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過重陽》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1.21W

《尊老敬老過重陽》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四課《中秋與重陽》的第二個話題。現在的家庭生活中幾乎是家裡的幾個老人同時去撫養和照顧一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兒童一種“唯我獨尊”的心理暗示。兒童關愛老年人的意識相對就比較淡薄。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孝親敬長”是本課程總目標中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第一條。本課以重陽節作為切入點,緊緊圍繞這個傳統節日,同時根據兒童的個性發展特點及情感體驗與道德認知,本課的重點就是要落實在懂得尊老敬老,並能落實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

《尊老敬老過重陽》教學反思範文

我根據對這一課的理解和分析,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環節一,傳統節日對對碰。通過該活動向學生傳遞“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這個資訊,並提煉出學生較為陌生的重陽節。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環節二,從古至今話重陽。學生對重陽節知之甚少,本環節恰當地運用視訊資料,幫助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習俗,老年節的相關知識。環節三,尊老敬老過重陽。本環節旨在激發學生尊老敬老的情感,並知道如何關心照顧家中的老人。環節四,付諸行動敬“夕陽”。這個環節讓學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去力所能及的幫助和關心社會上的老年人。

根據上面的設計,我進行了試講。結果發現整堂課雖然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但是仍然不能擺脫一問一答式的教學,缺少學生的活動和師生的互動。而且在情感目標方面缺少提升。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又一次拿起教材,細細琢磨。教材中對重陽節的介紹所佔整篇課文的篇幅比例並不大,而教材中的大篇幅內容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尊老敬老方面具體行為的指導。例如:36頁的3幅圖,意在要多陪老人;瞭解老人的愛好;多問候老人。37頁書中提出了三個問題:爺爺奶奶為什麼高興?為什麼要給老人讓座?如果聽不完奶奶的話就走,奶奶會怎麼想?書中的這些內容對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就是一個引領和提示。因此,學生的主體活動就應該圍繞如何關愛、理解老人和如何照顧、幫助老人這兩個方面。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這幾個問題歸納為三個具體的小問題進行討論:1.從哪些方面看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已經老了呢?我們該怎麼做呢?2.你知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喜歡什麼呢?在這方面你又是怎麼做的呢?3.你怎樣做能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開心呢?並結合選擇如:小表演、交流討論、看視訊、唱一唱等適合兒童的多種方式進行學習。這樣學生便樂於參與其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也互動了起來,課堂氣氛非常融洽。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在與老師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老人同樣需要我們做晚輩的關心和理解,我們要在生活上多去照顧他們。讓他們能夠享受到天倫之樂。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在修改之後的二次試講中,感覺在“如何理解老人”這方面還是有一點欠缺。於是我在教學中加入了溫情感人的公益廣告——常回家看看。這則廣告雖然是學生們熟知的,但是在課堂上適時的引用,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共鳴。他們感到了老人也會孤單、他們開始懂得心疼自己的爺爺奶奶們,當他們看到廣告中的奶奶那樣寂寞和難過的時候,自己心裡也很難受。一則公益廣告喚起了學生的回憶,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不是發生過同樣一幕呢?自己的爺爺奶奶們是不是也曾有過傷心和寂寞呢?感動之餘的交流讓學生知道了在生活中“要用心去理解老人,有時間多陪陪老人”。此時,情感教育便在潤物無聲中得以昇華。

最終的課堂教學呈現出的效果是比較成功的。反思自己前前後後的三次修改,我有這樣的幾點收穫。第一,每節課的活動不宜過多,要恰到好處,每個活動要有針對性,不能流於形式。第二,活動的設計要源於生活,不能為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為教學服務,為生活服務。第三,我們在備課時雖然不能拘泥於教材,但要尊重教材,要遵循教材,決不能完全脫離教材。我想把握住這三個原則,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上得實在,上得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