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1.68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教學反思範文

《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教學反思1

一、 問題描述。

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內容拘泥於課堂知識,拘泥於教材,往往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課外作業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複的較多。作業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不能自拔。那些限於室內,拘於書本的靜態作業使學生埋頭於繁瑣重複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本課題在通過研究,改變傳統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從“有效”入手,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是有效的,哪些練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使學生學得既紮實又輕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二、研究規劃。

(一)課內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節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課外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1、課前作業。調查表明,大部分的數學老師不太習慣給學生布置預習,有的老師會把上課做的教具也會給學生準備好。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有些教具學生能準備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

2、課後作業。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佈置的作業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因此在課外作業上我們要求少佈置或不佈置書面作業,而佈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後作業。

(1)實踐性作業。實踐性作業,不但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拓展性作業。這種作業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3)研究性作業。通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研究效果。

通過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

首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得到極大進步,數學課堂效率明顯提高,通過“五到位”學習和實踐,轉變促進了我數學活動的視角,注重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數學”的`本源為追求,以“有效數學活動”為載體,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目標,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動手學數學的活動組織模式。

其次,研究練習的內容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作業的形式強調開放、探究和合作,練習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讓學生動起來,使練習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開放中創新,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於優等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後進生也有所提高。

《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教學反思2

隨著高效課堂教學研究的深入,如何立足於學校當前實際,選擇恰當的突破口,推動高效課堂教學研究的深入進行,是我們首要思考的問題。經過反覆研究論證,我們選擇了以我校的市級課題《課堂練習及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為牽動,多角度、多層次開展課題研究,實現教學設計科學性,提高教師的授課能力,滿足學生的需要,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本課題是基於對學校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確立的,旨在通過研究解決課堂練習及課後作業設計的“低效”或“無效”問題,引導教師改變課堂練習以及課後作業的設計思路,從習題的設計、實踐、分析、修訂四環節的結果反饋,反思教學設計是否科學、教學過程是否有疏漏,進而逐步改變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的行為模式,實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質的三重目的。在不斷地研究和實踐中,我們摸索出了“兩模式三層次”練習及作業設計模式,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行為和教學效益的提升。

一、明晰存在問題,確定探索方向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轉變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目的在於促進每一位教師都能有效地教學、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學生能按照自己的個性特長儘可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然而,審視目前學校課堂教學環節中,我們不難發現:低效、無效的現象依然存在,傳統的被動、單一的接受式學習在教學中仍居主導地位。靠題海戰術、機械操練、反覆練習來提高質量的做法制約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目前,課堂教學中仍存在教師教,學生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課後課業負擔過重,至使部分學生厭學,學習缺乏主動性的現象。究其根本,我們認為有如下兩方面原因:

(1)客觀原因:

由於新課程改革之後,課本中可供教師選擇的練習內容過少,而課外輔助材料則鋪天蓋地,面對鋪天蓋地的教輔材料,教師們眼花繚亂,這些教輔材料中有些練習內容徒勞無益,有些練習內容超出教學目標的要求,達不到練習的實效性。

(2)主觀原因:

當然,在教師層面上,也存在一些教學行為上的偏差,影響了有效教學目標的落實:①、盲目的多練。練習題的安排常常是重複單調,雜亂無章,不能使學生從練習的安排中領會到知識的結構,加深對基本概念、法則的理解,而且佔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②、過分的注重書面練習。現行教材以及各類練習冊主要是書面練習,而其它形式的練習,如:動手練習、動口練習、社會實踐等形式的作業則較少。③、重視封閉性的練習。課堂練習大多是條件明確,思路單一,結論確定的封閉性習題,缺少那些條件隱蔽,思路開放,靈活多變的習題。④、重視“一刀切”的練習,不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學習基礎、接受能力不同、興趣愛好各異的一個班的學生來說,佈置同樣質與量的練習勢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飽”,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狀況。⑤、重視基礎知識訓練,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練習最直接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技能和思維能力,所以練習停留在簡單模仿與重複上,忽視練習中的思維因素會貽誤學生的發展。而實質上,練習只是一種手段,培養能力與發展思維才是目的。⑥、在教案設計中,課堂練習設計過於簡單,缺少層次性、多樣性、操作性和實踐性的練習。課堂練習環節的弱化,影響著課堂效率的提高,學生的能力,尤其是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明顯不足,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課堂練習的目的性、層次性、操作性、實踐性、趣味性等,不但能鞏固學生的雙基,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⑦、課後作業不是機械重複的大量抄寫就是沒有抓手的可有可無的要求,學生的課後作業缺乏應有的思路和要點。而在專科學科中,更是沒有相關內容的要求,走出課堂學生沒有任何需要完成的內容,課後作業的有效性更是無從談起。

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尋找出適合我校的工作思路,推動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推動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確定設計的模式,明確整改的要求

為了引領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從不斷地“設計——實踐——反思”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和設計水平,我們以實錄表格式的形式為抓手來進行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1)確立了練習設計的兩種模式

兩種模式即前測式設計模式和要點式設計模式。前測式是指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技能等情況進行的課前測試,充分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以此為依據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課堂練習及課後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發展。要點式是指教師根據自己已有的實踐經驗和對知識的準確把握,針對已熟知的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及課後作業設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發展。

(2)建立了以學情為基礎的課堂練習及課後作業的設計方式,建立了“三層次四緯度”的設計標準。

明確了課堂練習及課後作業的設計必須在做好在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確立了以學生基礎為準的階梯式練習設計三層次——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確立了練習設計的四個維度——層次尺度即練習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程度和習題的呈現層次,採取漸進式的方式,滿足不同型別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知識跨度即練習的設計既有對新知識的內容也要有對舊知識或薄弱知識的兼顧,實現新知識與相關舊知識的同步鞏固;時間長度即要合理分配練習設計的時間,依據不同的學情和知識掌握情況恰當的安排練習時間;拓展程度即練習設計不僅侷限於課本的知識,應該設計利於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絡、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相關習題並以學生完成習題的準確率和用時評估習題及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教師以學生完成習題的準確率和用時評估習題及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