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來源:才華庫 3.14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聽課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聽課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聽課的教學反思1

本學期課內比教學活動終於在我們的期盼中來到了,11月22日這一天過的繁忙而又充實,經過說課、上課、聽課、評課,看到老師們精彩紛呈的課堂表現,給我們送上了一份豐盛的精神大餐,讓我們每個人回味無窮。感受最深的是老師教得輕鬆,孩子們學得愉快。課堂上師生情緒飽滿,氣氛和諧,非常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平等交流,給學生創設了愉悅輕鬆的學習氛圍。而我也在這次聽課學習中反思、成長。

董獻國老師執教的是二年級第七課《小蝌蚪》,這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美術課。董老師雖然年過半百,但是精力充沛,充滿活力。課堂中課堂中老師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和點撥,滿面春風的微笑和親切和藹的啟發讓學生在輕鬆自如的學習氛圍中汲取更多的知識。這節課雖然沒有課件,教師的語言也很樸實,但是從整體上看,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師生互動、合作交流的熱鬧場面充分展示出了學生的個性,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整個課堂,讓美術課的課堂不再沉悶,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一節課下來,孩子們既能剪出小蝌蚪,又能畫出池塘的畫面,最重要的是每個孩子都學的開心快樂。

中南路國小的屈文娟和張乃容兩位老師,讓我看到了勤鑽苦研,敬業樂業、與時俱進的同行。這兩位老師對學生充滿了細心、耐心。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安排、教學語言的組織……尤其是課件的製作,更是體現出了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極其過硬的基本功。

屈文娟老師上的是五年級的《家鄉古建築》一課,這節課是有難度的,既要欣賞了解東方建築特色,還要用線描表現身邊的古建築,教師在課前佈置學生收集素材,課堂中輕鬆引領學生欣賞東方古建築,瞭解東方建築的風格及特徵,然後走進生活,讓學生聯絡身邊的古建築進行暢談,教學環節中的分析匯入到拓展延伸的環節就是老師們帶著學生們走進生活,再將學習的知識運用於我們的生活的過程。線描的繪畫難點就是老師運用兩幅小范畫進行分析,輕鬆的就突破了。

張乃容老師上的是《紅燈停綠燈行》一課,這是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首先張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活潑、和諧、互動的情境活動,學生讀兒歌,認識交通標誌,然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做過馬路的遊戲,這個環節安排的好,特別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學生樂於嘗試,在遊戲活動中學習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老師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學生在尋找美、發現美的基礎上努力去創造美。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藝術源於生活而用於生活。美術課堂中教師既要輕鬆引領學生表現作品,更重要的要走進我們的生活,這樣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就是讓孩子們能學以致用。張老師的課件製作的很有水平,人物、汽車都活靈活現,極大的輔助了教學,這一點特別讓我佩服。

歸納起來,三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我們的教學很多時候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三位老師打破了傳統的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具有開放性。

2、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們在三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分別採用“生生、師生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3、教學態度嚴謹認真

三位老師在課堂表現沉著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學生參與率高,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賞評的同時,我也有以下思考:好動、好問、好說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利用這份天性,為學生創設條件。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要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中如何把學習的自主權更完全地還給了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總之,三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中,學生的心情一直處於快樂和興奮的愉悅狀態,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去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識。我也深深感受到,只有從生活出發,教學才會更具特色。

由於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那麼對美術課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時鑽研也不夠,以上這些只是我對這三節課的膚淺看法。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學習中不斷成長。通過這次課內比教學活動,聽課學習及討論反思,我深深感到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更感覺到要不斷虛心地向老師們學習,汲取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經驗,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的水平。這樣的活動要多開展,作為一個教師,對自身的鍛鍊成長也是極其重要的。聽課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

聽課的教學反思2

在3月26日,一年級數學組迎來了督學的聽課。我們認真準備,一起教研,迎接檢查。課後,針對督導們提供的意見,積極思考,並反思改進我們的一些做法。

首先,我們能夠堅持一起教研,教學資源共享,教學工作同步,是利於我們的教學的,需要保持。先周備課,在上課的前一天再次細化教學準備,課後根據學情共同談論作業佈置的一些做法,也是很好的。

其次,我們的教學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課堂互動不足。因為網路環境問題,為防止出現嚴重卡頓,很少連麥,導致教學多以教師為中心。有時。課堂教學中會比較細,從而讓學生練習的比較少。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積極討論,各抒己見。最後決定這樣做:

課堂互動:讓孩子發圖片或是語形式,參與課堂,直接點名點評。對於參與頻率高的孩子提出表揚,鼓勵沒有參與進來的孩子儘量參與直播互動,或課下作業私聊發給老師。由於兩班聯播網路還是很不穩定,暫時沒有全員參與連麥,準備放到第4節答疑課嘗試全員連麥,老師隨意點名接通的方法互動。作業仍然以家校本點評為主,課前會對作業進行及時反饋。

課堂效率:更加用心的備課,準確把握學情,提高課堂效率。重視課前準備,課後作業佈置。爭取在不增加任何一方壓力的前提下,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同時,抓住第4節答疑課,為學生補充一些必要的練習。

再者,完善我們的評價機制,讓師評,自評,促進學生自己更加努力,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樹立優秀學生和家長榜樣,在班級內形成一個爭做模範生的學風。

勝不驕,敗不餒。不斷反思,爭取進步。在不完美中反思,爭取讓課堂更加的完善,讓學生髮展的更好。

聽課的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快樂的動物”的具體情境,學習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事實上“倍”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概念,教材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通過“做一做”的具體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過了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會看圖形表示幾個幾相加,瞭解除法表示的平均分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倍”的概念應該是比較輕鬆的。

思考這節課有幾個成功的地方:

其一:能抓住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首先是填補師生間情感的空白,成為學習數學的積極因素。平時能在情感上與孩子們經常交流,讓孩子們對數學產生較喜歡的情緒,因此,適當的創設情境以後,學生就能較快的融入學習活動中,有利於師生間的互動,也順應了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其次是能在知識起點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前面已經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會說出“幾個幾”,充分讓學生在感受——理解——實踐的一系列活動中建立“倍”的概念,學生的直覺思維得到很好的鍛鍊。因此,在最後的拓展練習中,讓學生自由觀察、思考和交流,學生隨著資訊的交流,互相碰撞,讓有著求異思維強烈的同學有了創新的知識基礎和機會;再就是能在最喜歡獲得老師表揚的適當時機給予鼓勵,讓成功者有喜悅的體驗,讓羨慕者得到效仿的榜樣而激發自己。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的開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學生活動,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小組競賽獲得星的情況,讓學生說出各組之間得星數量的關係,從而引出“倍”,使新舊知識的聯絡更加地緊密,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自然的從舊知識的鞏固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二、藉助直觀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倍”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於底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整節課的教學,都能圍繞“藉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這一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在學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學上,為了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第一行參照的數量都是“2”,並且讓學生利用學具擺一擺,通過直觀形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獨立自主的學習數學知識,又能合理的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本節課抓住“幾個幾可以用倍來表示,幾倍也可以說成幾個幾”這一知識的靈魂,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裡湧現出來的各種資訊,見機而作,或及時引導,或適時質疑,或概括小結,對有價值的資訊資源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範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啟用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

聽課的教學反思4

雖然學校的領導還沒有給我們安排聽,8月2日下午我們自發的進行了第一次聽,聽的形式我就不再一一的說了,就從我聽了後自己的感想說起吧。

我聽得是8年級2班的語,這節講的並不是新,而是7年級下冊的期末測試卷,李老師告訴我們新要從下個星期才開,現在學生才剛剛開學,學習的心思還都沒有收回,通過講試題的形式,讓她們自己把心思收回,我從學生們手裡借了一份試題卷,看了看試題內容,大部分的側重點還是字詞,讀音,背誦,學常識以及古的一詞多義,通假字,這些都是本內容的最基本知識點,卷子裡的閱讀理解也都是瞭解句子的感情色彩,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寫作目的,從這張試卷中,更多的讓我瞭解到,在自己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側重點還是基於本的基礎知識。

李老師的教學方式靈活,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方式值得我們實習生所借鑑,整個教學過程,更多的是側重於教授學生一些實際能力,分小組討論是讓他們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把整個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們自己發揮自己的能力,整個堂顯得活靈活現,李老師進行分組的方式進行授,讓每個小組回答的難易問題的程度不同,實施這種分層教學,主要是關注不同層面的學生學習,讓學生們找到自己的自信點,整個堂同學們都是在輕鬆愉快中度過,師生互動自然和諧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讓我體會到在以後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死板的給同學講,要把傳統的模式變換為新穎的授方式,讓學生們自主的完成堂的任務。

第一次的聽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學習到了在不同的`學習制度,化氛圍的情況下,讓我們把堂交給學生,讓她們自己明白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識層面是什麼樣的,在以後我的工作開展過程中,也讓我明白了我教學的側重點要注意什麼。

聽課的教學反思5

“比例尺”是國小數學第十二冊的教學內容。這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抽象,難以理解,且與實際生活較遠,不易讓學生直觀的理解。因此教者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簡單有效的教學過程。聽了這節課後,有以下反思,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是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激情、智慧與個性的大舞臺,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發展。

1、在生活中引入新課。

現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在引入階段,教者選取了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畫線段,教者讓學生去畫1釐米、3釐米、9米的線段,這是學生感興趣的事。讓學生在畫圖中認識到比例尺的重要性,也能體會到比例尺在生活中廣泛應用。

2、重視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

課堂上呈現的情景是現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的,提出的問題也具有挑戰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努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現實問題,抽象概括數學知識和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設計意圖是突出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歸納出縮小的比例尺和放大的比例尺後,並概括出求比例尺時注意點。

3、在自學中學到知識。

在學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後,怎樣求比例尺這一部分知識較簡單。因此教者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與其他學生交流,在交流中學到新的知識。

在學生認識了比例尺,會求一幅地圖的比例尺後,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抓住1:1000、1:10、1:1、2:1。進一步認識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縮小功能,讓學生開啟思路,不拘一格的從多角度來思考比例尺的意義。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教學數學知識時要從生活生產實際中挖掘教學素材,不能生搬硬套教材。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只有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用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課堂中來,用激情帶動感染學生的學習熱情。

聽課的教學反思6

第五週,我參加了我校開展的優質課聽課、評課的全過程,受益匪淺。也感覺到了自己上課過程中的不足,其中師生交流是最大的弱點。在聽課過程中,李老師很注重這一點,師生交流包括兩個階段,在學生的探究、學習階段,教師要對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提供幫助,給予適度的啟發、提示,但切忌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這樣才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地理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增強學習的信心。

在知識的綜合、提高階段,針對集中性的難點,教師需組織學生進一步交流,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這是教學理論,但是想要做好卻很難,在講課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是因為擔心卡殼,影響教學進度,乾脆把答案告訴大家,難點是過去了,但我卻不清楚學生掌握的情況,更限制了他們的思維,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不利的,在今後還得多加註意,把課堂適度的交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突出一個講字,學生的學習突出一個聽字。要想把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就要用有所側重的導來代替以往的面面俱到的講。

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培養他們的興趣,這才是提高教學成績最好的方法吧。

聽課的教學反思7

今天上午四年級的一位語文教師做了一節年級組的公開課。因為她是縣骨幹教師所以我慕名而去傾聽希望從中學到更多的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將心比心》這篇課文是國小四年級語文第八冊的一篇閱讀課文,因為我沒上四年級的課,所以,對教材我不太熟悉,但是,通過聽課,大概知道本文是講述有關人與人相互尊重、相互關心這麼一篇文章。

課文的倒入是以一則公益廣告引入的,非常生動。但是,之後,所有的課件都以擺設的形式出現。非常遺憾!平時上公開課學校都要求我們每位教師都得充分的利用教學資源製作課件使整個課堂的氣氛都充分的調動起來使課更加的精彩與生動。但是難道製作課件在課堂上使用是一種擺設嗎?

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非常重要,這節課,教師一引入課文,學生讀了一遍書後,教師馬上問:讀了書後,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感動的句子畫出來,並寫下為什麼感動。一整節課,這個問題牽引了整堂課,學生非常的被動,個個都呆坐著,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老師非常的焦急,在講臺上一個勁的說:“你們太靜了,平時上課你們很活躍呀!今天是不是因為有很多老師來聽課呢?”雖然老師一個勁的說,可是學生依然答不上來。老師只好自問自答了。

課改後,很多的教案都以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不適合我們本地區的孩子,我曾經就以這種方式在課堂上教學,結果上不下去。我認為,教師還不如結合課文內容,有重點的向學生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樣,課堂的教學目的以及重點就很自然的呈現出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