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會考試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1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會考試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期會考試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期會考試教學反思1

問題:

1、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簡單題反而易錯。

2、學生做題欠少,對題型敏感度不高。

3、地理自習效率不高,課下下工夫太少。

提分計劃:

一、學習指導

1、分組細化,作業細批。挑出10名地理弱科者,組成地理組,確定每週一,收閱其作業,並面批面改。

2、作業特定特批。根據其特定,精選一些中檔基礎題,對其特批特改。

二、方法談心

1、早讀時間,不定期找邊緣生談心鼓勁,使其親其師信其道。

轉化措施:

其一,多傳輸一些名人事蹟,特別是從他們過去那種艱難的環境入手,告訴他們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

其二,提高課堂教學技能,儘量把課堂講得的生動些,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三,儘量多從生活中取材,以讓學生意識到,學習並不是沒有用,而是用途很大,因此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這三項,來轉化他們的學習態度,使他們從消極的學習態度轉化為積極的學習態度。

其次,由易到難,提高後進生的自信心:

其一,找出優勢,提高自信,一部分後進生可能學習較差,但其他的方面似乎並不差,甚至還很好,如體育、音樂、美術或資訊科技等,抓住這部分優勢,以此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是培養他們自信的一個重要方法;

其二,降低難度,提高自信,部分後進生之所以差,是因為他們體會不到點學習的而優越感,因此而不願意學習。而我們在課堂上降低難度,讓他們接受起來不那麼難,或者提問一些較容易的題目,以此讓他們感覺並非很難,或者平時的小測驗儘量降低難度,讓他們的成績有所回升,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利用空堂課、自習課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補課。作業要做到區別對待。還應積極開展同桌教學,夥伴教學,合作教學,以優帶差,幫助他們一起進步。

三、傳輸地理學習思維方法

1、講究方法,形成地理思維方式,學會運用原理、方法和技能來解決新問題。

如學習世界各分割槽地理時可採用以下方法:首先設計自學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經濟地理特(工業、農業分佈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較全面的複習;其次,思考三點:一是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與相鄰區域的位置關係。二是本區域地形、氣候的特點及分佈,並以此為成因,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工業特點。三是進行跨區專題比較。如,中亞的乾旱與西亞、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東段東側等地乾旱的成因、特點、比較分析等。通過這一複習過程,使考生不僅形成全球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學區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思路上,更為開闊;從認識上,更加巨集觀;從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學的要求。

2、精心練習,以一當十,以不變應萬變。

有的學生可能對地理概念、原理、規律掌握得還比較好,但一到實際做題時就束手無策了。最好的方法是在做題過程中認真分析試題已知條件,找出隱含知識,深刻理解題意,明確要求,在從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中求解。

a、尋找適合複習載體,一道題要從知識、能力的角度去分析:分析它由哪些部件(知識點)組裝而成,養成發散思維,聯想思維的好習慣。克服定向思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b、要以一當十,訓練一題,達到訓練十題的效果:綜合訓練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科重點、主幹內容,針對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聯絡,前後聯絡。解決問題之後,再回顧解題過程、思考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找到龍的眼睛。

c、我們不能滿足於解題,而要求“佳”,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東西,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上升能力達到根本上的達標。

3、重視記憶地圖,根據題意提取資訊,提高解題技巧。

在任何階段學習複習中,地圖是最重要的,每天要看。大學聯考題很多資料都是以圖的形式給出的,在各種圖中,要特別重視等直線的判讀與應用。如,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和應用,地形剖面圖繪製的方法等。要學會讀懂各種圖,能熟練地從各種圖形資料中獲取有用資訊。通過記憶增加空間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絡與定位。自然地理條件的認定,歷史的發展與反思。

期會考試教學反思2

隨著期會考試落下帷幕,在批閱試卷的偶爾沉思瞬間,驀然間發現原來一學期的一半時間已經過去了……,而作為一線年輕教師的我,在如孔子般發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後,更應當靜下心來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且行且思,方能成長進步。

一、教育教學理論方面

這半個學期我閱讀了不少教育教學論文、書籍:比如《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優秀中學歷史教師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等,理論水平有所提高。其中感觸最深的莫過於“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大多數文章的主題,這也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對於身處教學一線的我們來說,就要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操作層面,就要以“學生的學習為本”,必然要求教學中創設適合學生思維特徵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習成為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課堂效率歸根到底不是教師“教”的效率,而是學生“學”的效率,我們的課堂容量應該是以學生能接受的容量來確定,講多講少,如何講,應當圍繞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來考慮。通過讀陳漪明老師的《優秀中學歷史教師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一書,我學習了“什麼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堂好歷史課”、“怎樣提高歷史教學中的匯入技巧”、“怎樣利用歷史圖片、圖畫開展師生互動教學”等,作者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講述分析,理論應用於實踐,著實讓我受益頗深。

二、教學實踐方面

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說過“教育就是在理論與實踐中前行,在解決問題中前行”。在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基礎上一定要結合教學一線的實踐,唯有反思才能成長。因此這學期我在閱讀相關理論書籍文章時,也著意把這些理論用於實際教學中。比如在講到《偉大的歷史轉折》一課時,其重點內容“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學習,多數老師採取的方式就是“灌輸”:“全會內容包括政治上、經濟上、組織上三條,同學們在課本上標記一下背過來……”這樣站在老師角度可能會覺得很清晰明確,只要背過就是了,但在學生看來其內容卻是彆扭拗口,難以記憶理解,參取這樣的方式只會增加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厭倦,不利於知識的掌握。在“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下,我對此知識點作了如下處理:首先與學生共同學習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背景:如文革的結束、“兩個凡是”的提出、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等,在此基礎上把問題拋給學生:“如果你是當時國家重要領導人,此時要組織一次會議,請你確定一下會議發言提綱”,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併發言,由我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指導歸納,最後再展示會議的內容加深記憶。這樣一來會議內容的學習就不再是學生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究了,效果也比“灌輸”更佳。

我把我的整個教學實踐總結為三板塊: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後反思,每一次新課都力求三方面的完善。而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課前預設的“教學方案”,它的時間定位是在課前,是在理解課標,並分析教材學情後,預設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用具和教學過程的方案。特別是在“教學過程”部分,要體現如何匯入新課、創設情境、設定問題、組織活動、釋疑解惑和歸納小結等教學環節的設計。只有設計充分完備了,才能在上課時有充分的把握與自信,正所謂“有備無患”“不打無準備之仗”嘛。

三、作業批改方面

在作業批改方面,堅持以“勤”為主,加上一雙“發現”的眼睛。即對學生作業及時批改,決不拖沓,並做好批改記錄;同時在批改中注意學生出現的問題、易錯點、難點,善於發現新課學習後學生掌握情況,做好反饋、糾正與鞏固。

四、德育工作方面

雖然我不擔任班主任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還是注意了學生的德育情況。說課堂上,作為人文學科的歷史學科,本身就擔負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功能,作為歷史教師,一定要從中發掘可利用因素。比如《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一課中“模範人物”一框題的學習,在學習王進喜、焦裕祿、鄧稼先等人物的模範事蹟時,要善於調動學生情感,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學習的楷模,甚至可以聯絡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此外,在課下也可以採取與學生談心、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

清初教育家顏元說過:“教之功有限,學之功不已”,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握新課程理念,一切以學生為本,如此,學生才能實現更好地發展。

期會考試教學反思3

由一學期的期會考試過去了,我所帶的八(1)班和八(3)班都有所進步,跟去年剛接兩個班時相比,兩個班的學生都在慢慢的進步著,我和學生都在努力,但是在努力和進步的同時,仍然有一些同學退步了,並且有些進步學生的成績也並不真實。這就使我這個新老師,不得不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深刻的反思。

從本次考試所反映的現狀來看,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

1、上學期因為剛接班,所以將重點放在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方面,忽略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這學期,我從一開學就堅持聽寫單詞,發現學生在詞彙方面有所進步,課文背誦方面,我只是鼓勵學生自覺背誦,可只有個別學生背了,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行動,作為老師的我,沒有及時採取措施,使得背課文這個習慣很快就不了了之了。

通過這次期會考試,我明顯的感覺到背誦課文的重要性。因此,我決定針對兩個班學生基礎不紮實的問題,加強單詞聽寫和課文背誦的落實工作,多關注課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專門設定一個背誦登記表,分層要求學生背誦或者熟讀課文。達到80%的學生過關。

2、狠抓基礎知識,加強寫作訓練。書面表達能客觀地反映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並且一直是學生的薄弱環節。以前每次佈置的作文,都有一大半學生是抄襲的,一到考試的作文就是白卷。針對此問題,我決定從八(8)班開始,利用晚自習時間,輔導學生寫作文。從簡單的開始,先說後寫。培養學生寫的信心。

3、繼續注重英語閱讀教學。閱讀理解在我們的各種測試中所佔分值越來越大,而且選材也更趨廣泛化。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側重“篇章”,強調“含義”,將語篇教學貫穿於課文教學和閱讀理解教學中,利用語篇教學擴大學生詞彙量,增強語感,豐富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注重興趣培養,慎防兩極分化。從試卷分析中可以看出,每個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兩極分化”現象。

本學期我發現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有所減弱,除了學生對新老師的新鮮度過了以外,就是我個人在這學期注重知識講授,缺乏與學生溝通,上課的激情有所減弱,使得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減弱了。在後半學期,要將那些對英語即將放棄的

學生找回課堂。讓他們重新對英語感興趣。

5、注重課堂“時效性”,在優化課堂組織教學、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加大訓練強度和密度的基礎上,注重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既要使大多數學生掌握好基礎的知識與技能,同時注重知識的擴充套件和規律性知識的總結與歸納,讓好學生也能獲得充分的發展。

6、加強聽力訓練,營造語言環境。後半學期,除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聽力訓練外,我打算在期末複習階段對聽力進行專項訓練,讓學生學會聽,掌握聽的技巧。

總之,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以上只是自己目前反思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自己要教到老,學到老。在反思中進步。

期會考試教學反思4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期會考試教學反思。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愛的直線》一文中提問到:“這種巧合在文中有何作用?”有許多學生答道:顯示了兄妹倆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沒有記準確,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以後要強化過關訓練,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沉默,不願發言。因此今後教學中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反思《期會考試教學反思》。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課堂上要事前框定討論的範圍,對於討論的程序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對於學生新生髮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七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絡。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嚴格落實學校周清月結的要求,對孩子們高標準、嚴要求,力求人人過關,努力提高教學成績!

期會考試教學反思5

我擔任七年級(1、2、3)班的生物教學工作,上學期過後我有下面一些思考:

一、七年級生物的教育物件是面向七年級學生。

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七年級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

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

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結合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我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