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優秀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15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風箏優秀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風箏優秀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風箏優秀的教學反思1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用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束無拘的快活,與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所以,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閱讀基礎,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為本,以“悟”為核心,體現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抓住關鍵詞句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於情感的交流之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這一課是20xx年參加山東省遠端研修講授的內容,這次又來講授,上完之後,我覺得課前的預設基本落實,現在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通過播放歌曲《三月三》、課前學生暢談自己放風箏的情景,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很快地進入教學情境,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二、注重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時,緊扣孩子們在做、放、找風箏時的不同心情,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情,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習“做風箏”一部分時,緊扣孩子們在做風箏時快樂的心情,引導學生抓住表現心情的詞句,加以朗讀感悟。主要抓住重點句子“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讓學生想想孩子們做風箏的情景。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精心”,用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憧憬”。讓孩子在對快樂的憧憬中體會做風箏的快樂。

在學習“放風箏、找風箏”時,讓學生運用學習“做風箏”一部分的方法,自學這兩部分的內容。學生在抓住“憧憬、快活、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在體會他們心情變化的同時,通過查字典、換詞、做動作等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文字。這樣在滲透學法的指導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自己學習,學會學習,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讀中悟情,讀中昇華

體會放風箏的快樂時,我讓孩子們帶著自己放風箏的經歷走進文字,想象孩子們是怎樣快活地喊叫的。這段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很多學生都放過風箏,爭先恐後地舉手回答:“風箏,你飛得好高啊!”“風箏,在天上飛的感覺很奇妙吧!”“飛高點,再飛高點!”“幸福鳥,你飛到雲彩上了!”“風箏,你帶著我的快樂飛翔!”體驗風箏飛起來時孩子們的激動與興奮,再讀一讀。不用我指導,學生們讀得很有激情,臉上寫滿了快樂。在體會找風箏的著急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讀好重點詞,來體會風箏丟失時的著急和傷心。學生們很快就抓住了“大驚失色”和“千呼萬喚”讀得入情入境。

四、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啟用創造性思維。

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創造的基石。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文字對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開放和多樣的特徵。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一是感悟做風箏時的快活,抓住“憧憬”這個詞,讓學生想象他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會憧憬什麼?二是體驗放風箏的快活,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體驗,如過你是文中的孩子,你會快活地喊叫什麼?在風箏丟了之後,心情由快活變得傷心,那難懂的成語,像“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也都交給孩子去自主體會。想象他們會呼喚什麼?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進行朗讀體會。三是課文最後的那個省略號同樣值得研究,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這裡讓孩子們,根據課文內容繼續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隻幸福鳥,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心情會怎樣?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話,再寫下來。學生較好地展開想象,有的續寫了找到風箏,寫出了驚喜之情;有的續寫沒有找到風箏,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從想到說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為以後的成篇成文作鋪墊,同時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實現了雙贏。

與第一次授課相比,這次課堂的朗讀和評價方式都了很大的提升。不過這還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我今後還要多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語言藝術,深鑽細研教材,以使課堂達到更加滿意理想的效果。

風箏優秀的教學反思2

《風箏》這是魯教版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二篇課文,與其同組的是《古詩兩首》、《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以及單元練習。這是一篇和學生生活非常貼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也是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細心感受的內容。《風箏》所帶來的樂趣是從文中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看出來,這些心情變化是通過具體事例及一些動作、神態的描寫來表現的。如,做風箏時是“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風箏的時候,“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裡拼命地奔跑”;線斷以後,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找風箏時,我們都“哭了”,“垂頭喪氣”。

上完課後,我進行了反思,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還是教案意識嚴重,課件牽著我走,我牽著孩子們走。課堂中太想讓孩子們積極地與我交流,導致教師過於主動,學生過於被動。沒有落實新基礎教育理念,沒有教結構用結構,讀書時間還是不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不明顯。

第一個環節:檢查預習。由於我二十幾年來一直教低年級,升入三年級後低段思維還沒有轉換,還把字詞作為課堂中的重點,用時太長。韓老師告訴我三年級的課堂老師應該課下了解孩子的預習,抓住孩子真正的出錯點,如:“歇”是孩子們出錯比較多的字,就應該重點指導。“歇”字的指導,不要只跟孩子們說不是“反文旁”,而是“欠字旁”,要了解字源,查一查為何歇字是“欠字旁”,不是“反文旁”。她舉例說“拔”和“撥”很多孩子出錯,如果老師知道是古代人用頭上的髮簪撥油燈芯,所以“撥”上有髮簪的發。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出錯了。課後我去字源網查了“歇”字字源,“歇”是會意字,從欠,古文字字形體像人跪坐著張嘴打哈欠,從曷,曷有止義,人休息也有止意,“歇”本意就是休息。如果這樣講給孩子聽,他們肯定就不會出錯了。

學課文內容時,我把重點放在了抓住描寫孩子們心情的詞句上。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圍繞風箏寫了哪幾件事,孩子們找出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後,我就按照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順序同學們找出描寫孩子們心情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引導學生體會那些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及蘊含在其中的感情,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充分體會孩子們的快樂和傷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注重在學生已有體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學中較多地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如果是你,此時你會怎麼想?你在快活地喊叫著什麼呢?風箏飛走了,你會怎麼呼喚?等等。本課中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理解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因此,本課教學中也比較注重對字詞的理解和積累。如,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憧憬”,聯絡上下文理解“依然”,聯絡實際生活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等。我自認為同學們經過找心情詞句,理解心情詞句,讀心情詞句,一定能體會孩子們心情,也能自己寫出一段帶心情的結尾。可是預設自認為不錯,目標達成卻不樂觀。孩子們僅限於高興、快樂等心情詞。此時韓老師告訴我不要為了心情而教心情,應該抓住孩子的特點,文中並不是只有描寫心情的詞句能表達孩子們的快樂,做風箏、放風箏中的動作詞也都是孩子快樂的體現。每個部分都有它的結構特點,孩子如何做風箏,心情怎樣。孩子如何放風箏心情怎樣。孩子如何找風箏心情怎樣。這不就是作者的寫作結構嗎?教會同學們找出結構特點。教學時,也可以先抓住重點段也就是放風箏段,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放風箏的,從放的過程體會他們的心情。教會了一段的學習方法,做風箏和找風箏這兩段,同學們自己也能學。這也就做到了學結構用結構,孩子們瞭解了寫作結構,後面的拓展也可以用這個結構來說,來寫。

經過韓老師的指導,我有了新的設計思路,先讓同學們找出文中圍繞風箏寫了哪幾件事。仔細讀一讀這三部分,看看作者寫哪一部分最詳細最生動。讓孩子找出這部分中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孩子們的開心,通過讀感受孩子們玩時的心情。把心情詞句找出來重點指導朗讀。充分讓孩子發現快樂心情是孩子們玩耍帶來的。總結一下學習方法後,剩餘兩部分孩子們自學,同位交流學習方法。最後讓學生找出三部分寫作的相同之處。指導孩子用作者的寫作方法續編下一段。

韓老師提出教語文不只是為了教這本語文書,老師要帶領同學們課內學方法,課外去實踐。以後,我也努力帶動同學們,引導孩子們到課外去拓展知識。

風箏優秀的`教學反思3

一、成功的地方

1、注重讓學生自讀自悟。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思考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不僅能夠體會到孩子們的心情,還把文中的相關語句找了出來。

2、注重讀寫結合和寫法指導。課上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續寫,續寫前總結寫法時,學生能談到作者抓住了人物心情的變化來描寫,這樣把事情寫詳細具體了。

二、不足之處

1、講“放風箏”時,用對比的方法與文章的文字進行比較,學生會更明顯體會到怎樣寫讀者才會明白放風箏需要怎樣的步驟和動作要領。

2、教學目標:我最初設計的既有將心情寫具體,又有將做事的步驟寫具體。這點沒有充分考慮學情,有些貪多求全。不如只設計其中一個,讓學生學透、學紮實。

3、學生能找到文中描寫孩子們放風箏和找風箏時心情變化的詞語,但是在講解時應多加入一些設問,幫助學生真正入情入境地去感受,而非只限於詞語表面的理解。

老師們對我提的意見很中肯,我虛心接受。一堂課上完了,有很多遺憾,但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鑽研、多請教,彌補這些不足。

風箏優秀的教學反思4

《風箏》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寫了我們“放風箏”的快樂與“找風箏”的傷心,表現了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字,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朗讀指導,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讓學生體會孩子們“放風箏”的快樂與“找風箏”的傷心。當孩子朗讀有進步,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

二、利用課文空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主動表達。

如在體會放風箏的內容時,我抓住了一句話:“他們拼命奔跑,拼命地喊叫”進行語言訓練你覺得他們會喊叫些什麼?誰能配上表情動作一起來喊一喊?並讓學生結合插圖自由地想像,使孩子們的表達慾望大增,參與表達的小手林立。

三、學練結合,引導學生習作。

課文最後的那個省略號值得研究,是文中的一個空白,是很難得的練筆內容,給了孩子們更大的空間去想像。在這裡我要求學生根據內容續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隻幸福鳥,是怎麼說,怎麼做的?我沒要求字數,孩子們卻洋洋灑灑寫了成篇的好文章,真令人讚歎他們豐富的想像和細緻入微的描寫。

風箏優秀的教學反思5

在本次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與俞老師同上了《風箏》這一課。圍繞我組的研究主題“教學目標的異構”,我們制定了適合不同班級學習基礎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在臨聽了俞老師的課堂教學和自己的執教後,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課堂中應注重評價語的使用

在自己本堂課中,我覺得自己還是能注重評價語的運用。特別在朗讀重點句子時,我採用引導性評價,在學生讀完句子後,我這樣評價:“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你的快樂。”“你的聲音很動聽,如果響亮一些,那麼更能讓我們感受剖你的憧憬和希望。”在肯定學生朗讀的同時,又為他們指明瞭朗讀的方向。因此,在課堂中,幾位孩子的朗讀在一次次的引導中又了明顯的進步,初步達到“朗讀感悟“我們”做風箏的快樂心情,能讀出“我們”的快樂。”這個教學目標。但是在課題引入中,我的評價出現了失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你的童年中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問題入手匯入課文,其中有一個孩子說:“我最大的快樂是玩電腦。”我的評價只有:“也可以。”如果能對於玩電腦的是加以一定的引導,那麼這個評價會更加成功。

二、文字學習應抓住重點詞句

在學習文字時,我主要抓住兩個重點句子:

⑴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⑵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從而感受文中孩子們做風箏的快樂。在理解“精心”和“依然快活”兩個詞時,學生都能理解到位,但是,對於“憧憬”一詞的理解,我的預設是:“假如你就是這些做風箏的孩子中的一員,你們這樣精心的扎著風箏,連每一個介面處都纏得那麼仔細,貼得那麼結實,你們在想什麼?”學生的想象都在“我要做一隻漂亮的風箏。”“我做的風箏會是怎樣的呢?”……學生的理解與“憧憬”一詞距離較遠。我想,如果,在學生回答不到位時,教師做一定的引導“他們還會想寫什麼?”教師再作小結“你們所想象的就可以用憧憬一詞代替。”那麼學生會對“憧憬”一詞理解更到位,更能感受他們的快樂。

三、生字書寫應加強指導

在本節課中,我對於學生的生字書寫作了重點指導。首先讓他們同桌交流生字書寫的方法,然後,教師提醒,最後,學生當堂書寫。從效果來看,學生的書寫正確率較高,這種教學方法,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一直採用。

我的《風箏》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結束了,但是我的語文課堂,我的反思還將繼續。這次的課堂教學,也許有一定的亮點,但更多的還是缺憾。而然,我們的課堂不就是在無數的缺憾中完美起來的嗎。所以,我想說:課堂因缺憾而美麗!因反思而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