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98W

篇一:量一量的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重點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選擇工具,進行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

量一量的教學反思

活動準備要充分。為了預防活動課學生只是單純活動,而沒有反思。我先讓學生把需要測量的物體記錄在練習本上,不至於測量後完了記錄資料。

活動前要明確活動要求。採取4人小組活動的形式,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長組織得最好。

測量中學生的捲尺不夠長該怎麼辦?有的學生把好幾個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學生用鉛筆放在地上做記號,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長加起來就可以了。說明學生對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還是沒有理解。所以對低年級學生,活動前要具體指導容易出現的問題,教師要一步一步師範,或請會的小朋友來師範,才能保證活動中的高效。

篇二:量一量的教學反思

1、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是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讓學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擺一擺,數一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將學生推到主動的位置,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2、本課教學中我注重揭示和呈現矛盾,層層深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面積的意義,我補充了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不斷擴充和完善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靈活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介紹常用的面積單位時,也處處設疑,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解決矛盾,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主動。

3、在教學常用的面積單位時,認識平方釐米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動去認識1平方釐米,清晰地建立起1平方釐米的表象。在教學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時,學生就可以通過知識的遷移和推導來認識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4、有層次、有趣味、有深度的練習題的設計,使學生對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與體會。因為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周長與面積兩組概念很容易混淆,我通過兩道習題的解決,很好的將這兩組概念區分,為學生後面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奠定基礎。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篇三:量一量的教學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學生在本學期的第一單元已經認識了線段,形成了1釐米和1米的長度表象,完成了對線段、釐米和米的認識。因此,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定位就不能僅滿足於通過測量加深對米和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認識上,而要注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認識身邊物體的長度,並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用比較合適的方式描述物體的長度,體會測量本質,培養估測能力,構建不同物體之間的長度關係,發展學生的長度觀念,體驗數學帶來的樂趣。 本節課的活動分為兩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礎,量為提供了可靠的資料支援,比是量的昇華,在比的過程中學生能構建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長度關係,體會量的本質,發展長度觀驗。這是本節課的主體部分,也是體現學生“學以致用”的環節。注意引導學生在測量之前先估測、步測同時注意把測量任務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體驗測量的價值。因此,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在交流中明確:每人“身上的尺”長度不一,並通過舉例、估測來體會身上的尺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在選擇測量的物體時,我有意識地選擇了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如肩寬、步長、兩臂展開的長、教室長、講臺長等,有了這些長度表象作為參照,就為後面用自己喜歡物體的長度去比較其他物體的長度打好了基礎。為了更有效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在學生測量活動之前,

我要求每位小組成員先對所要測量的物體進行估測,再進行實際測量,並將估測資料和實際測量的資料進行對比,這種對比可以調整學生對物體長度的感知,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估測也是需要有方法的,但從學生記錄的資料來看,部分學生估測時隨意性還是比較大。

在開展活動課前,我還曾有擔憂,因為活動課的變化因素太多了,學生會太吵、太熱鬧,但結果比我預想中還好,大家興趣很好,都積極合作,這應該歸結於課前準備和安排吧。我覺得,教師對各項活動準備充分,對學生活動情況的預測到位。教師對小組合作的指導到位的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我想,只要肯用心,我們的課堂一定會越來越好。

篇四:量一量的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重點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選擇工具,進行正確的測量活動。我先讓學生把需要測量的物體記錄在練習本上,不至於測量後沒有記錄的資料。活動前要明確活動要求。採取4人小組活動的形式,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長組織得最好。測量中學生的捲尺不夠長該怎麼辦?有的學生把好幾個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學生用鉛筆在地上做記號,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長加起來就可以了。說明學生對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還是沒有理解。所以對低年級學生,活動前要具體指導容易出現的問題,教師要一步一步示範,或請會的小朋友來示範,才能保證活動中的高效。活動中要適時指導。有的學生測量的結果很不符合邏輯,如走10步長1米多。這源於測量過程或是學生走的姿勢的不正確,如果不及時糾正,會造成學生的錯誤觀念。所以教師要給予幫助,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重新測量。活動後要及時反饋。各小組彙報測量結果,同時聽別的小組和你是不是一樣。反思測量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正確的測量方法是什麼,在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篇五:量一量的教學反思

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畫方格數方格的方法測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測量結果的過程,並在對彼此不同的測量結果的質疑與反思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在這個基礎上,認識1釐米2的面積單位,並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釐米2?使1釐米2面積單位變得直觀、具體,看得見,摸得著。學生有了對1釐米2面積單位的體驗後,讓他們再估一估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釐米?並用格子紙量一量,檢驗估測得準不準。這樣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與估測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後續教材引導學生認識1分米2與1米2等面積單位的活動,也要經歷與認識1釐米2大體相同的認知過程,特別要體會學習1分米2與1米2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以及獲得它們所示的面積大小的具體體驗。

因為不同大小的面積單位是需要根據具體情境或場合加以選擇使用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