潛心讀書,真正地走進課文中。並在重點詞句上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體會到,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等景物各有特點,作者描寫的方法也不同。

在感知了頤和園的美之後,課下我讓學生寫一篇導遊詞——《遊戚城公園》,以此來達到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頤和園優秀教學反思4

《頤和園》是冀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14課,這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一、 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美。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摘抄課文中描寫頤和園的優美詞句,來體會頤和園的美麗。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 創設情境,通過網路瀏覽查閱,製作電子作品,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一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工具性,運用多媒體網路技術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創設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接近實際的模擬情境中學習,完成對問題的理解對知識的運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國際網際網路,搜尋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利用Internet中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教學資訊,擴大學生知識面。學生通過在頤和園的網站上查閱、收集頤和園各景點的相關資料,製作電子簡報來理解課文內容。製作前,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把學生分成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大小組。教師教給學生製作簡報的方法。各小組根據不同的分工查閱相關景點的資料。活動中,各小組的同學根據自己的任務自主查閱,在網站上覆制有典型意義的圖片,摘抄描寫優美的文字,通過小組內的協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共同製作一份電子簡報。這不僅培養了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電子簡報製作好後,通過小組內的解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樣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情景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三、 加強自主、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學生利用網際網路、校園網檢視相關資料,增加表象積累,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於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說話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這一節課學生在多媒體網路環境中運用先進的資訊科技學得輕鬆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頤和園優秀教學反思5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通過教學,我雖然能夠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通過課後反思,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

[案例過程]

在學習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喜歡哪句就認真地讀哪句,並把體會在小組中交流。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分組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導遊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的創新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思路快的同學都能很快地找出喜歡的句子並在小組中得以交流。然而思路慢的同學還沒來得及在小組中交流,我就已組織學生彙報交流。給這一部分學生留下了遺憾。

【案例反思】

1.學生讀的機會太少。

本節課的教學結束後,我才猛的意識到學生讀的機會太少了。尤其在學生遊覽完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後,沒能讓學生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這是我最大的失誤。如果學生能融情於景,那麼教學效益會更理想的。

2.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不夠。

學生在設計完遊覽示意圖後,應讓幾名同學對照自己的遊覽示意圖,向同學們再次介紹《頤和園》的美麗景觀。這樣會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想象和創新性思維。

3.學生的寫作方法的引導還不夠。

這篇課文還有一個教學目的就是要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到遺憾的是這個目標完成的不夠好。一個是因為時間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寫作方法的引導上還不夠。我想學生並沒有真正的懂得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作者寫每個景點的方法。這是我以後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過這節課也使我懂得教案只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預設,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不可預料的情況,教師必須根據這些情況進行調整自己的教學,這叫課堂的生成性。好的教師不僅僅是將教案設計得很漂亮,他還會注意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效果。

可見,每一次認真的反思都是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過程。每當完成一次反思都相當於在成功的道路上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