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反思(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5.85K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物教學反思(通用5篇)

生物教學反思1

提高課堂效率是或者說實現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畢生追求的目標。廟個人,每節課都會有自己的精彩之處和不盡人意的地方。這裡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內容要詳略得當

教學要學生會的不講,主要的則詳講,次要的則略說,不可平均用力。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

二、訓練要有針對性

課堂反饋和檢測要與教學目標一致,難易適中。作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佈置相應的習題。上課時,提問要有針對性,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收穫,都能獲得激勵和自信。

三、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時首先要備學生,即瞭解學生的知識底細,學習特點,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二,要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本節的重點難點內容,與前後知識的聯絡。三要備教法,針對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情況,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對症下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

四、要做好反思

反思要在課堂上和課後進行。課堂密切注意學生的表現,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的班級和學生,要有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課後反思要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失敗的地方,反思學生的反饋情況,從而讓自己不斷得到提高。

生物教學反思2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除了本身重視插圖的教學效果,講課時注意使插圖和教學掛圖、黑板畫進行有機聯絡外,還要從多方面來指導學生重視和正確對待插圖,充分利用插圖來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要注意到上新課、複習、考試幾個環節中都能給予學生一定的刺激和強化、正確引導學生處理好插圖和正文的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可採用以下幾點措施:

1、當使用教學掛圖、模型、標本等直觀教具時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教科書插圖中找出相應的知識點,如講授蝗蟲的形態時,可分發蝗蟲浸製標本,先觀察然後教師使用模擬模型講解。學生邊看邊聽,最後利用課本中蝗蟲的形態圖來歸納總結蝗蟲的形態特徵,如身體分部、附肢特點、外骨骼等,並進一步分析昆蟲綱在分類學上的地位。這樣就使實物、模型和書中插圖緊密呼應,課堂氣氛活躍,集中注意力,提高識記能力,利於學生牢固記憶。

2、注意授課時插圖地位,每節課都用一定的時間來講解插圖,教師要學生重視書中的插圖,指導學生學會利用插圖,對於圖文並茂或以圖代文的內容,更要提醒學生分析插圖,利用圖解來分析課文。如要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參看插圖;或者先看插圖,瞭解自己對插圖的理解程度,並解決忘掉的部分,然後再看課文。此外,學生還可以把關鍵性的插圖用簡單的線條轉繪到筆記本上。久而久之,使學生對文中配圖的印象不斷加深,從而自覺或不自覺地都能對插圖給予相應的重視。

3、複習時,以一定份量把教科書前後插圖進行綜合分析、排列、對比,可以採用縱向比、橫向比、同類比或異同比等多種形式的比較,找出其內在的聯絡,如脊椎動物內容學完,就可以把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心臟結構圖、腦結構圖等進行綜合比較,找出其異同點,從而加深各類群在進化歷程中地位的理解。這樣在複習時密切做到圖文相結合,可進一步強化插圖作用。

4、生物實驗在生物教學中比重較大,在學生完成實驗後在填寫實驗報告單時,要求學生除了能表達實驗步驟、操作過程、觀察結論外還要求學生學會生物繪圖,如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不但要正確完成操作,準確找到理想的目標,並要把觀察圖形準確畫下來。長久養成良好習慣,不但能重視插圖作用,還能培養對科學態度的認真、嚴謹。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一文

生物教學反思3

一、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怎樣施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佩服你,從而喜歡你,愛屋及烏,進而喜歡上你所教的學科。我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

首先,上課語言要生動。“生動”不僅是幾句幽默,但幽默也決不可少的。在我校教學比賽時我深有感觸,凡是課上得棒的、課堂氣氛活躍的,老師都是很幽默的。在我課上,學生偶然有打盹的,我會友好地請他“再堅持一會兒,下節課再睡”,也有時學生會自己看書而忽略我講的,此時我會向他發出廣告“相信我,沒錯的”,也有時外面發生了奇特的自然現象,我會進行恰當的處理,如一次課上,外面突然風雨大作,風是從未有過的狂,雨點也是從未見過的大,雖然不少學生還在跟著我,但也有的學生開始溜號,說實在的我也想看看外面。此時我乾脆放了一分鐘,條件是一分鐘後不得再有走神的,後面上課的效果是出奇的好。生動還包括提問的技巧,提問是一門藝術,不是問題的問題提出來當然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王美珍老師說過,問題提出,學生異口同聲,人人都會,看似熱鬧,其實意義不大,問題就應該有思考性,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是我花時間較多的地方之一。提出的問題需要他們通過認真仔細思考才能回答出來,誰先想出來老師給予肯定後,他一定會有一種自豪感,誰又會不動腦筋呢?

其次,給“差生”更多的機會。要使一個學校集體水平高,僅幾個“好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有更多的學生好,且特差生幾乎沒有,如何讓“差生”成為生物上的高手,第一是樹立榜樣,第二是鼓勵,生物不是一門太難學的科目,對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等要求特低,每個班都有這樣的例子,其他功課很不理想,但生物學得不錯,有一門優勢學科總比沒有好,生物可以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學科。通過這樣的例子,可以讓“差生”看到希望。當學生第一、第二次考試成績下來,一定要做好文章,好的要領先,差的不要相信這就是你的水平,下次我也會成為最好的,讓他們心中憋著一口氣,最後可導致整體水平提高。

二、提高課堂效率,儘量少用學生課後時間。

一些老師認為生物成績是“死背”出來的。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學習生物不必在課外多花時間,相反在課堂上都是下足了功夫就行,我一直堅持“從不虛度每一節課”,也就是向45分鐘要效率,在教研組其他老師聽了我的幾節隨堂課後,給了我很高的評價,這更堅定了我要嚴格把好課堂教學關的信心。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教會學生自己批改作業後就很少批改作業,並教會學生學會自學。我也學了王老師一點,就是少批、不批作業。由於學科特點不同,可能其他學科不易做到,而生物多少年來我一直堅持。如果是習題課,我會給學生20到25分鐘時間做題,留下一半時間講題,學生討論題,讓學生找出有哪些精彩的題,精彩的空,說出答題中的困難及從中吸取的教訓。題不在多而在精,在及時反饋。不改作業省下的時間花在精心選題上,重難點的突破上。課後適當留點題,但決不能多,選擇題幾個或簡答題一個足矣,多了學生會應付,沒有效果,少了學生可能認真去做。做題的目的是提高分析問題能力,不是碰題、猜題,我從不認為我能猜到題而去猜題、押題。學生通過深刻接受課本知識點和適當有效的訓練,自然就能分析到位,取得高分。

三、加強理論學習。

這一點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但迫於教學任務繁重,只能是擠出時間學理論,更新教學理念,學校很重視這方面,我們自己買了不少理論書。對於每一本書,我都認真去讀,由於理論功底薄,有些章節看起來非常吃力,我就有詳有略地看,對於自己教學體會深的地方看起來當然容易接受。看時也有不少感觸,有些做法我運用了,但不知其理論依據,通過學習可以使自己零散的做法系統化。另外,我自己還買些或借些這方面的書看,如為了對自己所教學科的指導性更強,我買了《生物教育心理學》、為了從課堂上獲得更大的收益,借了《課堂提問的藝術》等,為了提高自己運用電腦的水平,自學了《Windows基礎》、《辦公自動化》、《Flash動畫製作》等教材。對於簡單的課件自己也可試著做,對於平常的講授式教學學生已習以為常時,換點方式,換個面孔學生感覺耳目一新,上課精神明顯好。

四、要有團結協作意識

在我們生物教研組內,我是一名沒有工作經驗的新教師,學校給我找了一名師傅,我們師徒關係融洽,我認真學,師傅也毫不保留,發現好的想法大家共享,發揮集體優勢,我們經常集體備課,共同說課,評課,共同進步。

生物教學反思4

事事有度,適度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變化。在生物教學中,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知識的廣度

在生物教學中,如果認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麼都講,什麼都教,其結果將似蜻蜓點水,收穫無幾。實踐中,要上好一堂生物學課,必須處理好全面講述和重點講述的關係,在儘量講全、講深、講細、講透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知識的教學,至於什麼知識內容應重點講解,什麼內容可以略講,什麼內容可以點到即止,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予以確定,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接受能力組織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抽象理論,補充典型例項,經過具體分析,再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重點內容的'理解、掌握。但補充的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並要適時適度。

2.教材的難度

教材的難度主要決定於教材中難點多少和性質。難點是指教材中教師感到難教,學生感到難學的內容。哪些內容容易成為教材的難點呢?其一是教材中內容龐雜,頭緒紛繁的問題。如“基因的分離規律”中出現的新術語。其二是教材高度抽象,空間構形複雜的內容。生物學中有很多內容是空間結構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感受能力,如葉綠體、粒線體、中心體、DNA、蛋白質的結構等,學生往往難以形成正確的空間形象。其三是教材中以高深理論作背景的內容。例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一章的內容是以實踐證據作基礎,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考古學、數學、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有關,並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感到疑惑難理解。

生物教學反思5

教師拋棄了傳統的決定者的角色,成為學生思想情感的反應者、學習活動的諮詢者和合作者,認為學習活動需要整個人(包括軀體、情緒和心智等方面)的參與,而不僅僅是心智的投入。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接受學生,對學生表現出來的情感,不做評判或訓導;學習是自我發起的,教師不能單方面地施加壓力或強制。教師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要做的事是幫助學生澄清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幫助學生安排適合的學習活動與材料;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材料的個人意義;維持著某種學習過程的心理氛圍。可見,非指導性教學觀倡導的課堂氛圍非常適合學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具有了這樣的非指導性教學觀,才可能開展較好的探究教學,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

教師要理解學生,改革傳統的學生觀。學生不再是“無心、無我、無情”的學習機器,而是富有天性和個性色彩的主體。因此,素質教育強調讓學生整體發展、全面發展和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從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能力,培養具有個人特色的探究精神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一種獨特的學習方式,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根據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生物教學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學風:嚴謹、和諧、拼搏、創新。還要形成一種基本的學法:強化自學意識,養成濃厚興趣,敢為他人之先,勇於知識創新,樹立遠大理想,磨鍊意志品質。生物學教師也要有一個基本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創設激勵情境,著意培養能力;重視創新思維訓練,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教師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課堂,實施合作教學。創造和諧、活躍、熱烈、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這就是倡導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明確是“互動”,那就不是“被動”;因此“互動”必然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學會學習。擯棄那種“我講你聽”的被動式灌輸,互動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為他們創造一個與教學相符的民主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師生交流中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實踐中發展能力。

生物課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表、演示等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過提示觀察的具體要求(順序、顏色、結構層次、排列、反應特點等),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比較。巨集觀上面向全體,微觀上因材施教;樹立知識學習和智慧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倡導教學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係,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師生建立了民主的生物課堂,還要拓寬教學活動的時空觀,建立教學過程的開放觀。隨著社會資訊化、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生物課程的設定已從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擴充套件到發展課、綜合課、社會課;學習空間也從課堂延伸到家庭、社會直至大自然;學習時間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校外,直到一切可能接受社會、自然資訊的時機。形成教學開放觀的“教學規範”,從“灌輸中心的教學”轉型為“對話中心的教學”。真正的學習不能停留於單純的知識的記憶,而應當是學生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這是一種互動作用的能力觀。學習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作用,也是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作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不是孤立的,總是處於一定的情境之中的。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生物學教師必須開發、開放教學過程,根據生物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寓教於樂,有效地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拓寬生物教學的方法和渠道。

教師要拓寬教學的時空觀,還要確立學生主體活動在教學中的地位,生物學教學與學生活動可以有機的結合起來,只要加強生物課特點的分析,其主體活動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其實是非常豐富的。生物教學強調探究,強調學生的活動,藉助活動來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這在客觀上保證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塑造和建構了學習主體。只有在各種各樣的生物實驗活動中,學生才自始至終是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的追隨者,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自在地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操作、體驗活動,學習才具有了主動探索大自然的意義。通過學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動,可以瞭解知識獲得過程、經歷知識價值生成過程,從而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而不是機械接受和背記知識結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