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17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精選5篇)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1

在學校的校本語文教學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我深深的體會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前些天我在自己的班級教學了《棉花姑娘》一課。課後我認真的進行了回顧,有了以下的體會。

《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透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瞭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

教學中的優點:

一、首先能夠進行充分的準備,我為孩子們準備了頭飾、掛圖、錄音等教具,對於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用心性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出愛學、學的情緒,起到了用心的教學作用。

二、在教學生字時,能夠詳略得當,指導細緻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導書寫,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能夠對孩子做到細緻的指導。

三、提問題時能夠以一個大問帶動全文的學習,而不是把文字肢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去浪費學生的時間。孩子們在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的引導下學習,能夠說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匯入新穎搞笑。

我首先出示了掛圖,棉花姑娘生病的樣貌,激起孩子們的同情心,並且讓孩子們代替棉花姑娘求救,這樣對與指導一會的讀有十分好的效果。孩子們在讀“請你幫我捉蟲吧”這個句子時感情一次比一次更強烈,到達了學會讀祈使句的目的。

需要改善的地方以及改善方法:

一、就應給孩子知識潛力生成的機會和時間。

在教學中我總是覺得對孩子的開放度還不夠,在學生不能夠準確回答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是急於去引導、甚至包辦代替,沒有給孩子生成的機會和時間。語文課堂教學不應是“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於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

改善方法:當孩子不能很好的體會課文的意思時,就應給孩子讀的機會,請他反覆的讀,讀出自己的情感。這樣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就會構成自己的體會,而不是學說老師的體會。用讀來代替講,這是我教學中最需要改善的地方。

二、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課堂。

一個語文教師就應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教學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大概是由於長年累月的教學已經使我產生了職業倦怠,所以,我經常覺得自己的教學沒有以前的激情,如何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課堂,是我此刻經常思考的問題。

改善方法:要深讀文字,沒有自己的感動哪裡來的教學激情,只有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感動,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動學生。開放文字,把文字的拓展做到最大,把知識拓展到學生更感興趣的範圍,用教學豐滿而搞笑。

三、沒有很好的進行教學遷移。

這篇課文的條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寫了棉花姑娘與三種小動物的對話。此篇與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結構有點相似。如果我採用前面先回顧後遷移的辦法來讓學生自己理清課文,那麼對孩子的潛力生成必須是十分有益的。

改善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課文之間的橫向比較,進行有意的知識遷移,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自己的分析和學習課文的潛力。

四、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

1、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就應怎樣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後就應像趙志祥老師說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嚐到成功的喜悅。

2、在課後,有學生問了這麼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醫生,農民為什麼不給她打點藥水治病呢”我笑著說:“我想如果你是照顧這些棉花姑娘的農民伯伯,必須會幫她們治病的是嗎”“嗯,是的!”孩子笑著走開了。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真是十分會思考問題,我總是去關注一些課本上的文字,想著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讓學生學習,其實孩子們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於大人的,而我有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有很多時候,在這方面孩子們往往給我上了一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必須會把自己的經驗多多發揚,把自己教學中需要改善的地方進行有意識的修正,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2

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時,為幫忙學生理解,我讓學生透過合作表演來理解了“很快”、“驚奇地問”等詞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主角表演,又讓學生對錶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欣賞,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悅。老師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個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就應怎樣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我認為對孩子們不要太吝嗇,要多看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3

表演課文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它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體現了低年級學生勇於自我表現的特性,還鍛鍊了學生的合作潛力與組織潛力。

《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分主角進行表演,取得了必須的效果。在表演課文前,我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確定每個學生扮演的主角;然後讓學生操練各自主角的動作和語言;最後進行小組的表演競賽。在表演課文時,每組學生十分用心。有些學生表演得形象生動。有個扮演棉花姑娘的學生演棉花生病時就蹲著身子耷拉著腦袋,讓人看到了一個生了病的小姑娘無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後病好時,她舒展手臂慢慢地酒鵠矗棺雋爍開花的動作,將小嘴笑得甜甜的,多麼開心啊!

但是,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表演要求過高,沒有充分思考學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而定,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對課文進行必須的文字上處理,就應當及時予以肯定。二、忽略對作為觀眾的學生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好動,不能專心地觀看其他學生的表演。教師應當在表演前提出對當觀眾的學生的要求。三、忽略表演後學生的評價。如果讓小演員向老師、同學談談自己表演課文的感受與自我滿意程度;讓當觀眾的同學也來評評表演的同學表現得如何。這樣做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總之,表演課文這一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合作意識。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4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語言文字、分角色朗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字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字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字,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在本課教學中我採取了示範讀,男女學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書生朗朗,達成了既定目標。

這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接著看圖,再想一想:誰來說說棉花姑娘請誰給她治病了?(燕子圖)棉花姑娘是怎樣請的?棉花姑娘很有禮貌,燕子醫生給她治病了嗎?為什麼?能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嗎?然後小結學法——“讀一讀,說一說”,接著,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後再讓學生進行彙報。這樣設計,不但能節省課堂學習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

在學習課文的環節中,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自由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安排了說話環節: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讓學生充分地說,再在課本上填空,學生的說話、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5

昨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家長開放日”教學觀摩活動。因我們學校每學年的第二學期,一年級和六年級的老師都要向家長展示自己精彩的課堂,也是學校、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學觀摩活動之一。為了更有利於展示師生的課堂互動效果,我因此選擇了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這一課作為展示課。

這是一年級下學期的最後一個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而《棉花姑娘》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它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一群七星瓢蟲飛來了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著,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讓學生讀好課文,還要完成識字的任務,這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分為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的課堂,我抓住重點詞進行指導,比如第一段中的“可惡、盼望”。抓住重點詞,以讀帶講,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在處理教材時,我將結構和內容都比較相似的2-4段組合在一起進行學習和指導,採取老師扶助學習第2段,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第3、4、5自然段的方式,這樣做既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同時解決幾個難點,又突出了朗讀的重點。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比如:齊讀,個別讀,分組讀,師生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等。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指向,既達到了讓學生多讀多練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配合。整堂課,課堂氣氛比較融洽,基本能夠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由於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不多,我採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課題匯入時,就出示“姑娘”兩個生字,先讓學生知道這兩個字分開與合在一起不同讀法,單讀娘是二聲,和姑娘合在一起就讀輕聲了。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明白姑娘是對女孩子的稱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輕聲“花、娘”是本課朗讀中的一個難點,一開始學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兩個是要念輕聲的。後來,在學生進行學習了其他生字詞時,我抓住了“蚜”和“啄”兩個字,引導學生明白偏旁和字義的關係。另外,我還利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班”來識記“斑”,組織學生有重點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或提示學生用猜謎語的方法識記生字,如: “蚜”——蚜里長蟲子了, “斑”——王氏兩兄弟學文化。這樣學生一遍就能記住他們。

我還運用戴上頭飾朗讀表演,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表演的手段正好適應了他們的心理特點。在朗讀時,讓學生恰當、合理地進行小組內表演,能更好地輔助學生理解課文,讀出感情。

但是這堂課有一些問題值得我深思改正。由於安排的課堂容量太大,又加上學習詞語時臨場做了一些發揮,時間顯得不夠用,最後的上臺表現環節沒有落實好。第六自然段的學習也沒能按計劃完成,有些遺憾。

今後我一定在備課時做足功課,爭取把完美的課堂呈現給聽課的老師和家長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