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序曲教學實踐與反思

來源:才華庫 2.85W

教學內容:欣賞我國著名音樂家李煥之所作的樂曲《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教學實踐與反思

教材簡析:《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中的第一樂章,作者以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春節”為題,滿懷激情地反映當年在延安過春節的深切感受,展現了一幅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熱烈歡騰的場面。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讓學生在綜合感受西洋樂器豐富的表現力的同時,體會不同的節奏、節拍、速度在樂曲中的不同表現作用。

2、幫助學生理解《春節序曲》的音樂形象,整體體會音樂情緒。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教學難點:樂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節奏、節拍與速度表現不同的情緒與場面。

教學準備:錄影帶、錄音帶、鑼鼓、鈸。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大螢幕演示敲鑼打鼓、龍騰虎躍的歡慶場面,並輕聲播放“春節序曲”)

1.師指畫面問:片中的人們在幹什麼?他們心情怎樣?

2.根據學生回答,師引出課題《春節序曲》。

(設計意圖:一上課,便以熱鬧的場面、歡快的音樂展現了春節喜氣洋洋的情景,學生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愉快的春節之中,學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從而也激起了學生欣賞樂曲的熱情。)

3.簡介管絃樂。

4.簡介作曲者及樂曲時代背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樂曲背景有所瞭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樂。)

[注:在上述環節中,錄影畫面一直演示,樂曲一直輕聲播放。]

(設計意圖:渲染氣氛。)

二、整體欣賞,劃分段落。

1.學唱主題音樂。

2.整體欣賞,想想:(1)樂曲情緒的變化線?速度變化線?節奏變化線?(2)想想樂曲可以分成幾部分?[欣賞時,生邊和師隨音樂哼唱主題]

3.聽後回答:(1)樂曲情緒線、速度線、節奏線?

(2)樂曲分幾部分?曲式結構?

(設計意圖:運用各種變化線使學生分段有了依據,不是單單憑感覺分段,從而降底了分段的難度。)

4.找一找,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幾條?

(設計意圖: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學生真正從理性上來認識各部分音樂。)

三、分段欣賞。

1.欣賞引子:提問:樂曲一開始所表現是怎樣的場面?

2.欣賞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賞,分別用a.b.c.表示。)

(1)欣賞a:1)聽前提問:樂句

在演奏時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

2)兩句在演奏時,彷彿兩個人在幹什麼?

3)繪了怎樣的場面?

4)分兩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2)欣賞b:1)b與a相比,在速度力度上有什麼不同?

2)你在音樂聲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3)欣賞c:1)音樂在速度、力度、節奏上有什麼變化?

2)一次比一次熱烈的音樂聲中表現了人們當時怎樣的心情?

(設計意圖:這三部分都圍繞樂曲速度、力度、節奏的變化來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但又各有側重點,a.b.這兩部分是通過對答式演奏及兩個樂句對比,讓學生想象過節時的情景,而c.這一部分通過音樂一次次熱烈,讓學生聯想到人們的心情,從景到情,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4)再次完整欣賞A段,邊欣賞邊隨音樂律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手舞足蹈的表現音樂,感受更加深刻。)

(5)聽後回答:A段節奏節拍速度情緒

()(  )(  )(  )

3.欣賞第二部分。

(1)口琴吹奏B樂段主旋律

(2)欣賞B樂段邊欣賞邊前後議議,音樂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現了人們怎樣的心情?音樂的節奏節拍速度情緒

( )( )(  )(  )

(設計意圖:設計口琴吹奏,讓學生在自己的演奏上去感受音樂。印象更加深刻。)

4.欣賞第三部分。

(1)第三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變化重複,但有所不同,第三部分中加強了什麼樂器的演奏?(打擊樂器)。請你邊聽邊模擬打擊樂器的演奏姿勢。師隨音樂演奏鼓、鈸。

(2)加強打擊樂演奏,音樂有什麼變化?

(3)節奏節拍速度情緒

()()()()、

(4)師小結:音樂在熱鬧的打擊樂中結束,使我們的思緒停留在熱烈、歡騰的春節當中。

(設計意圖:由於這部分是A部分的變化重複,所以,這裡側重於打擊樂的作用。在這裡加入鼓、鈸的演奏,更加渲染了熱鬧的氣氛,把歡樂的情緒推向高潮,學生激動不已。)

四、整體欣賞,幫助提高。

今天,我們欣賞的'〈春節序曲〉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情緒的變化,表達了人們過春節時種種心情和場面,下面老師請同學們來完整的欣賞一遍,並請你把聽到的、看到的春節情景繪製一幅“歡度春節”的想象畫。(放音樂和錄影。)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同時,也是學生對音樂是否真正理解的一種反饋。)

板書:春節序曲

(管絃樂)李煥之

情緒:熱烈、歡騰

曲式結構:引子ABA復三部曲式

aba

節奏速度情緒拍號

A緊密快熱烈、歡騰

B舒展徐緩抒情、優美

A緊密快熱烈、歡騰

實踐後的反思

一.總的來說這堂課,我以“聽、唱”為基礎,“講、想”為中心,以“奏、畫、律動、看”為輔助手段,來進行教學。主要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教學效果良好。

二.在教學設計中一環連一環,絲絲入扣,從聽音樂—唱(奏)旋律—想情景—抒感情—舞(畫)再現音樂。從感知—深化—昇華。脈絡清析,條理清楚。

三.在教學安排上,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力度、速度、節奏基本要素而展開。每一段都又有自己的側重點,例:A段以景展開想象,展現喜洋洋的春節。B段以情展開想象,親情、愛情、友情。A段又以景展開想象,展現歡騰的春節。學生的思維就象一條條射線發散開去,但他們的源頭卻緊握老師手中。

四.這堂課是在99年進行教學,由於當時課件剛剛興起,所以有許多地方還不夠完善,如果在用各種線來表示情緒、速度、力度這裡用課件(五彩繽紛、形狀各異)來表現,學生興致更高。

五.在這堂課中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樂、想象音樂的基礎上,創造音樂,(例:讓學生自己譜寫節奏譜,並在樂曲表示歡慶的地方,用自己的譜子進行打擊樂的伴奏)學生的創造力將得到極大的發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