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1.74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七年級下冊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1

欣賞《黃河頌》音樂,以雄壯激越的音樂演唱和朗誦來感染、調動學生。

讓學生自己介紹光未然和這首歌詞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詩中的情感。

師配樂範讀課文後,按序曲——主體——尾聲的思路指導讀。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詩中激情。

在讀中賞析詩歌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思考你認為哪些詩句直接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而哪些詩句又集中地讚頌了黃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2、“啊!黃河”在詩中反覆出現三次,讀法是否一樣,為什麼?

3、文章結尾應帶著怎樣的情感去讀,為什麼?

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然後討論、交流,再總結。

在對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激情,讀出詩中的豪邁氣概。明確讀中應注意的問題。

最後師生配樂合作讀,展示成果,感受愛國豪情。

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匯入新課時的音樂做到了渲染氣氛,調動情緒的作用,學生帶著熱情走進課文,所以學習效率高了。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於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於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巨集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後,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2、學生了解了歌詞的寫作背景,一種愛國豪情油然而生,所以情緒高漲,使課堂上多了一此豪壯氣概。

3、學生帶著激情誦讀,加深了對歌詞的理解,而對歌詞的理解又反過來使誦讀顯得更有感情。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黃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絡時代特徵,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範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從這節課的成功可以想到,課堂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還是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主動的學習效率最高。

我認為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讀文時對作品的主旨把握和文中個別語句、詞語的引申義挖掘深度不夠。當然,還有很多缺點,希望廣大同仁指出。

七年級下冊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2

關於要不要在公開課的時候講《黃河頌》我糾結了很久,因為這節課沒有太多的情節,主要的就是朗讀,後來問過x老師之後,x老師說這節課可以講成一節朗讀為主的公開課。

在備課的過程中,觀摩幾節公開課之後,心裡有了講課的一個大概思路:以“讀”來貫穿整節課,聽朗誦,自己讀,展示讀,分析讀,齊讀……這篇課文中的這種氣勢磅礴和英勇豪邁也要通過讀的過程展現出來;一想到要讀,要講課的班也就定了下來,一班有幾位同學聲音很洪亮,比較適合朗讀,他們可以帶動起班級氣氛,所以定下來要在一班講這一節課。在具體的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發現會有很多問題:首先,課前的時候是不是要放一放歌曲《黃河頌》?或者是放《保衛黃河》更合適一些?其次,“讀”的順序如何確定下來,是先齊讀還是先範讀?學生展示的時候應該讓他們小組合作著展示還是個人展示?然後還有應該在哪個過程中融入對與文章的分析等問題都撲面而來……實在想不通這些問題的時候,又請教了x老師,x老師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把我不確定的地方一點一點的幫我落實下來,在講課之前我的心裡也有了底氣。

開始講課,學生們也很配合,他們也知道有老師聽課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課前播放的《保衛黃河》把學生們也帶進了激情澎湃的氛圍裡,每一個環節的銜接都很緊密,學生在課上也很配合,能夠看出後面聽課的老師臉上不時地浮現出來的笑意。真的是經過了一個多月的鍛鍊了,在講臺上的那種緊張的感覺已經沒有了,更多的是自信與從容。在展示的環節,我沒有規定個人或者小組起來展示,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有些小組真的很積極,讀完朗誦詞之後意猶未盡,次次我找人讀的時候他們都舉手,還特別的積極,真的很高興。在前幾個部分都是小組展示之後,我本以為最後部分也會是小組來讀,沒想到一個男生站起來說,老師這段我自己讀吧,我知道他是真正的在這節課上放開了自己,平時是個很靦腆的小男生,這次卻主動表現自己了,我感到很欣慰。在這節課結束之後,聽課的老師陸續的走出教室,而學生們卻還沉浸在《黃河頌》的激情之中,自發的吟誦起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要知道這首《將進酒》他們還沒有學過,他們卻已經可以自發的背誦了,我被我的學生們的表現感動了。

在評課的時候,還是張老師對我們進行的點評:我與上次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抓住了詩歌教學的重點就是要讀,在不斷的讀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本文應有的情感,環節的設定非常緊密,學生在課上也受到了觸動。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對於學生不太清楚的地方沒有及時的給予解答,“對不對”口頭語太多等等。

通過這次的聽課,我的成長和收穫很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會繼續努力,爭取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

七年級下冊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3

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黃河、保護母親河的情感音樂電視的情境。教師飽含感情的誦讀感染,學生自由誦讀的情感體驗無不在潛移默化之中給學生以情感薰陶。如果每節課教學都能關注學生情感的影響,長此以往,對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將有著重要的'作用。

老師、學生與文字之間的這些對話告訴我們,抓住關鍵詞,結合語境來體悟情感很重要。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環境,提供便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對“搖籃”“屏障”“臂膀”等關鍵詞的理解與分析以及對民族精神的個人理解是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這種交流,有利於師生間語文知識的積累及語感的遷移並形成一種共有的語言文化心理,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但是作為詩歌的教學這節課在朗讀教學的處理不夠深入。雖調動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讓他們在自身的朗讀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但還應抓住課題中的“頌”和課文內容中的“贊”來組織,重要的是讀出“贊”“頌”的語氣,這可以從關鍵的詞、短語式的句、呼告語以及層意的把握等方面來訓練。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主體地位的確定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教學的成功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以及由這一教學思想而採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某些教學環節教師主導性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並不十分充分,未能釋放出更大的空間,讓學生與老師一起,推進課堂教學。

七年級下冊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4

《黃河頌》選自光未然的《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現代詩。詩人站在高山之巔,代表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面對著黃河唱出了讚頌之歌。他歌頌黃河的氣勢巨集偉、源遠流長,號召中華兒女向黃河學習,學習黃河的偉大堅強。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瞭如下特點:

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繪畫美。

教師要求學生多次誦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黃河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讓學生在腦海裡浮現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所佔的比例大,這符合詩歌的教學特點。

二、讓學生在聆聽比較中領會詩歌的音樂美。

教學過程中,教師播放《保衛黃河》的歌曲,讓學生聆聽比較,比較歌曲《保衛黃河》和歌曲《黃河頌》的旋律有何不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其實,詩歌是歌曲的文字載體,學生只有讀懂了詩歌,方能領會音樂的旋律和精神;記住音樂旋律,便記住了詩歌,兩者相輔相成。

三、讓學生在修辭手法的分析中領悟詩歌的建築美

這首詩以短句為主,兼用長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突出黃河的偉大形象和偉大精神。如“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這些詩句既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又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如“啊!黃河!……啊!”運用了間隔反覆的修辭手法,使詩歌層次分明、感情深沉。如“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運用了直接反覆的修辭手法,這反覆詠歎強、而有力的結尾,突出了黃河的偉大精神。歌詞也久久迴響在中華熱血兒女的耳邊。還有擬人、比喻等等的修辭手法,這裡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以詩歌“三美”為軸心,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主旨,又瞭解詩歌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主線是清晰的,詩歌知識點的安排是合理的。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上,卻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沒有落到實處

教師講得好,學生也應該學得好,這才是成功的課堂教學。教師講得好,學生學不好,課堂教學便失去了意義。在分析詩歌的繪畫美時,學生未能清晰的找出體現繪畫美的地方,教師也沒有強調指出。這種繪畫美學生究竟體會到了沒有,教師無從把握。其實,教師可以讓學生反覆朗讀,從詩歌具體的物象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詩歌繪畫美的特點就體現出來了。

二、在誦讀過程中,未能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本詩寫得明快雄健、音節洪亮,隔二、三句押韻,形成自然和諧的韻律。由於詩歌的寫作時代背景與現在不同,學生缺乏對寫作時代背景的瞭解,未能讀出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這就需要教師講明此詩創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光未然創作《黃河頌》的經過;教師應該給學生示範誦讀(朗誦),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節奏感來。

教師指導完畢之後,自己進行範讀,再由學生誦讀。可以讓學生集體朗讀,也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誦讀。在朗讀中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也能發現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只有朗讀,才能讓學生深刻感悟黃河的英雄氣概,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堅強品格,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詩歌的審美情趣。

當然,出現以上問題不能全怪我。其一,由於本校學生生源素質較差,學生大多對學習缺乏興趣,對詩歌知識的瞭解知之甚少,平時很少看課文,在課堂上未能很好的與教師呼應。其二,教師是即將畢業的實習生,對課堂的教學不夠熟悉,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所難免。

看來,今後的語文教學,還得繼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

七年級下冊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5

忘記是哪個名人說的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成長=經驗+反思。是說一個教師如果不經常反思,是永遠沒有進步的。教師在上完每一節課後,對自己教學中的得失進行反思,這些經驗和教訓便可成為今後教學工作逐步完善和改進的依據。

前幾天我講了一節《黃河頌》。本來在備課的時候準備的很充足,考慮到了學生在課堂上將會出現的各種情況,開始講的時候很順利,一切都按照我預計的在進行。我想通過多形式朗讀來達到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要求學生讀出“贊”與“頌”的語氣。在授課進行中,我當然也想起利用音樂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在品析時更加感性。可是我預先鋪陳的太多,反而束縛了學生的發言,一度使課堂的氣氛顯得“中規中矩”,

我想引領學生要達到的激昂情緒並沒有按我預期的來臨。課堂氣氛確實會影響老師的情緒,老師不是聖人啊。

我的情緒也有些不自主的低落,可是臨近結束時,一個偶發的因素卻又使整個課堂峰迴路轉。我在問學生還能不能想起其它的表現保家衛國的作品,一個學生喊出了班歌《精忠報國》,一個新分來的學生就說:“我們還沒有唱過呢!”我當時就同意讓全班老生帶著新生一起唱起來,雖然時間的安排有了變化,但是全班達到了一個情緒的高潮,乃至於後來的一個單元的講授過程中每節課學生都會齊唱起《精忠報國》。

通過這件事情我更加意識到了新型的課堂更加強調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我們把課堂上一些隨機應變的機智之舉加以剖析,進行理性思索,就可以成為很好的教學資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