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

來源:才華庫 2.26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

本單元學習,第一課主要學"寫法",第二課主要學"讀法",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帶著學生自主閱讀,自由彙報及提煉概括理解文字的過程了。課文雖然比較長,但導學的問題卻很簡單,一是作者回憶了伯父魯迅先生哪幾件事?從中你體會到魯迅是個怎樣的人?自主閱讀就此展開。

幾件事?從擬寫小標題開始,學生預習後,普遍提煉四個字標題,我們再壓縮,再思考,再歸整,四個小標題很快出來,學生上臺板書,不亦樂乎!

怎樣的人?從彙報讀書體會說起,聚焦段落,找到重點詞句,學生還是能說出個一二三,最有意思的就是標題後對應人物品質的提煉了,共同努力下,還是讓學生板書,並從中發現祕密,談水滸一一語重心長育後人;說碰壁一一借題笑罵世道昏;救車伕一一多少愛心多少恨;勸女傭一一關心別人忘自身。對齊,押韻,並能從中再提煉"愛憎分明",有思考的過程,更有收穫的快樂!樂在讀中!

重點的句?借彙報時機強調,如"還是我的記性好""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又如"清晰而嚴肅,嘆氣的表情",說一說,讀一讀,瞭解"話外音",初步感受魯迅以筆為武器,如何寫出文字的力量,如此可見一斑,學生能瞭解一些,但很深體會並沒有。

拓展的資料?借板書的梳理,我為學生深情朗讀,全班專注而投入地傾聽,蕭紅,巴金的文章與"我"的懷念,構成一個整體,魯迅先生深受人們的愛戴,因而那麼多人懷念他,追悼他!學文至此,感動之情引發共鳴!

遺憾亦有!話說文章學得流暢,我本交排順著讀法走出來,為自己前一天的作文中選擇的事例,擬寫出小標題,檢測讀與寫的效果!無奈時間有限,思考的貫穿課內外連結讀與寫的環節未能實現!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的一篇懷念文章。

作者先寫由魯迅先生的逝世看到的場面引起的回憶,接著分別敘述了伯父魯迅生前的四件小事----“笑談水滸、趣談碰壁、救助車伕、關心女傭”。

在教學中,我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嘗試實踐、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發現知識。如:學習“談《水滸傳》”這一段,我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詞語或句子,通過獨立思考或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研讀,然後彙報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發現的問題,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不斷的交流碰撞中,讓學生不斷地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理解這個句子是很困難的,因為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句子中的含義,這就需要教師恰當的引導,啟發和點撥。

這裡我及時地向學生介紹魯迅面對白色恐怖堅持鬥爭的資料,讓學生了解魯迅說這句話的社會背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開拓思路,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句子的含義,感受魯迅敢於同反動勢力作鬥爭的品格。

還有,在學了談《水滸傳》這個故事後,學生只懂得魯迅對侄女的關心和愛護,還不能完全理解他對廣大青少年的關心和幫助,這時我適時地給學生出示補充介紹魯迅關心幫助廣大青少年的圖片和解說,使學生能充分感悟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品格。

在教學中,我只顧著講教學設計步步為營地進行實施,對教學現場學生產生的認識和感悟,沒有做到及時捕捉,只是輕描淡寫、蜻蜓點水地點到,甚至忽略不計,沒有使之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更沒有被用作新的生成資源,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著力改進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3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有常規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種多樣,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學要求、不同教學物件而有所變化。《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共分五段,我不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逐段講解,而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先講第一部分和最後一個部分。抓住作者驚異的問題“伯父為什麼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呢?”和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這兩個問題來設計教學思路。這樣抓住文章的“因”與“果”,再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在本節課裡,我除了對課文中的基礎知識字斟句酌,從不放過。如對第三段開頭兩句話的歸納——時間、風勢、天色、行人以及寒冷的程度;對“淌”“流”“滴”等詞語的辨析比較;對“扶、蹲、跪、來、洗、敷、扎”等動詞的推敲,無不精雕細鏤。啟發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從而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另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作者的心境,體會作品的意境,深刻地理解課文。在本節課裡,我結合課文製作了一段黃包車伕在嚴寒的黃昏拉客覓食的悽慘情境的課件,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引起了感情的共鳴,收到了應有的效果。想象力是學生智力中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在講課中,把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作為一件大事來抓。這樣既幫助學生悟出課文的真諦、又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動活潑的思想教育。

但由於學生生活在這個年代——生活條件優越,物質條件豐富。對當時的社會的黑暗,處於社會低層的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還是很難理解到位的。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課文的段落以空行為標誌,共分五段。課文先寫伯父去世後,“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愛戴。接著觸景生情地轉入對伯父生前的點滴回憶,分別敘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談《水滸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伯父在笑談“碰壁”中抨擊舊社會;伯父熱情地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伕;伯父關心女傭阿三。最後總結伯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呼應開頭,點明主題。

在學習本文時,由於文章的結構敘述脈絡比較清晰,文中又進行了自然分段,因此,我引導學生首先自己來理清文章的脈絡,看文章的每一部分分別寫了什麼,這樣很自然地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給文章的這幾部分以加小標題的形式進一步的精煉概括,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於本文的思路更加清晰,尤其是對於理解作者在選材方面為什麼會選這樣幾件有代表性的事例也就更有領悟了。

其實,語文的學習重在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因此,我順勢引導學生,同學們,我們在日常寫文章時,以前我們可能大多寫一件事,需要把這件事的經過寫清晰,通過今天的學習和上一篇文章的學習,我們明白了,在表現一個人物的美好品格時,我們要選擇人物的幾件事,那麼,作者為什麼會選擇這幾件事例呢?我們要仔細揣摩,尤其是在我們寫文章時,更要注意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例,才能更好地表達中心,表現人物的品質。

不足之處,本文的學習,由於過於注重文章寫法以及重要語句的理解,對文章的有感情地朗讀方面有些欠缺,今後還應該重視這方面的訓練,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1945年寫的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在教學中,我以“悼念”這條明線貫穿全課,輔以“關愛”這條暗線統領全文,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會魯迅先生那種博大的胸懷。

用“悼念”把文字內和文字外的內容聯絡起來。

我讓學生讀熟課文,找出課文中寫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最後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一是談《水滸傳》,二是“談‘碰壁’”,三是“救助車伕”,四是“關心女傭”,並整理成為小標題。

讓學生讀談《水滸傳》,讀後談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能說出談《水滸傳》表面是魯迅先生自己說自己讀書不認真,其目的是委婉的批評我讀書馬虎。說不出的內涵老師進一步提示引導,知道大家真正理解為止。這件事內容不是太深奧,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正確說出含著的意思。

二是“談‘碰壁’”,這一事情,由於學生不太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需要老師多多指導,補充一些背景質料,去幫助學生理解這一事件的真正含義。學生對於此的理解難度加大,不過在老師的指點引導下,學生能順利理解了。

三“救助農夫”這一個小故事濃墨重彩,從魯迅先生救助車伕的那幾個動作入手,通過對“半跪”的分析,讓學生說出了哪個動作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讓學生想象,通過想象讓畫面動起來。讓學生有了一種震撼。最後反覆誦讀兩個“清清楚楚”的句子,體會魯迅先生當時憂國憂民的神情。

最後再多次朗讀課文,重點讀有關魯迅的細節描寫,特別是魯迅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對“伯父為什麼得到眾人的愛戴?”這一主題有了較好地理解。頓悟了他為人民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6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

在備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領悟的方式,理解並感悟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之後通過美讀表達人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在“救助車伕”這一部分當中,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動詞。在這一部分中,老師特別抓住了其中的“跪”字。這個字能否理解得透,直接關係到學生是否能夠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魯迅先生的關心勞苦大眾的品質。在執教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先讀本部分,然後找出怦然心動的語句,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這一個詞。究竟為何怦然心動,學生先對“跪”的意思進行了詮釋,這是一種小輩對長輩禮貌的作法;然後,又對車伕與魯迅先生的身份進行了比較,結果顯而易見。這種不計較身份的作法,的確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是的,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怦然心動,是那麼的重要,談出自己的感受,也是那麼的輕而易舉。

通過隨後的課堂實踐,尤其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還是發現了諸多不足之處,總結如下:

1、如何做到向40分鐘要質量,40分鐘學生們應學到什麼?

講了這節課,再結合平時上課的情況,自己感覺這堂課中學生所學到的東西膚淺,不深入,再結合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相差深遠。

2、如何做到使學生在整堂課中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樂於學,想辦法學?

一堂課上,只有半數學生能夠注意聽講,積極發言,而其他的則只做旁觀者,坐在那裡默不作聲,是積極思考而不願表現自己還是跟本不動腦坐在那隻顧自由的活動呢?有時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顧忌不過來,於是課堂效果總是不理想。一直以來,總在想辦法如何使學生在積極思考、活躍氣氛中學習,而且一直努力去做。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想起磨課的這一個月,三改三試。剛開始備課時,我預設是想走情感路線,通過體會文中的關鍵詞語,如“扶”、“半跪”“嚴肅”等感悟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精神品質。

於是我開始以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為目的,在教學設計中加入了很多煽情的成分,比如:通過想象周曄當時的悲痛心情,理解魯迅先生的慈愛,那麼得到先生的愛撫的僅是他的小侄女——周曄一人嗎?他把他的愛給予了每一個需要關愛的孩子。補充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的有關孩子悼念先生的語句。

按照這樣的設計,我進行第一次試講,在課堂上不斷的煽情,讓學生感悟先生的精神品質。但一節課下來,發覺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能夠理解,大部分同學還無法理解魯迅先生對車伕的救助,不僅僅是幫助他這麼簡單。而且一節課內容太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

於是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內容縮小了,但是主題不變。一節課上下來,旁邊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大的框架已經出來了,再修改細節就可以定稿了。

定稿以後我想了很久,到底一堂課我是想讓學生學習什麼?是僅僅知道魯迅是怎樣的一個人,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感悟人物精神品質,如何寫一個你熟悉的人?後來在新鋼一小聽了一堂課,聽到評課的幾位老師都在強調一個理念:理性教學,我們需要的不是什麼感情,不是追掉會,而是教會孩子學會學習。語文字身就是閱讀與寫作兩大塊,課本上的閱讀,應該是為寫作服務的。而這,和我們現在正在試驗的課文中滲透寫作教學不謀而合。

最後,在上公開課的前三天,我大改了教學設計。圍繞兩根主線,1通過細節描寫感悟人物精神品質,2將作文教學有機滲透到課文教學中,讓學生不但動情更能學以致用。

但上課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對學生不夠放手,課後小練筆沒有出示要求,部分學生不明白,無從下筆。以上就是我的教學感想。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一共有第二課時。這節課,我把教學重點定位,通過理解文中重點詞語,促進理解含義深刻句子,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魯迅的幽默、樂觀和關心大眾疾苦的品質。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魯迅先生的性格特點和高尚的品質,因為這個單元主題是“走進魯迅”,於是進行單元整合教學。

上完這節課,反思自己設的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情況,我覺得自己上課重點抓住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教學,以文中重點詞語為主線,並結合聯絡上下文和時代背景,理解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這一教學目標落實的還比較到位。從理解詞語,到理解句子,到理解課文,到感受人物形象。循序漸進,讓學生知道了詞語除了本意之外,在具體語境之中,有蘊含著深層意思,比如,有語境意思、深刻含義、象徵意思、引申意思等等。但是上了課之後,我覺得,這節課將單元進行整合形式的教學,容量比較大,學生接受的資訊量相對就較多。每個教學片斷抓重點詞語,為中心句展開教學,有整體感,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在學生談體會抓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體會時,學生們各抒己見,談出了自己的自學所得以及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的為人,簡介時代背景,學習其他人寫魯迅先生的文章片斷,進行拓展閱讀,進一步體會其高尚的品質,學生們積極思維,水到渠成,突破了難點。

但是這節課雖然詞語教學很突出,但是我覺得理解詞語教學有的地方教的太細,像詞語深層意思如:語境意思、象徵意義、引申意義等等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可以不必細講,只要讓他們知道詞語除了表面意思,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還有深刻的含義就可以了。這樣也許能騰出一些之間為後面的環節更紮實有效地進行訓練。還有,在理解詞語進一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教學放手不夠,從扶到放,應該梯度要明顯。這可能是自己在上課時不夠放手。這是在今後教學中需引起重視。上課的時候,多多給予學生放手學習的平臺,更有利學生自學、自主能力的培養。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9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教學時先以“魯迅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引入,因為學生們讀了課文,而且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初步感知,對於魯迅這個人物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們很願意把自己的自學收穫通過這一問題展示出來,學生們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在學生談體會抓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體會時,學生們各抒己見,談出了自己的自學所得以及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的為人,簡介時代背景,進一步體會其高尚的品質,學生們積極思維,水到渠成,突破了難點。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文中的“談碰壁”“救助車伕”兩部分充分表現了伯父魯迅愛憎分明以及幽默、樂觀的人生態度,學習這兩部分,再抓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的同時,為了讓學生與人物的情感融為一體,我多次讓學生通過默讀,小聲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充分體會人物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以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不足之處:

一、如何做到向40分鐘要質量,40分鐘學生們應學到什麼?

講了這節課,再結合平時上課的情況,自己感覺這堂課中學生所學到的東西膚淺,不深入,再結合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相差深遠。而且,我上課教學節奏很慢,總完不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

二、如何做到使學生在整堂課中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樂於學,想辦法學?

一堂課上,只有半數學生能夠注意聽講,積極發言,而其他的則只做旁觀者,坐在那裡默不作聲,是積極思考而不願表現自己,還是根本不動腦坐在那裡只顧自己呢?有時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顧忌不過來,於是課堂效果總是不理想。一直以來,總在想辦法如何使學生在積極思考、活躍氣氛中學習,而且一直努力去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