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2W

《畫風》這篇文章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簡單質樸,學生很喜歡。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畫風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畫風教學反思

畫風教學反思1

《畫風》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起初讀到這篇課文,我覺得文章比較瑣碎,都是一些對話,看似比較難上,但是細讀之後,我想到每個小朋友畫的風生動有趣,跟學生的生活貼近,因此我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風是怎麼畫出來的?”這個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進文字,覺得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在畫風,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課堂氛圍較好。經過課後的思考,我總結了以下優點與不足:

優點:

一、突出語文教學特點,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語文就是研究語言文字的,語文姓語,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感受並通過朗讀將對課文的理解表現出來。例如在教學課文4~8自然段時,以學生的讀為主,在多樣式、多次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理解了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會畫風的過程,認識到了風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絡,懂得了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造。在這一環節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朗讀,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同時通過說一說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本課突出了“體驗性學習”的特點

《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很難畫。”這對於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於是我讓學生進行體驗,利用電風扇這一直觀的形式,學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風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突出了重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讓遊戲貫穿教學的始終。開始就用孩子們喜歡的.歌曲匯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識記生字時,採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記住“宋、濤、陳、丹、趙、藝”。又採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一猜的方法記住了“顯”。之後又進行了擴充套件延伸,組織學生練句,讀兒歌唱歌曲。抓住學生都想爭當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的特點,讓學生進行朗讀,引進競爭機制,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語文教學上得生動有趣。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展了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畫面,啟用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動力,以課堂第四至八自然段的內容為載體,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的成敗。我不做任何煩瑣的分析,而是把學習的權利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形式,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習空間,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用激勵的語言為學生自主讀書學習注入了催化劑,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學生從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的自豪感。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輔助了教學的需要。

不足:

一、抓住重點,忽視透徹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風是怎麼畫出來的?”,我抓住重點詞語,採用圈一圈、畫一畫、演一演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快樂。但是由於對教材鑽研得不夠深,教材該挖掘到哪個度沒有把握好,讓人有一種“蜻蜓點水、走過場”的感覺,這樣的課堂就缺乏了一些內涵。

二、重視朗讀,忽視個性

在本堂課上,我採用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有一種老師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的感覺,朗讀的味道較統一,如:學生都通過重讀“彎彎的”等詞語來表現風。現在想來,只要把表現風的那些重點詞“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再進一步挖掘下去,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這樣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感悟,那麼朗讀時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了。

三、語言不精,評價不活

這一點其實也跟本身的積累很有關係,如果自己積累不夠的話,腦袋裡就沒有這個資源。這得還需要多看書,多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練,重複過多,詞句不夠優美,不夠吸引小朋友,其實語文課也可以說是一堂很美的課,老師優美的語句能更加的吸引小朋友,讓他們在一種美的感受中學習。

在這堂課中,使用的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聰明”“你讀的可真好”到底他那裡讀的棒,到底他那裡讀的好,我都認為這樣表揚很抽象,不夠具體,也不夠美。記得方老師是表揚學生的時候,詞句是多麼的優美,讓學生聽了都倍感親切。“你的臉蛋就象一個紅紅的蘋果”,在我的腦海中也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我想其實這也跟平時的積累是分不開的,以後還要多學多看。

四、拓形式單一

在本堂課最後的部分是讓學生自己想象畫風。小朋友的想象裡真的非常的豐富,感覺他們的腦瓜裡藏著那麼多無窮無盡的創意,在小朋友們畫完之後,就讓他們把自己的畫拿到臺上展示。其實在這個部分可以增加一個說一說的環節,“風是…,風藏在…了。”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畫,再用這個句型說句子,既可以展示他們的畫,又可以讓他們練習說句型,也為他們以後的作文奠定了一個基礎。其實這也跟自己的沒經驗有很大的關係,真正的要上好一堂課,每個細節都要抓好,要落到實處。還要多想,多比較。

此外,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個別學生髮言次數過多,而且課堂節奏把握不是太好。短短的四十分鐘雖然過去了,但這節課給了我許多的啟示,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是功夫篇,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去積累,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同時從以上的教學點滴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的源頭活水就在於生活中,教師要善於聯絡生活,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系統,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我知道如果要成長,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來,實實在在的做事,踏踏實實的做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鑽研教材的能力,使自己更上一個臺階。

畫風教學反思2

《畫風》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三個國小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本節教學實踐中,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謎語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用風組詞,朗讀含有“風”字的四字詞語,豐富學生的詞語寶庫。

三、隨文識字和獨立識字相結合,增強學生識字能力。

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量少,且要求認識的七個字中有六個湧現在課文的人物姓名中,所以識字教學時我安排“打招呼、交朋友”的活動,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並找出文章中所寫的幾位小朋友,再與宋濤、陳丹、趙小藝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這樣,學生不但在活動中認識了生字,還鍛鍊了口語交際的能力,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四、緊扣教材,通過文字---圖片---文字的形式感受三個小朋友畫風的過程。

具體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了三個小朋友的人物像,在旁邊標示他們的名字,讓學生對三個孩子有直觀的感受。通過默讀讓學生找到他們畫得是什麼,然後出示三幅畫,與文字一一對應,這樣學生會更加明確三個小朋友是如何用事物來表現風的存在的。再練讀對話,採用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讀出趙小藝的自信,陳丹的高興和受到啟發。接著以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再次進行領導朗讀,讀出宋濤看到趙小藝畫出風之後的驚喜。這樣層層引導,學生誦讀能力得到鍛鍊,程度得到提高。隨後丟擲提問:“你喜歡這三個小朋友們嗎,為什麼?”引出來本文的主題。學生在前邊的朗讀中已經感悟到了趙小藝的愛動頭腦,宋濤的敢想敢問,陳丹善於向別人學習。

五、學科整合、讀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想風、說風、畫風、寫風,通過句式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快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以發展。

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首先教學內容侷限知識面窄。如在作業佈置中鼓勵他們把“聲音、氣味”用自己的奇思異想用畫筆畫出來。再者,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個別學生髮言次數過多。今後,我會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多關注不愛發言的學生,促進更多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更加生動、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