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數的乘方教學反思(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8.33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理數的乘方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理數的乘方教學反思(通用5篇)

有理數的乘方教學反思1

今天,聽了胡老師的一節錄影課——《有理數的乘方》。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學習:

(1)胡老師在情境創設上下了一番功夫,通過讓學生回憶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和摺紙30次能否達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在課的結束時迴歸、解決這個問題,做到前後呼應。

(2)對學生的適時表揚、鼓勵能進一步引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3)對學生易錯點能準確把握並能及時糾正、鞏固。如和、和的區別等。

(4)課後問題設計較好。

同時,還有以下幾點個人觀點,一起議一議:

(1)對於有理數的乘方,一定把握這是一種新運算,是繼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之後的第五種運算,所以務必讓學生充分認識。個人認為,要進一步加強與這幾種運算的對比,可以用下面的表格進行對比,鞏固:

運算名稱運算表示式讀法各數在運算中的名稱運算的結果

加法a+ba加bab是加數和減法a-b乘法a×b除法a÷b乘方

(2)加強對問題的設計。如自主學習中的問題可仿課本上的改一改。因七年級學生,對字母表示數接受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可以先舉幾個數的例子,再到字母,從特殊到一般,便於學生接受。另,對於冪性質的得出的題目還嫌少。

(3)時間的分配再合理一些。在運算上多分一些時間。

有理數的乘方教學反思2

本節課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乘法的意義,具體地闡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自主—合作—討論—探究—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師始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起到一個“引導—幫助—點撥”的作用,較好地做到了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優點:為了體現課堂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知識的熟練運用,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儘量圍繞學生展開。如:

1、使每個學生參與課堂,採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的經驗或成果展示出來,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的不足。在本課中,有很多活動都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展開分小組合作討論活動,要求所有同學把自己的想法都在小組裡交流。這樣儘可能地將每個人的收穫變成學生集體的共同精神財富。

2、在備課中,我認真備了學生,預設了學生會出現的問題。例如: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我提問“乘方運算與乘法運算有什麼關係?”學生能否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回答時,我該怎麼引導?

3、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實際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一開始,我給學生用生活問題匯入新課,提出問題:如果一層樓按高3米計算,把足夠長的厚0.1毫米的紙連續摺疊20次約有104米高,有34層樓高;連續摺疊30次後有10萬多米高,有12個珠穆朗瑪峰高。你相信嗎?由此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通過多摺紙活動,讓學生觀察紙的層數的變化過程,列式表示層數,引出乘方的概念;還組織學生觀察比較一些算式,猜想得到其中的乘方運演算法則.教學時,多次提醒學生:負數的乘方,分數的乘方,在書寫時一定要把整個負數(連同符號)分數用小括號括起來;讓學生通過觀察特例,自己總結規律,學生在計算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延緩了教學程序。主要問題有:分數的乘方與分子的乘方也很混淆;還有對有理數的乘法運算,甚至國小的乘法運算學生掌握得不牢固。

4、教學中,我們要特別強調,強化訓練。

(1)注意區別(-2)3和-23區別。前者代表3個(-2)相乘,後者代表2×2×2的相反數。念法前者可以念做“負2的三次方”,後者可以念做“2的三次方的相反數”。

(2)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拓寬學生視野,我特意設計了[連結生活]環節,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本節課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較好,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我深深感覺到,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正確地認識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摒棄虛假,追求真實,努力實施“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改革,實現課堂教學師生交往的有效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5、不足: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有事先沒預計到的,也有想體現但沒體現完整的。經過課後反思及同年組教師的`指點,主要表現在:

(1)較多的著眼於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及學生能力(如:合作、探究、交流等)的培養,而忽視了教學中最重要的知識點的落實。綜合應用部分的練習題處理得很倉促,例題講解不夠細緻,板書不夠。

(2)小組討論可以說是新教材框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事先一定要有詳細的計劃。這也是本堂課暴露缺陷較多的環節。分工不夠明確,如誰記錄,誰發言等等,避免某些小組成員流離於合作之外。

(3)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發言過分地注重於探索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探索過程的展示。同時教師有些總結性的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較為單一,肯定不夠及時,表揚不夠熱情,比如當最後一個平常表現較為一般的學生有此創意時,教師就應大加讚揚,從而也能激發課堂氣氛。

有理數的乘方教學反思3

有理數乘方是國中數學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國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所以教師在教這一節課的教學中要從有理數乘方的意義。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有理數乘方運算順序。有理數乘方書寫格式,有理數乘方常見錯誤等五個方面來教學。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要求學生深刻理解有理數乘方的意義。即一般地n個相同的因數相乘即。在教學上應該抓住以下幾點:

一、乘方是一種運算。

相當於“+、-、×、÷”。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其書寫方法,及格式。強調冪的意義,冪的意義與“和、差、積、商”一樣。如的結果是8。所以說的冪是8。與2×4一樣,2×4=8.所以不能說8是冪,說成的冪是8。同時強調具有兩種意義,它既表示n個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運算結果。

二、在有理數乘方的教學中主要強調它的運算,所以特別注意有理數乘方符號法則的教學。

法則是:正數的任何次冪是正數,負數的奇數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數次冪是正數。

三、教有理數綜合運算時應該強調運算順序。

即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同時注意教學生的書寫格式。分清區別。注意–5的平方與1/2的平方的書寫方法。

四、注意講清有理數乘方中的常見錯誤。

如的區別前者是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數,後記者是表示–2的平方,寫法不同計算的結果不同。同時分清分數的乘方的書寫與分清負數的乘方的書寫有理數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礎之上的一種運算,要結合乘法來教乘方。

這節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也很勇於回答問題,表達清晰,講解到位。但是課堂還有很多的不足,如:板書不夠工整,關注學生不夠,課堂內容有點多,給學生充分表現的時間較少。

有理數的乘方教學反思4

本科時為“有理數的乘方”的第一課時,在國小平方、立方和有理數加、減乘除的基礎上,本科時引入有理數的乘方,學生通過探索,有理數的概念和意義,掌握有理數方法運算,這節課承上啟下,它既是有理數乘方的推廣和延續,又是後續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科學計數發和開放的基礎。

本節課的重點是乘方運算和冪相管概念的教學,難點是對立體的讀法和運算理解,首先,我選取的情景應--飲食中“拉麵”問題(或摺紙),他儘量聯絡學生生活且學生易於接受和理解,其中的數量比較容易探究,不至於“頭重腳輕”同時還對本章的教學活動“有用”。其次,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積累了新課標要求的四基中“基本活動經驗”第三,根據本地區學生特點,為達到目的,提高運作能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故採用同位互動,小組討論的形式,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最後,學生在底數是負數和分數時冪的表示中出錯常常是由於概念不清。因此,結合乘方的意義對學生易混淆的幾種形式進行辯析,以達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目的,計算同樣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本節的目的明確,例一要求全體學生會,例二在優生學會的基礎上,以“小老師”帶動下90%學生學會。“我能行”為突破難點設定的,“探究樂園”為提優做準備的。

本節不足之處:

1、應給學生統一紙張。

2、課堂引入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3語速有點快。4時間有點緊。

有理數的乘方教學反思5

一、備課中的困惑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折報紙,一方面學生在摺紙的過程中會不會沿著同方向對摺紙,如果學生隨意對摺,那麼對摺後報紙的層數就不太好數;另一方面摺紙活動和拉麵的情景在某些方面是否重複?在和其他老師交流過,我最後捨棄了摺紙,直接用拉麵情景引入,具體做法如下:

師:手工拉麵是我國的傳統美食,今天老師要現場製作拉麵。首先將面揉搓成1根長條,這裡用繩子代替,我們只考慮麵條的根數。手握兩端用力拉長,然後對摺,每次對摺稱為一扣,為了同學們看的更清楚,我把它剪開,現在麵條是幾根?我繼續拉扣一次,麵條是幾根?

生齊答:2根;4根。

(我給學生提供的繩子最多隻能拉扣6次)

提問:

(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這個數字的?

(2)觀察等式右邊的算式,算式裡的因數有什麼特點?

(3)你有沒有簡便的方法表示它們?

(引出課題,板書:2.6有理數的乘方(一))

教材中的議一議是讓學生舉生活中的例項,學生一般只能舉出正方形的面積表示為,正方體的體積表示為,那麼表示什麼呢?學生在現實中就很難找到它的現實意義。所以,我上課時迴避了這個問題,直接由拉麵的情景引入了乘方的定義。

二、課後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出發,具體地闡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自主—合作—討論—探究—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師始終發揮著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幫助—點撥”的作用。學生在小結時,對容易出現的錯誤概括地非常全面,甚至把課堂上沒出現的錯誤也進行了舉例,如:不能寫成2×6。可見,本節課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教好,教師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