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17W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迎來了新的學習生活,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計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通用5篇)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伊始,本人堅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現代遠端教育資源,借鑑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好數學知識,努力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二、教學條件分析分析:

本班學生在經過了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三、任務目標:

1、使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加法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通過遠端教育資源等各種途徑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方法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課堂教學中充分應用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堅持“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等過硬措施來督促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內容

1——2位置

3——520以內的退位法

6——7圖形的拼組

8—10100以內數的認識

11認識人民幣

12期中複習以及期中測試

13認識時間

14——15找規律

16統計

17———期末複習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2

教材分析

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主題圖給了學生100這個數有多大的概念,通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教材還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例題1、2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操作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

學情分析

我班共5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7人。我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學習這一部分前,已經能數出100以內的數,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也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在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沒有10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後學習數學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學內容

通過數白羊圖,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通過例1數實物(糖,小棒,方塊)等操作實踐活動使學生整體感知100,且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通過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觀察能力。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100以內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禮物,表現好的同學會得到一顆星星。(展示100顆星星)聰明的孩子,請你試著估計一下,大約有幾顆?並說明理由。

揭示有100顆星星。(讓孩子們說出估算的方法)

想一想:如果把這100顆星星送給全班同學作禮物,每人一顆夠不夠?為什麼?

2、在具體情境中複習20以內數的數法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草原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去大草原看一看。

書本第33頁百羊圖,藍天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靈聰聰和小夥伴在草原上玩耍,這時來了兩群羊(20只),小精靈有一個問題想請大家幫忙:同學們,你們知道來了多少隻羊嗎?(學生數完後點名回答)

3、整體感知100有多少

過了一會,草原上又來了許多群小羊。小精靈問:同學們,你們能不能估計一下,草原上大約有多少隻羊呢?

在學生觀察、估出小羊的只數後,請學生回答估的結果。

4、總結、揭示課題。

剛才有很多同學猜大概是100只,老師也認為大概有一百隻,但是不是真的有一百隻呢?你們會數出來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數數和數的組成。(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數出數量是100的實物。交流數數方法

(1)師:每個小組桌子上都有幾種東西(學具,數量都在100以上),也請小朋友數一數,每人選你喜歡的一種,正好數出100,還要想辦法,怎樣擺放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2)學生操作數出數量是100的實物(100根小棒、100顆小石頭、100顆花生、100個練習本、100塊糖)。表揚在數數過程中合作得好又數得準的小組,然後請幾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彙報本組的數法。

(可能出現情況:1個1個地數,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師:怎樣數出100的?(一個一個地數,10個放一堆;兩個兩個地數,20個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數,10根扎一捆……)

你數出的100裡有幾個十?(或幾個二十?幾個五十?)

(3)師:很多同學選擇了10個一堆或10根一捆進行數數,覺得這樣又好數,又非常清楚。

請觀察一下,十根扎一捆,這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貼出十根十根紮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麼看出來的?(10個一是十,有10個十,10個十是100。)

(板書:10個十是100)

(4)小結:10個十是100。

2、做一做

(1)完成教材35做一做第1小題

學生邊擺學具邊從五十七數到六十三,再從六十三數到七十二。(指導學生每數滿十就扎一捆或放一堆,滲透組成知識。

(2)從七十二數到一百。(同桌一個接一個地數)

(3)完成做一做第2小題

數一數小豬吹了多少個泡泡?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數泡泡。

反饋:一個一個地數、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

3、兩位數的組成

講授35頁例2:

(1)師:手拿7捆小棒,這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七十根。

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一捆小棒是1個十,7捆小棒就是七個十,7個十就是七十。

說一說:七十是()個十組成的。

(2)師:那現在我需要46根捆小棒,應該怎麼擺呢?請同學們幫我用你們的學具擺一下。

生:拿4捆再加6根。

師:為什麼這樣拿啊?

生:應為4捆小棒是4個十,6根小棒是6個一,合起來就是四十六。

說一說:四十六是()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3)完成35頁例2的做一做

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全班訂正:三十五是()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3、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說出兩位數,另一個人說說它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然後互換。

三、鞏固與發展

1、數一數,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1)我們班有()人,男生()人,女生()人。

(2)我們班有()張桌子,()椅子

2、搶“100”的遊戲

用對口令的方式,一人說一個數,另一個人接著說下一個數,看誰說到100誰就算勝了。組織學生做這個搶100的遊戲,一方面提高學生數數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數數活動中探索100以內數的排列規律。

四、小結

組織學生小結: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在學生較凌亂敘述的基礎上教師概括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五、佈置課外任務

師:生活中100以內的數多極了,咱們在課堂上可沒法說完,課後請你們找一找,或者數一數,哪兒有100以內的數。

課後數數主題圖中小羊的只數,每數十隻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隻羊,檢驗自己剛開始時估的對不對。

六、板書設計

數數 數的組成

1個1個地數,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10個一是十,有10個十,10個十是100

七十是()個十組成的

四十六是()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二班學生共有73人,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於20以內數的認識與加減法已基本掌握,但是不夠牢固,並且有好幾個同學掌握的很差,上學期的內容對於本學期學習打下基礎。本學期所學的內容在整個國小數學學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學生在一學期的學習環境薰陶下,對於如何上數學課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這對於本學期有效的展開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的基礎。而學生的習慣和紀律還是要進一步的培養,這學期還是要做為重點。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九個單元,選取學生聲不斷,學生說熟悉的,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分別為南極小客人,小雨了,農夫與牧童,綠色行動,小小存錢罐,大海邊,阿福的新衣,我們的鞋碼,兒童樂園。其主要內容有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鐘錶,方位與圖形,100以內的加減法(一),人民幣的認識,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釐米、米的認識,統計。

教材的編排特點是選取的素材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新穎有趣;由“情境串”引發出“問題串”;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融合為一個過程;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實際親近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地大小;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資料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3、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資訊的渠道與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以內數的過程,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與符號感。

2、經歷探索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3、在認識圖形、方向及長度單位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能對統計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初步的分析判斷,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德育滲透目標:

1、通過學習南極小客人與大海邊,瞭解南極與海洋的美好風光,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熱情。

2、通過學習小小存錢罐,讓學生學會計劃理財,以及學會節約用錢,正確的使用錢。

3、通過學習綠色行動,喚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讓學生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

4、通過學習阿福的新衣,農夫與牧童兩個童話故事,讓學生了解數學無處不在,即使在童話中也有數學問題。

5、通過學習我們的鞋碼,讓學生了解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平常很多不經意的小事,就是運用了數學的知識。

6、通過做作業,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對待事情的態度。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加減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六、完成教學目標、德育滲透目標所採取的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主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認真計算的習慣。同時注意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的`培養。

3、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具學具,增強學生操作、觀察,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學習,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4、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5、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利用中午更課間讓學生加強學生輔導。<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73名。一班37人、二班36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比較理想,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明顯的特點就是兩極分化。根據這些,本學期本年級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優補差。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3、認識生活中幾種平面圖形並能進行簡單拼搭,學會簡單的統計。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本學期除了上好課、及時改好作業、做好個別學生的思想教育外,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教育好每一位孩子,使他們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發展,本學期採取以下幾點教學措施:

1、課前準備:學生養成提前做好上課準備的好習慣,根據課程表安排和老師要求,提前做好學科課前預習,上課前提前準備好課本、作業本、文具等,提前到教室溫習功課等候老師。

2、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每天兩次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並且每星期對學生進行檢測,每月作好比較。

3、課堂教學:注意多提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對待好生採用放的教學方法,對待差生採用扶的方式,儘量做到因材施教。

4、課後拓展:注重對學生的課後輔導;精心設定課後作業,作業量適中,有梯度,提倡佈置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教師及時批改,等級評價、反饋。

5、單元檢測:完善單元檢測機制,規範單元檢測的各個環節,建立單元檢測分析報告制度,突出做好對單元檢測的規劃、組織、閱卷、講評、分析、反饋等環節的細化管理。單元測試成績等級評價,不排名次。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5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學期裡,我們一年級數學教研組將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項工作,特制定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導處教學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穩步推進課程改革。圍繞教研組的科研課題,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優化教學模式,逐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二、目標任務

1、發展上學期數學教學效果,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數學教學質量與上學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開展以"如何利用課堂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主題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著力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3、配合學區教研室開展建立"優秀教研組"活動,切實加強科組教學研究,提高科組教學研究能力,積極參加學區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活動,爭取好成績,爭當優秀教研組。

4、按時高質量的完成學校規定的各種常規工作。

三、主要措施

1、紮實做好常規教學工作:

(1)備課要充分,目標要明確;上課要認真,方法要靈活;作業佈置要突出重點,講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練必評,有錯必糾;

(2)做好週週練的工作。

狠抓學生的計算與基本技能訓練,做到天天2——3分鐘口算或者是基本計算訓練,(一、二年級口算:12題/分鐘,各年級計算正確率:90%以上)落實好週週練工作,針對週週練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分析,並有改進措施。使各個班級在學區質量抽測與學校抽測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努力達到學校的教學質量目標的規定。本學期各年級做好單元基礎達標測試,打好基礎在學區抽測中取得好成績,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各數學教師認真擬定好教學計劃和輔導學生的計劃。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習慣培養,做好輔優幫困的工作。

(4)加強自身業務學習:養成多看書,看好書的習慣,多參加校內外的專題講座、教材培訓、教學交流和觀摩等活動,一學期聽課、評課爭取達到10節以上。

2、加強教研工作:

(1)切實做好每一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做到活動前有中心議題,活動中有記錄,活動後有分析。

(2)全體數學教師要善於用新課程理念來審視和剖析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每位老師上一到二節實踐課,課後要進行反思,並寫出教學體會。每位老師期未進行一次課題小結(課例或論文)。教研組要及時整理材料,結合本學期研究情況,整理出實踐課的經驗、成果。這學期我們將在"寫"上加強力度。

(3)創設學習資訊科技的氛圍,提高運用資訊科技的意識,提高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鼓勵教師運用,切實全面提高數學教師的資訊素質。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實現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基本內容。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形成有計劃、有條理的工作作風。

四、各月活動安排:

2月

1、小結上學期期末測試情況,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2、分年級制訂教學計劃。

3、檢查備課。

3月

1、開展教學設計研究活動。

2、備課、學生作業月查。

3、進行口算、計算比賽。

4、開展校內公開課活動。

4月

1、繼續開展教學設計研究活動。

2、檢查學生作業。

3、進行期會考試。

4、各年級小結期中測試情況,明確後半學期的目標

5、為迎接學區督導檢查做好準備工作。

5月

1、開展教研活動。

2、學生作業月查。

3觀看教學錄影。

6月

1、檢查學生作業本和教師備課本。

2、各年級制訂期末複習計劃。

熱門標籤